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0章 初心映星河 薪火照远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七百章nbsp:初心映星河nbsp薪火照远方
nbsp埃及开罗的秋夜,尼罗河的水波载着月光轻轻晃动,将“中埃农业合作产业园”的灯火揉成细碎的光斑。李渊站在园区办公楼的露台,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五年前他和苏瑶刚到埃及时,在沙漠边缘种下第一株“中埃1号”小麦的场景,照片里两人沾满尘土的工装裤、身后一望无际的黄沙,与如今满田金黄的麦浪形成刺眼又温暖的对比。
nbsp“在想什么?”苏瑶端着两杯热牛奶走来,将其中一杯递给他。她的指尖掠过露台栏杆上挂着的中国结——那是去年春节李阳和李悦从国内寄来的,红绳上还缀着小小的小麦穗吊坠,是孩子们亲手编的。“明天就要出发去尼日利亚了,阳阳和悦悦还在收拾给当地小朋友的礼物,说要把埃及棉花做的玩偶都装进行李箱。”
nbsp李渊接过牛奶,指尖传来的暖意顺着血液蔓延到四肢。他望着远处田埂上的身影——李阳正拿着平板电脑,跟园区的年轻技术员核对“中埃2号”玉米的种子检测数据,时不时弯腰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李悦则蹲在育苗棚前,给最后几盆待赠的小麦苗系上写有中阿双语“希望”的丝带,小脸上满是认真。“还记得我们刚决定来埃及时,阳阳才上小学,抱着我的腿哭着说‘爸爸不要去很远的地方;悦悦更小,只会举着玩偶说‘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现在,他们倒成了最支持我们的人。”
nbsp苏瑶靠在他肩头,目光落在孩子们的方向,眼底满是温柔:“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懂‘责任。上次阳阳在学校做‘中非农业合作的演讲,说‘爸爸妈妈在埃及种的不是小麦,是让更多人能吃饱饭的希望,这话让我在视频里哭了好久。”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是两小块绣着字的棉布,“这是妈上周寄来的,一块绣着‘平安,给我们带去尼日利亚;一块绣着‘传承,让我们留给阳阳。她说,我们这代人守着初心,下一代人就要接着把这份念想传下去。”
nbsp李渊展开棉布,指尖拂过细密的针脚,忽然想起转业那年母亲说的话。当时他刚从部队退伍,放弃了安置的清闲岗位,执意要跟苏瑶来非洲搞农业合作,亲戚朋友都劝他“太冒险”,唯有母亲拍着他的手说:“你在部队保家卫国,现在去帮外国人种粮食,也是在给国家长脸。只要心里有谱,妈就支持你。”如今,母亲的针线缝进了“平安”与“传承”,也缝进了他们一家人跨越山海的坚守。
nbsp“爸!妈!你们快来看!”李阳的呼喊打断了两人的思绪。他们走下露台,只见李阳举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尼日利亚农业部门发来的卫星地图,标注着即将建立试验田的区域。“尼日利亚的专家说,他们选的这片土地跟埃及的沙漠边缘土壤很像,‘中埃2号玉米的耐旱性刚好能派上用场!我还查了当地的气候数据,下个月的降雨量正适合播种,咱们到了就能开工!”
nbsp李悦也跑过来,手里捧着一个画本,上面是她画的“中埃尼友谊图”:黄皮肤、黑皮肤的孩子手牵着手,在玉米田里奔跑,天空中飘着中国结、埃及莲花和尼日利亚国徽图案。“妈妈,我要把这幅画送给尼日利亚的小朋友,告诉他们我们是好朋友,以后要一起种玉米、收玉米!”
nbsp苏瑶蹲下身,摸了摸女儿的头,又看向儿子:“阳阳,到了尼日利亚,你不仅要帮爸爸记录数据,还要多跟当地的年轻技术员交流,把咱们在埃及总结的种植经验好好分享给他们。记住,咱们带过去的不只是种子,还有能让他们长久受益的技术。”
nbsp李阳用力点头,将平板电脑抱在怀里:“我知道!上次卡里姆哥跟我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已经把咱们的种植手册翻译成英文了,还加了好多我画的示意图,方便他们看懂!”
nbsp夜色渐深,园区的灯火次第熄灭,只剩下办公楼和育苗棚的灯还亮着。李渊和苏瑶坐在会议室,最后核对尼日利亚之行的工作计划;李阳和李悦则在隔壁房间,把埃及棉花玩偶、小麦苗和画本一一装进特制的箱子,生怕运输途中损坏。
nbsp第二天清晨,马哈茂德一家和哈米德博士来送行。马哈茂德的妻子阿米娜妈妈提着一个巨大的布包,里面装满了刚烤好的巴克拉瓦和她亲手做的玫瑰酱:“这是给你们路上吃的,巴克拉瓦甜,能让你们想起埃及的味道;玫瑰酱泡水喝,能解路上的乏。”阿卜杜则抱着一个枣椰树藤编的篮子,里面是他精心挑选的“中埃1号”小麦种子:“阳阳哥,这是今年最好的种子,你带去尼日利亚,告诉他们这是埃及的‘友谊种子,等明年我去中国留学,还要跟你一起看中国的麦田!”
nbsp哈米德博士握着李渊的手,递过一份盖着埃及农业部公章的推荐信:“这封信能帮你们在尼日利亚更好地开展工作,埃及永远是你们的后盾。等‘中埃2号玉米在尼
第1700章 初心映星河 薪火照远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