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婚礼拾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古婚礼拾遗

    一古婚礼拾遗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下: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二婚嫁形式

    象所有汉民族所经历过的那样,巴蜀婚嫁演变,也经历了血缘婚(含群团杂婚到同辈份之间的集体群婚),亚血缘婚,对偶婚制(含主夫、夫妻的对偶到独占性的对偶)三个主要阶段,概言之,即经历了一个由兄妹婚到一夫一妻的漫长历史过程。从构成婚姻的手段、方式和性质来看,巴蜀出现过的婚嫁形式有:

    一、抢夺婚:这是古代氏族部落外婚所造成的用战争掠夺妇女的遗风。

    二、指腹婚:这种类型的婚姻,系两家主妇同孕,指腹相约,产后如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妇,是家长制为子女包办预订婚约的变态形式。

    三、童养婚:又叫童养媳。多是有子嗣后,抱养别家女儿作养女(小者七、八岁,大者十二、三岁),适龄期再与本家子成婚,这种婚姻形式有极大的剥削性和强制性。

    四、转房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姐妹”共夫共妻的残余形式。这是一种兄亡嫂转嫁给弟,弟亡弟媳转嫁给兄,姐亡妹续嫁姐丈的婚姻形式,古时还有嫡子继承父妾、侄继承伯叔母等婚例,后来多为同辈份之间的转房。

 &

古婚礼拾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