俱舍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宗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俱舍学派。以研习、弘传《俱舍论》而得名。其学者称俱舍师。弘传分新、旧两个阶段。原来在南朝的宋、齐、梁三代,研究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相当隆盛,陈真谛译出《俱舍释论》,弟子慧恺等加以弘传,特别是慧恺的私淑弟子道岳,初习《杂阿毗昙心论》,后弘俱舍,遂由毗昙学转入俱舍学,此为弘传的第一阶段。唐玄奘重译《俱舍论》,其弟子多半从事研习,于是俱舍学又从旧论转到新论。这是弘传的第二阶段。
世亲造《俱舍论》。弟子中传他俱舍之学的,首推安慧,着有《俱舍论实义疏》(汉译残本5卷)等,这是印土最初的俱舍师。此外注释此论的,有德慧、世友、称友、满增、陈那等。真谛于陈天嘉五年(564)正月,在广州传译此论,同时作详细讲解,弟子记录成为“义疏”53卷。天嘉七年二月,又应请重译并再讲。光大元年(567)十二月完毕,前后皆慧恺笔受,这就是现行的《阿毗达磨俱舍释论》22卷,通称旧论。真谛弟子中弘传《俱舍》之学的,有慧恺、智敫及法泰等,而以慧恺为最。
玄奘早年也曾在长安从道岳学《俱舍论》,后往印度求法,中余到缚喝国的纳缚(意译新)僧伽蓝,遇磔迦国小乘三藏般若羯罗(意译慧性),其人于《发智论》、《俱舍论》、“六足论”等无不通晓玄奘就问《俱舍论》、《大毗婆沙论》的疑义,都得到精到的解答。玄奘继又在迦湿弥罗国,听大德僧称(一作僧胜)讲《俱舍论》等,后来更就戒贤论师寻读《俱舍论》决疑。回国后,以真谛所译《俱舍论》“方言未融,时有舛错”,因于永徽二年(651)五月在大慈恩寺翻经院重译此论,沙门无瑜笔受,到永徽五年七月完成,题名《阿毗达磨俱舍论》30卷,世称新论。玄奘对于俱舍学说牵涉到有部各种毗昙的许多问题,也沿流溯源加以解决。他
俱舍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