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772年8月12日,俄国萨纳特衙门再次行文清政府理藩院,要求将土尔扈特部交予俄方,甚至以武力威胁。理藩院即于1771年8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八日)复文,要点如下:
第一,俄国来文称,邻近各国,都没有容留别国属民的例子,清政府不应容留土尔扈特人。第二,俄国政府来文称,将俄国杜丁大尉等150名俘虏放回。第三,俄国政府来文称清政府如不满足俄国的要求,就是不信守和平友好的誓言,恐怕要战争不停,人民没有安宁定居的日子。清政府答复或者用战争,或者用和平,我们清朝政府就看你们俄国政府自己拿主意了……我们清朝大皇帝只有想安慰扶养人民大众,一定不肯轻信别人说什么废除和好的信约,你国如果想违背抛弃以前的协议,那就听便吧!表明清政府信守尼布楚条约,绝不会屈服于俄国的武力威胁。
同时清政府通知伊犁将军舒赫德和渥巴锡,指出俄国政府来文的诬蔑和妄想的不实之词,说明来归的土尔扈特部人民绝对不可能再送给俄国的道理。
清政府在这次外交斗争中,义正辞严,不怕威胁,致使俄国的无理要求彻底失败。
马戛尔尼入觐
乾隆面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强硬的态度,断然拒绝殖民者的无理要求。对于诚意谴使来华的国家,乾隆则采取友好态度,但仍然一律拒绝通商。
整个十八世纪中叶,乾隆面临着日益强大的西方列国和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的压力,但依然盲目沉浸在自己“中央之国”的地位中。在这种情况下,中英两国一次较大的文化冲突来临。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率领的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乘船自朴次茅斯启程。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乾隆帝对英使首次来华极为重视。1793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旋由接待大员陪同经北京前往热河(今河北承德)行宫。关于觐见礼节,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军机大臣和珅在热河约见使团,马戛尔尼称病不见,只派副使斯当东前往要求举行谈判。乾隆帝称该使“妄自骄矜”,对其来华别有所图,更具戒心,但仍表示可“顺其国俗”,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
9月14日,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觐见乾隆帝,正式递交国书并参加万寿节活动。马戛尔尼多次想与和讨论两国贸易和建交问题,均无结果。10月3日,英使提出书面要求6点:
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的权利。
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乾隆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一一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警告英人不得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至此,马戛尔尼的使命归于失败。10月7日,使团一行乘船由运河南下杭州,然后改行陆路至广州离境,于次年9月回到英国。
在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他说:“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清君却在时刻关注着这权力的诞生地”。“在热河,鞑靼皇帝从他们祖先的传统中汲取营养。这时他们并不是完全在中国,也不仅仅只是在中国”。“两个世纪过去了,换了8个或10个君主,但蒙古人还是没有变成印度人;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变成一个中国人”。
马戛尔尼归国后将自己满清一行写成游记,内对乾隆治下人民生活穷困,思想愚昧多有记载,其得出结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应该指出,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并以天朝自居,使中国科学技术与欧洲差距更大,以至于他逝世40年后,中国任人宰割百余年。
晚年
乾隆统治的中后期,随着自身逐渐老迈,本性的好大喜功,更喜欢周围人的颂扬,尤其得意自己的武功,亲自撰写《十全武功记》,并自号十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和珅贪污弄权,朝政日益腐败。
和珅
晚年的乾隆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
和绅是一位侍卫出身的满洲花花公子,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统治的后期把帝国的行政大权交给他,擢升他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兼首都治安总司令(九门提督)。和绅有着绝顶的小聪明,熟谙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把自以为英明盖世的乾隆玩弄于股掌之上。和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全国官员发现,如果不向上级行使巨额贿赂,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监狱,他们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式。乾隆死后,和绅也跟着倒台,查抄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绅当权刚好二十年!清朝在他手上由盛转衰。为了冲淡武夫形象,他极力附庸风雅,舞文弄墨,写了几千首诗,收藏历代书法精品,到处题字,仿佛是一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儒雅之士。然而,在这迷人的表象掩盖下,他的另一面却是一个文化专制主义的狂热推行者。帝制时代的独裁君主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而以清朝为最甚,清则以乾隆为最甚。这样说,决不是夸张。
“十全老人”
乾隆本身具有优秀的文学功底,但除了炫耀他的“绝世文才”外,还挖空心思渲染他的“盖世武功”。乾隆曾得意的自封为“十全老人”,有如下功绩:
1747年:平大小金川;
1755年:平准部;
1757年:再平准部;
1759年:平回部;
1769年:平缅甸;
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8年:平台湾;
1789年:平越南;
1791年:平尼泊尔;
1792年:再平尼泊尔。
乾隆最大的功绩是征服准噶尔汗国,开辟新疆省。在十全武功中分为三个——平准部、再平准部、平回部。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疆土的开辟,仅此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而其对待准噶尔部的种族灭绝政策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
国库亏空
乾隆登基时,清政府国库尚有3,000,000两白银,1775年左右,乾隆到达了他统治的巅峰时期,国库积有白银73,900,000两,甚至超过了康雍两朝。但是长期且巨大的贪污腐败、数次远征、诸多宫廷建造、个人六次南下、历次平叛、缓慢孳生的鸦片以及个人浮华奢侈的生活,消耗了150,200,000两白银。1796年乾隆退位时,几乎所有的国库资金被挥霍一空,使盛极一时的清王朝开始下坡路。
乾隆宠爱和珅的原因
乾隆重用和珅的原因有好多,我列一些供大家参考
1,和珅此人确实有才,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匣,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
还有一次就是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就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她之后,和珅就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
可见和珅有才是乾隆用的一个原因。
2,据说和珅长相清秀,乾隆觉得其酷似因乾隆而被处死的一个妃子,而且和珅中的珅字,也就是乾隆三阿哥的名字,三阿哥永珅,英年早逝,乾隆一直对他有一种愧疚之情,故而重用和珅。
3,和珅擅长拍马屁,在乾隆日益昏聩的老年,越来越听不进忠言,有好大喜功,自祤十全老人,认为自己能够及的上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而和珅就用此来麻醉乾隆。
而且,和珅知道乾隆深深地爱戴他的母亲,皇太后。所以和珅就竭尽自己的一切解数来讨好皇太后,特别的事在皇太后归天的时候,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样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而是时刻陪在乾隆身边,痛哭流涕,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赢得了乾隆的好感。
4,和珅被乾隆重用初期,确实做过几件令乾隆高兴得事情,比如审判李侍尧,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而且和珅在官学内苦读,掌握了汉,满,藏,蒙语,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作用,深得的乾隆喜爱。
5,和珅的敛财技巧炉火纯青,能为老年乾隆的无限制挥霍提供财源,在乾隆万年几次下江南中,和珅的捞钱本领给乾隆带来了想不到的好处。
6,总结一下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绅来办。久而久之,乾隆当然就把和绅当成自己的一部份了,当然会重用了。
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揣测好上司的意思,搞好和同事的关系,也可以在公司内左右逢源,财源广进。
退位
1795年10月,清政府宣布乾隆将于来年春天让位于其子颙琰,这意味着他在位的时间要比他的祖父康熙短一年。在准备期间,乾隆搬出了在位皇帝使用的养心殿,搬入了紫禁城中另一处居所。但是就如他并未离开紫禁城一样,乾隆并不想放开他统治了六十年的大权。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听政三年,并实际统治至其驾崩。
后妃与子女
后妃
◎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乾隆十三年,崩,年三十七。
纯帝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之女,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晋贵妃。孝贤皇后崩后,晋皇贵妃,主后宫事,乾隆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一年七月崩,乾隆命丧葬仪式等同于皇贵妃。生有二子,永璂、永璟,一女,夭折。
孝仪纯皇后,令皇贵妃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生四子,永璐夭折,嘉庆帝、永璘,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夭折,二女,分别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原追封为令懿皇贵妃,嘉庆即位后,追封为孝仪皇后。
◎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之女。当乾隆还是太子时,是侧福晋。乾隆初封为皇贵妃,薨,谥为慧贤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乾隆为太子时,就已在服侍乾隆。乾隆皇帝即位后,封纯嫔,累进纯皇贵妃。薨,谥纯慧皇贵妃。生一子,永瑢。一女,下嫁福隆安。
庆恭皇贵妃,陆氏,初封庆嫔,累晋庆贵妃。薨。嘉庆曾经被她抚育过,被嘉庆帝追尊为庆恭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雍正十三年,薨,被乾隆追封为哲妃,晋皇贵妃。一子,永璜,为高宗的长子,一女,殇。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为皇子时,就已嫁给他,乾隆初,封嘉妃,晋嘉贵妃。四子,永珹、永璇、永瑆,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殇。
◎贵妃:
婉贵妃,陈氏,乾隆为皇子时已嫁给他,乾隆间,自贵人累晋婉妃。嘉庆间,尊为婉贵太妃。薨,年九十二。
颖贵妃,巴林氏,自贵人累晋颖贵妃,尊为太妃,薨,年七十。
忻贵妃,戴佳氏,总督那苏图之女,生二女,皆殇。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一子,永琪。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
◎妃:
芳妃,陈氏(?——1801),陈延纶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为明常在,四十年为明贵人;后升芳嫔。嘉庆三年十月,嘉庆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嫔为芳妃。嘉庆六年芳妃薨,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园寝。
晋妃,富察氏,主事德克精额之女,生年不详。初入宫为贵人,嘉庆年间尊为晋妃。道光二年十二月初八晋妃薨,道光皇帝尊为皇祖晋太妃,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入葬,为乾隆所有妃嫔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者。
容妃,和卓氏,回族人,初入宫,封贵人,累进为妃,薨。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一子,殇。
豫妃,博尔锦吉特氏(1730——1774),塞桑根敦之女。入宫为多贵人,时年已有三十岁。后为豫嫔,晋豫妃。葬裕陵妃园寝。
惇妃,汪氏,生一女,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嫔:
仪嫔,黄氏,雍正时为高宗藩邸格格,乾隆元年九月封黄氏格格为仪嫔,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怡嫔,柏氏(?——1757),柏士彩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四月初六日。乾隆六年十一月册封贵人柏氏为怡嫔。二十二年薨,同年十一月初二日葬入裕妃园寝。
恂嫔,霍硕特氏,亦作郭氏,台吉乌巴什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四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郭常在,二十五年晋郭贵人,二十六年八月扈从木兰,八月二十七日突发急病,薨于行在。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与纯惠皇贵妃一同葬入园寝。二十七年五月追封恂嫔,同年九月十三日收回其遗物。
诚嫔,钮祜禄氏(?——1784前),二等侍卫兼佐领穆克登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进宫,新封兰贵人。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封诚嫔,四十二年因孝圣皇太后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补行册封礼。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葬入裕妃园寝。
慎嫔,拜尔葛斯氏(?——1765),德穆齐塞音察克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四月十一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伊贵人,二十七年五月册封为慎嫔。二十九年薨;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敬事房呈览慎嫔遗物。乾隆三十年葬入裕妃园寝。恭嫔,林氏(?——1805),拜唐阿佛音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六日。初封林常在,乾隆十六年六月赐号林贵人。五十九年十二月,林贵人册封为嫔,所拟的字样有“恭、肃、雍”三字,乾隆帝从中选择了恭字,林贵人由是成为恭嫔。嘉庆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薨,年七十余;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入裕妃园寝。
◎贵人:
附关于贵人这一称号,《称谓录》卷十载:“东汉定制,皇后以下,即贵人也。本朝(清)贵人,位在妃嫔之下;而贵人之下,即为常在、答应。同此一称,而位只尊卑与东汉时易矣。”裕妃园寝所葬贵人,生年不详者占绝大多数,惟有一位顺贵人生卒年清楚。
白贵人,某氏(?——1805前)生年不详,生辰为六月十七日。乾隆十五年时为白常在,至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白贵人,嘉庆十年三月十七日葬入裕妃园寝。
金贵人,某氏(?——约1778)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十一日。乾隆四十一年与循嫔一同入宫,五月初八新封金常在;四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封金贵人。四十三年九月初九葬入裕妃园寝,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呈览金贵人遗物。
慎贵人,某氏(?——约1781)生年不详,生辰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新封武常在,四十五年为慎贵人。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收慎贵人遗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新贵人,某氏(?——约1775)生年不详,生辰为八月初八日。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新封新常在,四十年闰四月初九日新贵人遗物交上,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瑞贵人,索绰罗氏(?——约1766)礼部尚书德保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正月十九日,乾隆二十多年时为贵人;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收瑞贵人遗物,九月二十八日葬裕妃园寝。
福贵人,某氏(?——1765),生年不详,生辰为正月十九日,与瑞贵人同。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新封福常在,二十九年八月初五日福贵人发病死于承德;十一月二十六日收福贵人遗物,三十年闰二月初二葬入裕妃园寝。
秀贵人,某氏(?——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四日薨,次年十月二十七日与仪嫔等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寿贵人,柏氏(?——1809),生年不详,生辰为八月二十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新封那常在,五十九年晋寿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寿太贵人。嘉庆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薨,三月十八日葬入裕妃园寝。
顺贵人,钮祜禄氏(1748——1788),总督爱必达之女,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进宫初封常贵人。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册封为顺嫔,四十一年六月诏晋顺妃,四十二年因孝圣宪皇后(乾隆帝母)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与循妃、诚嫔一齐补行册封礼。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顺妃四十千秋。次年正月二十九日降顺妃为顺贵人,原因不明。不久后抑郁而终,年四十一。同年十二月十八日葬纯惠皇贵妃园寝(即裕妃园寝)。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1808)巡抚鄂乐舜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三月二十四日。乾隆十五年为鄂常在,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鄂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鄂太贵人。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薨。次年三月十八日与寿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武贵人,某氏(?——约1781)生年不详,生辰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封为武常在;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武贵人遗下物品,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新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陆贵人,某氏(?——1788前),亦称禄贵人,与芳妃陈氏同为来自江南的汉族女子。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三日。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新封禄常在,四十年为禄贵人,五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与顺贵人一同入葬裕妃园寝。
◎常在:
张常在,张氏(?——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八日薨,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宁常在,某氏(?——1781前),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一月十四日。乾隆二十八年新封宁常在,曾与乾隆一道南巡。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宁常在遗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新贵人、武贵人等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揆常在,揆氏(?——1757前),生年不详,生辰为七月初十日。乾隆十五年时立为常在,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葬入裕妃园寝。
平常在,某氏(?——1778前),生年不详,为七月十二日生辰。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新封平常在,四十三年九月初九与金贵人一道葬入裕妃园寝。
◎答应:因正史无记载,人数过多,身份卑微,故不赘述!
女
乾隆生有17子10女:
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爱新觉罗和孝(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乾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