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技术引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货物、技术或者其他资料及服从美国管辖权的个人经营出口业务。不仅命令美国公司和其海外公司遵守该法,而且明确规定按照许可证协定使用美国技术外国公司必须执行该法。
1980年1月4日,美国卡特政府用惩罚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名义决定搁置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抵制即将举办的莫斯科奥运会,冻结按1975年美苏粮食协定向苏联出口粮食的全部贸易;禁止向苏联出口高技术;剥夺苏联渔民在美国阿拉斯加海域捕鱼的特权;限制苏联船只进入美国港口。
1981年5月,以对苏联强硬著称的美国里根政府决定压服西欧盟国一起阻碍乌连戈伊-6重大项目上马。
一是将巴黎统筹委员的技术禁运清单从军用技术扩大到计算机、电子部件,光纤、半导体和冶金工艺等民用技术,限制西欧盟国在苏联集团国家投资建厂。二是指使英国、联邦德国、法国仿效美国控制技术转让做法,以禁止进入美国市场等严厉处罚手段威胁西欧公司停止向苏联出口技术。三是要挟瑞典等中立国家保护美国技术,不允许美国技术、产品通过中立国家自由港、免税区和海关保税仓库转移到苏联集团,也不准中立国家向苏联出口高科技产品,一举切断苏联从瑞典、瑞士、奥地利等中立国家进口技术路径。
1981年12月29日,美国政府借口波兰军管当局取缔团结工会,宣布对苏联集团实行禁运。60家美国公司退出苏联天然气管道项目,日本被迫搁置与苏联合作开发萨哈林岛周边地区石油与天然气项目。
与此同时,美国每年拒绝颁发数千个对苏联集团出口项目。在西欧同行协助下,仅1983年秋天,就没收1400批包括许多关键技术的“非法”出口货物。结果,苏联只得将乌连戈伊-6重大项目和西伯利亚天然气相关管道项目规模砍掉一半,把工期推迟两年,损失外汇数百亿美元。至1983年底,美国和苏联的科学技术交流下降为1979年规模的15。
美国扰乱苏联技术引进的欺骗伎俩
1982年春,美国公司向苏联出售了用于控制天然气输送泵、涡轮和阀门的软件,设置了病毒的美国软件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自动调整了输送泵的输送速度和阀门流量,使管道压力严重超过了管道接缝口与焊接点的承受范围,结果引致了1982年夏天苏联那场爆炸当量仅次于核爆炸的最强烈爆炸。
1983年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共同推进制造假情报迷惑苏联技术创新的隐蔽计划,锁定苏联经济核心与迫切需求西方技术弥补缺陷的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专家开列苏联集团代理商最感兴趣的技术、设备进口清单,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虚拟的美国海外公司和欧洲公司,将错误或部分错误的设计、数据、资料如燃气涡轮机设计图纸、石油钻探技术、计算机芯片及一些化合物等从地下渠道转交或卖给苏联。
1984年,苏联获得了燃气涡轮机部件的伪劣设计图纸,将根据图纸制造的部件安装到天然气管道上。运营不久,涡轮机就出现了不易排除的故障。美国中央情报局还说服硅谷一些小公司给计算机和先进卫星故意设计存在缺陷的主机与芯片,让苏联购买,导致苏联一些军工企业设备瘫痪与装配线停产。一批又一批参照美国企业报废设计再加工的虚假“先进设计”流入苏联,引诱苏联专家投入无效劳动,花费多年时间进行没有意义的消化吸收。
苏联依赖技术引进灾难后果
技术引进是苏联经济必须依赖的“生命线”和“营养液”,由于苏联无力区分西方设计、数据、资料的真假,技术引进步伐不断放慢。到1980年代末,苏联引进西方技术工作已处于休克状态。
苏联引进西方技术必须支付硬通货。黄金、石油、天然气与军火出口是苏联硬通货主要来源,石油、天然气出口占苏联外汇收入60-80,被视作苏联经济体制“一个支柱”,以致“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对苏联经济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世界市场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美元,苏联石油收入可增加10亿美元,反之将减少10亿美元。
为枯竭苏联外汇储备,彻底摧毁苏联引进能力,美国在1980年代对黄金,石油与天然气,军火,外汇市场进行了多次猛烈干预。
一是1981年,苏联在世界市场抛售黄金换取外汇,抛售量为往常销量4倍。美国政府立即设置障碍,安排南非比勒陀利亚黄金财团拒绝与苏联合作;二是1983年春,美国操纵西方石油消费卡特尔“国际能源机构”执行一项协议,规定西欧进口苏联能源不得超过其需求总量30,压缩苏联出口;三是停止购买战略石油储备,与沙特阿拉伯协商扩大石油产量,造成供给大于需求的过剩局面,降低石油价格,减少苏联和苏联军火进口国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石油收入;四是提高西欧国家货币汇率,实行美元大幅贬值。
美国的猛烈干预达到了预期目标,将苏联推向灾难。
1985年11月,西得克萨斯中间产品原油期货价格从3175美元桶跌至10美元桶。1986年,石油价格回升至17-19美元桶。1987年-1989年石油价格稳定在15-18美元桶。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正相关,随石油价格波动。这意味着1986年-1989年4年间,苏联损失石油外汇近600亿美元。
1980年代,苏联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1925辆坦克和装甲车,2620架超音速战斗机,1705架直升机,3221万枚“地-空导弹”,2047万门大炮和17艘潜艇。苏联武器的主要买主为印度、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其中印度购买了苏联出口武器的70,伊拉克武器购买金额达1300亿美元。1986年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石油收入下降47。
而伴随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石油收入减少,又导致苏联军火销售滑坡;1986年苏联武器出口金额下降20。苏联出口以美元结算,进口多以欧洲货币结算,美元贬值又造成苏联外汇购买力年均损失20亿美元。
石油、天然气出口量下降、石油价格疲软与美元贬值,使苏联外汇收入不再丰裕,从西方进口技术、设备、生活必需品与食品维持经济运营,缓解供应匮乏,避免政治危机,拯救国家变得极其困难。由于外汇短缺,迫使苏联取消了几十个大型工业项目,几乎停止了发展经济的一切投入,卖光了数十年积累的全部黄金储备——近2000吨国库黄金。
1991年,戈尔巴乔夫政权病入膏肓。20世纪70年代,苏联工人每小时收入可购买35个大面包或60升93号汽油,20世纪80年代,苏联工人每小时收入仍可购买30升汽油。当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福利一度发展到90工人家庭拥有单独住房,干部、群众依职务、工龄长短分配汽车的水平。现在莫斯科亿万富翁人数仅次于纽约,却有近10万贫困人群夜宿莫斯科街头,工人每小时收入只能买2个面包或2升汽油;每年冬季户外冻死者达几千名。官方数据显示:2004年,莫斯科当局曾埋葬了3304具身份不明尸体……
苏联的技术引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