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世界农学生物学科技发展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世界农学生物学科技发展史

    公元前600年以前

    传说公元前2800年前,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先对内脏作解剖处理。据《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国夏朝已有关于动物习性的记载。据河南安阳殷墓出土的蚕绢,表明在公元前1200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经驯养家蚕,利用蚕丝织成丝绢。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周朝《诗经》上记有植物名称一百余种,动物名称二百多种。据《周礼》,中国周朝时,已把生物分为动、植物二大类,并将动植物各分为五类。公元前640年,古希腊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生命来源于水,并依赖于水。公元前七至六世纪,古希腊人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生命起源于泥泽之说。

    公元前6001年

    公元前六世纪,进行人体解剖,指出脑是思想和感觉器官(古希腊阿尔克梅翁)。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力图摆脱迷信,重视自然疗法。古希腊人柯斯的希波克拉底研究了病危时的情态,提出四体液说。公元前五世纪,提出四元素理论(火、气、水、土),认为它们的结合和分离是爱和憎所引起。发现了耳蜗。指出皮肤可进行呼吸。首次提出血液流出流进说,并认为心脏是中心(古希腊恩培多克勒)。公元前384前322年,提出“隐得来希”的生机论。发表《动物自然史》、《动物结构学》、《动物发生学》、《论灵魂》等书。记载了五百多种动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约372年,发表《植物志》、《植物起源》等书,标志植物学的创始。提出理性位于脑的观念(古希腊锹奥弗拉斯图)。据《山海经》,中国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战国时代,已有近百种药物的记载。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中国战国时代的《扁鹊难经》有人体解剖、人体生理、病理、疗法等记载,还提及气血循环的理论。公元前四世纪,中国战国时代的《内经》已有气血循环等生理现象的记载和尸体解剖的知识。公元前258前257年,从事比较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最早的研究(古希腊埃拉西斯特拉托)。公元前三世纪,进行人体解剖,改良解剖技术与用语(古希腊希罗费罗)。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尔雅》注释了诗经中的草木虫鱼鸟兽之名。公元前二世纪,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相对立,将原子论应用于医学(罗马阿斯克勒必阿德)。公元前一世纪,前汉后期的《汜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总结了我国古代旱地农业耕作知识和多种农作物的丰产技术(中国汜胜之)。

    1400年

    25至220年,中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药物。一世纪,《药剂学》五卷问世。该书集古希腊人药物和应用植物学之大成(古希腊底奥斯柯里德)。二世纪西汉时,指出大麻有雌雄的区别(中国崔实)。二世纪,医学家盖仑在解剖、生理、胚胎、病理、医疗、药物等领域均有新发现,著述也很多(罗马盖仑)。三世纪初,汉末华佗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外科手术(中国华佗)。四世纪,著作医学百科辞典七十卷,与宗教迷信进行了斗争(古希腊奥勒巴西奥斯)。晋代的《竹谱》是最早的植物专谱(中国戴凯之)。304年,晋代的《南方草木状》中,分草、木、果、竹四章,列举华南植物79种,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书中并有生物防治的记载(中国嵇含)。

    4011000年

    五、六世纪,后魏时的《水经注》内有鱼化石的记载(中国郦道元)。六世纪,六朝的《本草经集注》中,记有七百二十多种药物的特性(中国陶弘景)。六世纪,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提到豆科植物肥四田的事实─即根瘤菌的作用(中国贾思勰)。据传七、八世纪,中国唐朝托名郭橐驼著《种树书》中,记有很多嫁接的方法七世纪,唐朝《千金方》中记有脚气病的症状和疗法,以及用龟甲治软骨病,用羊猪肝煮汁治夜盲症等药方(中国孙电邈)。八世纪,唐朝《本草拾遗》中记载有很多药物知识(中国陈藏器)。八世纪,研究了羊、马、骆驼、野生动物和人体的生物学特性(阿拉伯阿尔阿斯密)。九世纪,根据希腊和印度的知识写成《医学大百科辞典》,被认为是医疗化学的先驱(阿拉伯阿尔拉兹)。九到十世纪,唐朝《酉阳杂俎》中已有涉及动物逃避敌害的方法(中国段成式)。十世纪,宋朝的《铜人针灸经》中,认为从夏商起就有针灸疗法(中国王维德)。十世纪,宋朝的《菊谱》中指出,变异可形成生物的新类型,并记有35个菊花品种(中国刘蒙)。十世纪,《医学经典》一书对以后六个世纪影响很深(阿拉伯伊本西拿)。

    10011500年

    十一世纪,发表《眼科医学宝典》三卷,载有眼的解剖等内容(阿拉伯阿里伊本爱萨)。1078─1085年,宋朝的《埤雅》中,对265种动植物作了解释(中国陆佃)。1163年,中国宋朝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十三世纪,宋朝发表《洗冤录》,内容是尸体检验的各种方法,是一部较早的法医著作(中国宋慈)。1270年,宋代的《尔雅翼》中,有生物界生存竞争的记载(中国罗顾)。中国宋代的《农桑辑要》中,已有人工选择的方法和事例。十三世纪,元朝的《农书》中,提出生物适于生长的地区因种类、本性不同而异的学说(中国王桢)。1406年,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对许多种植物作了简要说明,并画出了414种植物的图(中国朱橚)。明朝刊行的《国脉民天》中,提及人工选择的原理(中国耿荫楼)。1493年,意大利人达芬奇模仿鸟的结构,首次设计各种飞行器。十五世纪末,绘制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人体解剖图(意大利达芬奇)。

    15011600年

    1543年,比利时人韦萨利的《人体机构》一书,批判了盖仑的解剖学。1555年,首次将鸟类骨骼和人体骨骼作了比较,由此开创比较解剖学(法国贝朗)。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出版,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附图1126幅,是科学上的重要典籍(中国李时珍)。1596年,明代《闽中海错疏》中有海中无脊椎动物的记载(中国屠本畯)。

    16011650年

    十七世纪,明朝《农政全书》中,指出植物应天时而种植的重要性(中国徐光启)。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发现血液循环(英国哈维)。

    16511700年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康熙几暇格物论》,内有早已灭绝的古代毛象的记载(中国爱新觉罗玄烨)。1660─1678年,研究燃烧和呼吸对于空气的影响(英国波义耳)。1665年,制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首次提出细胞的概念(英国胡克)。1675─1683年,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轮虫、滴虫和细菌(荷兰列文虎克)。1688年,清朝的《花镜》中指出植物随气温而变异,并记有植物嫁接法(中国陈淏)。1694年,在欧洲第一次证实植物是有性别的(德国卡默拉留斯)。

    17011750年

    1713年,开展了胃液消化作用的研究(法国罗默)。1727年,出版《植物静力学》,1733年出版《动物静力学》,将力学实验法导入生理学(英国哈尔斯)。1742年,中国清代出版《授时通考》,是有关农业、园艺及工业的重要著作,内有栽培植物的考证。1742年,清代《巨田编》,有人工选择的记载(中国帅念祖)。

    17511800年

    1753年,提出植物碳素营养的概念(俄国罗蒙诺索夫)。1753年,发表《自然系统》,确定双名命名法(瑞典林奈)。17571766年,出版《人体生理学概要》,奠立近代生理学,提出应激性学说(瑞士冯哈勒)。1759年,出版《发生的理论》,创立胚胎发育的后成学说(俄籍德国人沃尔弗)。1765年,否定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并在1768年,首次以蝾螈为材料,进行了动物的再生实验(意大利斯巴兰让尼)。1771年,首次观察到老鼠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钟罩内可延长生命,发现植物呼出氧气的现象(英国普利斯特利)。1775年,发表《人类的先天差异》,建立人类学(德国布鲁门巴哈)。1775年,根据头颅、面形,分人类为五大类型,开创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德国布鲁门巴哈)。1779年,发表(1773年发现)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日光下才能净化空气(荷兰英根浩斯)。1780年,发明切片机,提供了显微观察生物组织的技术条件(美国埃亚当斯等)。1782年,确定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交换现象及其作用(瑞士辛尼比涅)。1784年,发现人类中腭骨,证明人在生物学上属于哺乳动物(德国歌德)。17871838年,进行了植物体有机物代谢和运转的研究(英国奈特)。1790年,描述了植物器官的变态现象(德国歌德)。十八世纪末,创立组织学(体素学)(法国毕夏)。

    18011850年

    18011805年,发表《比较解剖学》讲义(法国居维叶)。17491804年,发表《自然史》共44卷,提出物种是变化的观点,并注意到器官退化等现象(法国布丰)。1804年,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推翻过去认为来自土壤的看法;从纯水长大的植物证明植物中的无机物是来自土壤(法国尼索修尔)。1809年,《动物哲学》一书发表,提出了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生物不变论进行不调和的斗争(法国拉马克)。1819年,发表《自然分类学基本原理》一书,提出在生物学中采用自然分类法(瑞士德堪多)。1828年,发表《动物的发言》一书,创立著名的“冯贝尔法则”,提出胚层学说(俄籍德国人冯贝尔)。1830年,清代发表《医林改错》,在观察尸体的基础上,对古代的人体解剖图作了更正(中国王清任)。《动物哲学的原则》出版,认为外界环境的变异直接影响动物器官的变异(法国圣提雷尔)。1831年,首次发现细胞核(英国罗布朗)。18311836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旅行,对他后来建立生物进化论有很大意义(英国查达尔文)。1833年,发表《人体生理学》,系统地总结与叙述了当时人体生理学的成就,并对神经和感官的功能提出了“特殊能量学说”(德国约缪勒)。18351839年,记载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德国冯摩尔)。18381839年,提出“细胞学说”,即植物、动物均有细胞组成的细胞理论(德国施莱登、许旺)。1840年,提出表征头型特征的指数,并对各种头型进行命名(瑞典辣齐乌斯)。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按实物绘图,为我国十九世纪主要的植物著作(中国吴其浚)。1841年,发现农作物中碳、氢、氧、氮含量总大于肥料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而豆科植物含氮更大于肥料;而作物中无机盐含量总小于肥料中含量,从而认识到作物和肥料之间的一定关系(法国鲍辛高儿特)。18501855年,发现肝脏有合成肝糖的功能,并分离出肝糖(法国贝尔纳)。

    18511900年

    1855年,结合症状观察病人的肾上腺皮质,开始了临床内分泌学的研究(英国阿迪生)。认识到除豆科植物外,所有植物需要的肥料中应含氮,从而发现了自然界氮的循环。化肥已获广泛应用(英国劳维斯)。1857年,在德国杜赛尔道夫附近发现古人尼安德脱人的化石(德国富洛特)。证明乳酸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法国巴斯德)。1858年,创立细胞病理学理论(德国魏尔啸)。分别提出“自然选

世界农学生物学科技发展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