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章 归程启锚,商海潮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汽车缓缓开动,岸边的人群渐渐变小,奥莫河的流水声也越来越远。苏瑶靠在李渊肩上,手里紧紧攥着老村长送的芒果干,轻声说:“真舍不得这里。”
nbsp李渊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窗外——远处的草原上,一群孩子正在追逐打闹,他们的笑声飘进车里,像是一串温暖的音符。“咱们不是离开,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做事。”李渊轻声说,“国内的试验田等着咱们,李阳在非洲也需要咱们支持,还有更多的事等着咱们去做呢。”
nbsp飞机起飞时,李悦靠在舷窗边,看着非洲的土地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点,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从包里拿出巴鲁送的葫芦琴,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旋律在机舱里响起,带着对非洲的思念,也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nbsp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走出航站楼,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空气,耳边是熟悉的乡音。周明早已安排好车,等着接他们去鼎盛集团总部。车上,周明递给李渊一份行程表:“李教授,明天上午集团董事会想请您做报告,介绍‘中埃1号的研发和推广经验;下午安排您去东北的试验田考察,那里已经准备好了土壤改良的前期工作。”
nbsp李渊接过行程表,看着密密麻麻的安排,忽然想起五年前刚到非洲时的场景——那时他也是这样,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责任,开始了一段未知的旅程。现在,他又要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虽然地点变了,但初心未改。
nbsp第二天上午,鼎盛集团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李渊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中埃1号”的种子样本,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非洲试验田的照片——从荒芜的土地到绿油油的大豆田,从当地农民疑惑的眼神到丰收时灿烂的笑容,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五年的心血和付出。
nbsp“这五年,我们在非洲种出的不仅是高产大豆,更是中非人民的友谊。”李渊的声音铿锵有力,“现在,我们要把‘中埃1号带回国内,种在祖国的土地上,让它为中国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也为中非友谊续写新的篇章。”
nbsp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周明带头站起来,眼里满是敬佩。苏瑶坐在台下,看着丈夫自信的身影,想起他们一起在非洲熬夜测数据、一起在田里抗洪水、一起在毡房里喝奶茶的日子,心里满是幸福。
nbsp下午,李渊和苏瑶乘坐飞机前往东北。飞机降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时,外面正飘着小雪。鼎盛集团的当地负责人早已在机场等候,车子直接开往东北的试验田。看着窗外熟悉的黑土地,李渊忍不住下车,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轻嗅——泥土里带着熟悉的气息,是他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nbsp“李教授,这里的土壤改良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月,我们按照您的要求,添加了有机肥和改良剂,现在土壤的酸碱度已经接近适合‘中埃1号生长的范围。”当地负责人递过来一份检测报告,“下周我们就可以播种,预计明年春天就能看到豆苗出土。”
nbsp李渊接过报告,仔细看着数据,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播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间距,还要做好保温措施,东北的冬天冷,别冻坏了种子。”他转身对苏瑶说,“咱们明天再去华北和江南的试点田看看,争取把每个地方的情况都摸清楚,制定出最适合的种植方案。”
nbsp苏瑶笑着点头:“好,咱们一起去。”
nbsp接下来的半个月,李渊和苏瑶跑遍了国内的各个试点田——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他们和农户一起讨论土壤改良的细节;在华北的平原上,他们指导农民调试智能灌溉设备;在江南的丘陵上,他们研究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提高大豆的产量。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把非洲的种植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个性化的种植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李阳也没闲着,他在非洲忙着组建鼎盛集团非洲分公司的技术团队,还经常和国内的团队视频连线,分享非洲的种植经验。李悦则在国内忙着整理她的音乐素材,还去了几所大学举办小型音乐会,用小提琴演奏她在非洲创作的曲子,让更多人了解非洲的文化和中非友谊。
nbsp一个月后,李渊和苏瑶回到北京。鼎盛集团为他们举办了欢迎仪式,集团董事长亲自为他们颁发了“科技惠农先锋”奖章。仪式结束后,董事长拉着李渊的手说:“李教授,您和苏教授为‘中埃1号的研发和推广付出了太多,集团决定,将‘中埃1号的部分收益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农业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能学习农业技术,为中国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nbsp李渊深受感动:“谢谢董事长,这也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愿意为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出一份力。”
nbsp那天晚上,李渊和苏瑶坐在家里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手里拿着李阳和李悦发来的照片——李阳在非洲的试验田边和当地学生合影,李悦在大学的音乐会上演奏小提琴。苏瑶靠在李渊肩上,轻声说:“你看,咱们的孩子都长大了,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这份情谊努力。”
nbsp李渊握住她的手,眼里满是温柔:“是啊,不管是在非洲还是在中国,不管是农业还是音乐,咱们一家人都在做有意义的事。以后,咱们还要一起看着‘中埃1号在更多的土地上生长,看着中非友谊结出更多的果实。”
nbsp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像是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远处的城市灯火璀璨,近处的阳台上,一盆刚种下的“中埃1号”大豆种子正在悄然发芽,嫩绿的芽尖顶着泥土,像是在向这个世界宣告它的到来。李渊和苏瑶知道,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祖国的土地上,在非洲的草原上,在每一片播种希望的田野里,在每一段连接心灵的旋律中,他们会继续用坚守和奉献,书写属于他们的,属于中非人民的,跨越山海的传奇。
喜欢。
第1694章 归程启锚,商海潮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