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俱舍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永徽二年到显庆四年(659)间,将与《俱舍论》有关的七论、《大毗婆沙论》先后译出。他在翻译《俱舍论》同时又译批语俱舍论出的《顺正理论》与《阿毗达磨显宗论》,显示了俱舍学说在这二论的批评下,应该多少有所修正。但当时世亲因转入大乘,无意于此,便把这工作留给讲授和研究《俱舍论》的安慧、德慧师弟去做,玄奘受了他们的影响,在翻译中有好些改动。而玄奘门下的新旧两系学者神泰、普光和法宝等对于《俱舍论》译出后,神泰作《俱舍论疏》(简称《泰疏》)、普光作《俱舍论记》(简称《光记》)、法宝作《俱舍论疏》(简称《宝疏》),各30卷,也称俱舍三大家,替代了真谛、慧恺、道岳的旧系统,旧俱舍疏因而失传。但后来《泰疏》残缺,只《光记》、《宝疏》并行,世称俱舍二大疏。

    俱舍师的中心教义,是阐明一切色心诸法都依凭因缘而生起,破遣“外道”凡夫所执的人我见,令断惑证理,脱离三界的系缚。他们先把一切色、心、非色非心诸法整理组织为五位七十五法,而说这色心诸法的自体都是实有。但不全同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之说;而采取经部的“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说。又说诸法虽然实有,然而三世迁流,有生有灭,现在为生,过去为灭,灭是现在必然的推移,不另外等待因缘,而生就必须有令生的原因,于此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诸法都依凭众多因缘而生起,不能各自单独起作用,因而没有常一主宰的我体。而所谓我,只是在五蕴相续法上假立,无有实体。俱舍师在这法有我无论的基础上,进而建立有漏、无漏的两重因果论。

    新旧《俱舍论》译出后,只是师资相承作学术上的研究,并未成立一般所谓宗派。早在唐代,《俱舍论》就由日僧智通、智达(一说道昭)来中国求法,随着法相宗的传习而带回日本,从此他们的法相宗学人同时兼习此论,同时其他宗派也有传习,甚至建立专宗传承的,为日本古代所谓八宗之一,学者辈出,着作甚多。黄忏华

俱舍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