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5章 稻浪连双洲,情谊伴成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nbsp稻浪连双洲,情谊伴成长

    nbsp江城市的秋风刚染黄银杏叶,李阳就抱着一张奖状冲进家门,校服上还沾着操场的草屑:“爸!妈!我们的‘中非文化交流小组拿了学校的‘最佳实践奖!老师说还要推荐我们去参加市里的比赛!”

    nbsp李悦跟在哥哥身后,小手里举着一张画纸,上面是她新画的“稻浪里的朋友”——金黄的稻田里,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手拉手,远处的风车转着,天空飘着写有“友谊”的风筝这是我为比赛画的作品,你看好看吗?”

    nbsp苏瑶放下手里的毛衣针,接过奖状和画纸,眼眶微微发热:“好看,我们悦悦画得最好了。阳阳,你们小组能拿奖,都是你们努力的结果,妈妈为你们骄傲。”

    nbsp李渊刚从书房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来自肯尼亚的邮件,脸上带着笑意:“正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卡鲁老人说,我们援建的水稻田丰收了,亩产比去年提高了三成,当地村民还特意拍了视频给我们,说要感谢中国朋友。”

    nbsp“真的吗?”李阳兄妹立刻围过来,李渊打开平板电脑,视频里,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卡鲁老人和村民们站在田埂上,手里捧着饱满的稻穗,脸上满是笑容。姆瓦也出现在视频里,他穿着红色的T恤,举着稻穗对着镜头喊:“李阳!李悦!我们的水稻丰收了!你们什么时候来玩?”

    nbsp看着视频里的稻浪,李阳想起去年暑假在非洲,和姆瓦一起跟着农技师学插秧的场景——当时他还不小心摔进田里,弄得满身泥,姆瓦笑得直不起腰,最后两人一起把秧苗插好,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去非洲?我想跟姆瓦一起收割水稻。”

    nbsp苏瑶摸了摸李阳的头:“等你们期末考试结束,寒假我们可以去,正好赶上他们的丰收节。”

    nbsp“耶!太好了!”李阳兄妹欢呼着抱在一起,李渊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担心非洲环境不适合孩子,到如今孩子们主动盼着去非洲,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早已在他们心里扎了根。

    nbsp接下来的日子,李阳和李悦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忙着完善“中非文化交流”的比赛材料。李阳负责整理交流小组的活动记录,把线上交流会、书籍捐赠、文化分享会的照片和视频做成PPT;李悦则继续打磨她的画作,还在画里加了细节——稻田边的水站是中国援建的,孩子们手里拿着的书本,一本印着中文,一本印着斯瓦希里语。

    nbsp苏瑶帮他们修改PPT的文字说明,李渊则联系肯尼亚的同事,要了更多水稻丰收的照片和村民的采访视频,充实比赛材料。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经常讨论到很晚,李阳会兴奋地讲起和非洲小朋友互动的趣事,李悦会拿着彩笔,在画纸上添加新的元素,苏瑶和李渊则在一旁补充建议,客厅里满是温馨的氛围。

    nbsp期末考试结束后,李阳兄妹的成绩都很优异,“中非文化交流小组”也顺利通过了市里的初评,进入决赛。决赛那天,李阳穿着西装,拿着麦克风,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向评委和观众介绍小组的活动:“我们通过线上交流会,让中国和非洲的小朋友成为朋友;我们发起书籍捐赠,让知识跨越山海;我们举办文化分享会,让更多人了解中非友谊。”

    nbsp李悦则在舞台一侧,现场展示她的画作,还向大家讲解画里的故事:“这片稻田是中国叔叔帮非洲朋友种的,这些孩子手拉手,代表我们的友谊永远在一起。”

    nbsp当视频里出现肯尼亚水稻丰收的画面,以及村民们感谢的话语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最终,他们的小组获得了市里的“最佳创新奖”,李悦的画作也被评为“最佳视觉作品”。

    nbsp领奖台上,李阳握着奖杯,激动地说:“这个奖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属于所有为中非友谊努力的人。以后我们会继续做‘友谊小使者,让更多人成为朋友。”

    nbsp寒假很快到来,李渊一家收拾好行李,再次踏上前往肯尼亚的旅程。飞机降落在内罗毕国际机场时,卡鲁老人和姆瓦早已在机场等候,姆瓦还举着一个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欢迎李阳一家”。

    nbsp“李阳!李悦!”姆瓦跑过来,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带你们去看稻田,现在正在收割,可热闹了!”

    nbsp车子往村庄驶去,沿途的稻田里满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看到李渊一家,都热情地挥手打招呼。卡鲁老人指着稻田,骄傲地说:“这些水稻都是用你们中国的技术种的,今年的收成是往年的两倍,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还能把多余的大米卖掉,给孩子们买新课本。”

    nbsp李阳和李悦跟着姆瓦走进稻田,学着村民的样子,拿起镰刀收割水稻。虽然动作

第1725章 稻浪连双洲,情谊伴成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