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34章 薪火续新章 山海共前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nbsp薪火续新章,山海共前行

    nbsp非洲坦桑尼亚的晨光穿透云层,洒在阿鲁沙农业示范基地的试验田里。李阳蹲在田埂上,指尖拂过刚抽穗的耐旱玉米,身后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六岁的儿子李小远抱着一个小篮子跑过来,篮子里装着几颗刚摘的番茄,脸蛋红扑扑的,像极了当年李阳第一次跟着李渊下田的模样。

    nbsp“爸爸!你看我摘的番茄,甜!”李小远举起番茄,献宝似的递到李阳面前,另一只手还攥着一片玉米叶,正笨拙地学着编戒指,“我要编给妈妈,像爸爸给妈妈编的那样!”

    nbsp李阳接过番茄,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眼角泛起笑意。不远处,陈曦正带着几个当地农户查看滴灌系统,她穿着浅色工装服,头发扎成马尾,阳光落在她身上,温柔得像十年前两人初遇时的那场雨后晨光。这些年,他们不仅把耐旱玉米品种推广到了坦桑尼亚十几个省份,还联合国内农业大学,在基地建起了首个“中非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已经培养出两百多名当地农业技术员。

    nbsp“李阳!陈曦!”苏瑶提着一个保温桶走过来,里面装着刚熬好的绿豆汤,“刚接到国内电话,说医疗专家组下周就到,还带了一批新的体检设备,咱们的‘移动医疗车终于能派上大用场了!”

    nbsp这些年,苏瑶的诊所早已从铁皮屋变成了占地两百平米的“中非友好诊所”,但她始终记得最初的初心——很多偏远村子的老人行动不便,根本走不到诊所看病。去年她就和国内医疗部门申请了“移动医疗车”项目,如今终于要落地了。

    nbsp李悦也从车里下来,手里拿着一叠中文教材,她刚从达累斯萨拉姆的国际学校赶回来,脸上还带着旅途的疲惫,眼里却满是兴奋:“妈!我跟学校谈好了,下个月就组织‘中非少年农耕研学营,让中国孩子来咱们基地学种玉米,也让非洲孩子去中国看稻田,还能一起学中文和斯瓦希里语!”

    nbsp一家人围在田埂边,喝着绿豆汤,聊着各自的计划,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像一幅温暖的画。李渊从远处走来,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地图,那是他刚到非洲时手绘的基地规划图,如今上面已经密密麻麻标注了新增的试验田、培训中心、诊所和学校。

    nbsp“北边的洛里村,昨天派人来问,能不能帮他们建一个小型水库。”李渊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语气里带着欣慰,“他们说,现在学会了种耐旱作物,也会修输水管道,要是再能存水,就算遇到大旱也不怕了。”

    nbsp“我和陈曦下周去洛里村勘察地形,正好让医疗车也跟着去,给村民们做免费体检。”李阳接过地图,在红点旁画了一个小小的水库图标,“培训中心的学员也能跟着去实践,顺便教村民们水库的维护技术。”

    nbsp“那我就把研学营的第一站定在洛里村!”李悦立刻接话,“让孩子们看看水库是怎么建的,再听村民们讲这些年的变化,比在课堂上讲课生动多了!”

    nbsp苏瑶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这些年接诊的病例和村民的健康数据:“我已经整理好洛里村老人的健康档案了,到时候针对性地给他们做检查,还能教村里的卫生员一些慢性病护理知识。”

    nbsp一周后,李阳和陈曦带着培训中心的学员,苏瑶带着诊所的医护人员,李悦带着研学营的孩子们,一起朝着洛里村出发。车队行驶在草原上,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白雪皑皑,近处的长颈鹿悠闲地啃着树叶,孩子们趴在车窗边,兴奋地指着窗外的景色,用中文和斯瓦希里语互相交流,笑声洒满了一路。

    nbsp洛里村的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候,手里拿着鲜花和水果,看到车队过来,立刻围了上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喊着“欢迎”。村长马库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十年前曾因为干旱差点饿死,如今他穿着整洁的衬衫,手里握着李渊的手,眼眶渐渐湿润:“李大哥,你们真是我们的福星!十年前,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盖房子、送孩子上学,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nbsp李渊拍了拍马库的肩膀,心里满是感慨:“马库,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建水库、搞养殖,让日子越过越好。”

    nbsp接下来的日子里,洛里村变得热闹起来。李阳和陈曦带着学员们,每天天不亮就去勘察水库选址,用仪器测量地形、计算蓄水量,晚上还会在村里的空地上给村民们讲课,教他们水库的建设原理和维护方法。陈曦特意画了通俗易懂的示意图,还带着大家做模型,村民们听得认真,时不时举手提问,课堂上气氛热烈。

    nbsp苏瑶的移动医疗车旁,每天都排满了人。医护人员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给孩子做体检,还会现场演示急救方法。苏瑶则重点给村里的卫生员培训慢性病护理知识,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给高血压老人测血压、如何给糖尿病患者调整饮食,还留下了足够的常用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李悦带着孩子们,在村里的农田里体验农耕。中国孩子跟着非洲孩子学种玉米,非洲孩子跟着中国孩子学用筷子,大家一起在田埂上唱歌、画画,还一起采访村里的老人,听他们讲过去的艰苦和现在的幸福。有个叫姆瓦的非洲小男孩,跟着李悦学了几天中文,就能用中文流利地说“我想和中国朋友一起种玉米”“我想去中国看长城”,惹得大家都笑了。

    nbsp水库开工那天,洛里村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马库村长牵着李小远的手,一起把第一块奠基石埋进土里,李小远手里还攥着一个用玉米叶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他和姆瓦一起种的玉米种子。“等水库建好了,我们就把这些种子种在水库边,让它们长得高高的!”李小远用斯瓦希里语

第1734章 薪火续新章 山海共前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