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技术引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技术引进
苏联技术引进辉煌成功经验
在技术引进领域,苏联的成功经验应该成为中国技术引进的宝贵借鉴。
通过西方市场引进资本主义国家信贷、设备、技术和智力,曾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工业化初期的一项基本政策。著名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年产5万辆履带式拖拉机流水线和第聂伯水电站设计、安装和主要设备由美国公司完成,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兹涅茨克和扎波罗等三大巨型钢铁厂为美国和魏玛德国建造;美国麦基公司帮助设计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为当时世界最大钢铁联合企业。在信贷方面,苏联仅1928年-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即从国外获得信贷约14亿卢布。在设备方面,仅1931年,苏联即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约13。在技术方面,1929年-1931年初,苏联与国外签订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协议达124项,其中70为美国与魏玛德国提供。另据统计,苏联技术进口约占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口额的80%。在引进智力方面,1932年苏联已高薪聘请约2万名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顾问与现场指导。
苏联技术引进采取“技术打捞”和“优选尖端”精明措施,快捷、成功地以低廉费用与极高效率在3年之内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30年技术积累,迅速缩短了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技水平差距。“技术打捞”即在技术引进时,对外国制造商报价销售的量多面广的技术数据、设备样品、工艺路线等进行分析、评判,努力打捞适用技术;“优选尖端”即在适用技术中寻“新”择“优”。例如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100多种汽车样本里,确定了福特a型,在25种西方运输机目录内看准了道格拉斯dc-3型。因此,苏联一些尖端新产品问世甚至早于它的技术原创国。
1919-1940年,苏联引进了30万台高级车床;1928-1941年,苏联使用的新设备中进口新设备占25。
技术引进奠定苏联二战胜利物质经济基础
大规模引进与大规模建设,培育了苏联雄厚的物质生产基础与经济技术基础。1928-1933年,苏联“一五”期间的新工业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乌克兰、高加索、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1933-1937年,苏联“二五”期间计划建设工业企业4500个,重工业投资约12用于东部战略纵深区域;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8-1942年,苏联“三五”期间,新工业基地建设集中于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伯利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纳粹德国打击下,苏联经济重心地带国土大面积沦丧,工业总产值一度萎缩至战前的48。1942年,煤产量由16亿吨下降至7500万吨,钢产量由1800万吨下降至480万吨。1942年,占领东西欧多国领土的纳粹德国经济实力为苏联3倍。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其中重43吨、车身和炮塔正面装甲100毫米的kv-1重型坦克3000多辆、大炮和迫击炮8552万门。1942年,苏联拥有坦克24446万辆,德国仅9222辆(以上数据与下文引用《大国政治悲剧》使用的数据略有差别)。
苏联的经济实力震惊了希特勒。据纳粹德国“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回忆:开战不久,希特勒即对古德里安说,如果我早知道你在《坦克,前进!》那本书里列举的苏联坦克数字的真实性,也许就不会攻击苏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通过美国《租借法案》和《美苏互助协议》又获得109亿美元援助,其中技术设备125亿美元。
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产量:帝俄3500架,德国473万架;大炮产量:帝俄117万门,德国64万门;机枪产量:帝俄28万挺,德国28万挺;步枪产量:帝俄330万枝,德国8547万枝。德国在西线部署23战斗部队抗击英法军队,在东线部署13战斗部队,就打垮了腐朽的沙皇俄国。
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产量:苏联1026万架,德国726万架;坦克产量:苏联926万辆,德国415万辆;迫击炮产量:苏联3503万门,德国689万门;机枪产量:苏联14379万挺,德国10485万挺;步枪产量:苏联1182万枝,德国7845万枝。德国在东线损失800万军队,占其战时伤亡人数34,社会主义苏联几乎承担了歼灭德军主力的全部任务。
苏联技术引进惨痛失败教训
但苏联技术引进成功亦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警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逐渐意识到:依赖西方关键技术是苏联经济体系“软肋”与“死穴”,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与设备是苏联经济突破瓶颈约束的“生命线”和保持生产水平的“营养液”,属不可回避的“刚性要求”。切断苏联引进西方技术“生命线”和“营养液”,将严重损害苏联经济。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再次加大技术引进力度。1959-1963年,苏联从西方国家购买了50个成套化工厂。不过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相比,西方国家增强了对先进技术的出口控制,尤其严防电子技术出口,导致苏联同西方国家差距不断拉开。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美国以封锁禁运方式堵塞苏联引进西方技术孔道。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则以讹诈手段与欺骗伎俩扼杀、扰乱苏联引进西方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启动k项目,创立特殊机构研究苏联技术基础,分析苏联技术进口情况,全面拦截西方向苏联转让能够帮助其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先进技术。
1983年,美国秘密组建“技术转让情报委员会”,监控全球技术贸易流量,追踪苏联技术引进门类,摸清苏联需求脉搏,掌握苏联技术跛足,研究打击部署。
美国扼杀苏联技术引进讹诈手段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根据西欧国家市场信号,计划建设乌连戈伊-6重大项目,准备铺设全长3600英里双线管道,将西伯利亚北部乌连戈伊天然气田管道通往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地区,与西欧天然气网接轨,向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每年输送价值达320亿美元的13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为获得稳定天然气供应,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政府为西欧银行、公司提供担保及出口信贷,非常乐意对苏联销售精密设备,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利率给苏联贷款。而美国政府却十分担忧乌连戈伊-6项目将替苏联带来巨大经济实惠,增强苏联军事实力,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破坏苏联和西欧的市场互利贸易。
1979年,美国颁布《出口管理与控制法》,急剧削减美国及西欧国家同苏联技术交流。美国把《出口管理与控制法》适用范围定义为:在美国管辖权下任何
苏联的技术引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