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4章 归程启锚,商海潮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nbsp归程启锚,商海潮生

    nbsp奥莫河的晨雾还没散尽,示范中心的会议室里已坐满了人。李渊将“中埃1号”大豆的种子样本轻轻放在桌案中央,玻璃罐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罐身贴着的标签上,“20182023nbsp中非合作试验田”的字迹格外清晰。他对面坐着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长、示范中心的当地技术员代表,还有从国内赶来的鼎盛集团项目负责人周明——一身深灰色西装,公文包上印着的“鼎盛农业科技”logo,在严肃的氛围里多了几分商业气息。

    nbsp“李教授,这五年辛苦您了。”周明率先开口,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推到李渊面前,“集团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中埃1号大豆品种的国内推广权由鼎盛全权负责,后续的种子繁育、技术培训,都会按照咱们之前商定的方案推进。这次请您和苏教授提前回国,也是想让您牵头组建技术团队,把非洲的种植经验本土化。”

    nbsp李渊翻开文件,指尖划过“技术平移”“农户培训”等关键词,目光落在附件里的国内试验田分布图上——东北的黑土地、华北的平原、江南的丘陵,标注的试点区域密密麻麻,像是撒在祖国大地上的希望种子。他抬头看向苏瑶,她正低头看着手里的土壤检测报告,眉头微蹙,显然是在思考非洲土壤与国内土壤的适配问题。

    nbsp“周总,国内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非洲差异较大,‘中埃1号虽然抗逆性强,但直接推广可能会出现问题。”苏瑶抬起头,将一份检测报告递过去,“你看,非洲的土壤偏碱性,而东北的土壤偏酸性,咱们需要先在试点田进行土壤改良,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另外,国内农户的种植习惯和非洲不同,培训方案也得重新制定。”

    nbsp周明接过报告,仔细翻看后点头:“您考虑得很周全,集团已经安排了农业专家团队,等您回国后就和您对接。对了,还有件事需要跟您商量——鼎盛集团计划在非洲成立分公司,负责‘中埃1号在东非五国的推广,想邀请李阳留在非洲担任技术总监,不知道他的意愿如何?”

    nbsp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阳身上。他正坐在角落,手里拿着平板记录会议要点,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头时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多了几分期待。“周总,我愿意留在非洲。”李阳放下平板,语气坚定,“这五年我跟着爸妈在示范中心学习,对非洲的气候、土壤和农户需求都比较了解,而且我和当地的技术员、学生们也建立了联系,继续在这里推进项目,能减少很多沟通成本。”

    nbsp李渊看着儿子,想起他小时候跟着自己在田里认作物的样子,如今儿子已经能独当一面,心里既骄傲又有些不舍。苏瑶握住他的手,轻轻捏了捏,眼神里满是理解——他们都知道,李阳的选择不仅是为了事业,更是为了延续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

    nbsp会议结束后,周明拉着李渊去了示范中心的大豆加工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里,当地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生产线,金黄的豆油顺着管道流入储罐,豆腐、豆干等豆制品整齐地摆放在传送带上。“您看,这车间的年产值能达到两百万美元,带动了两百多个当地就业岗位。”周明指着墙上的产销数据图,“集团计划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东非其他国家,到时候还需要李阳多费心。”

    nbsp李渊点点头,目光落在车间角落里的一块黑板上——上面用当地语言和中文写着“安全生产”“品质第一”,是李阳上个月亲手写的。他忽然想起五年前刚建车间时,当地工人连机器开关都不会按,现在却能独立操作复杂的生产线,心里满是欣慰。“周总,不管是在国内还是非洲,咱们都得记住,做农业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吃饱饭、过好日子。”

    nbsp“您放心,鼎盛集团一直秉持‘科技惠农的理念,绝不会辜负您和苏教授的心血。”周明郑重地说,“集团已经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资助非洲的农业教育,还会每年选派优秀的当地学生到中国留学,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

    nbsp回到宿舍时,李悦正坐在床边整理她的录音设备,电脑屏幕上播放着她在非洲录制的音乐素材——有奥莫河的流水声、非洲鼓的节奏、村民们的歌声,还有大豆生长时的细微声响妈,我决定了,回国后先把在非洲创作的小提琴曲整理出来,然后申请去音乐学院的非洲音乐研究中心读研,继续研究中非音乐的融合。”李悦关掉电脑,眼里满是憧憬,“我想通过音乐,让更多中国人了解非洲,也让更多非洲人了解中国。”

    nbsp苏瑶走过去,摸了摸女儿的头:“你的想法很好,妈妈支持你。不管是农业还是音乐,只要能促进中非交流,都是有意义的事。”她转身从衣柜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件当地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这些都是村里的乡亲们送的,你带着,就当是非洲给你的礼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接下来的几天,李渊和苏瑶忙着交接示范中心的工作——给当地技术员讲解后续的种植要点,和周明确认国内项目的时间节点,还去村里和老村长、巴鲁等老朋友告别。老村长拉着李渊的手,非要塞给他一篮晒干的芒果干:“李教授,你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咱们种的大豆还等着你来验收呢!”巴鲁则把一把亲手做的葫芦琴送给李悦:“悦悦,这把琴能拉出奥莫河的声音,你想非洲的时候,就拉一拉。”

    nbsp离别的那天,奥莫河的岸边站满了人——示范中心的员工、村里的乡亲们、当地的学生,还有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长。李阳穿着崭新的工作服,站在人群里,正和姆博等学生交代智能灌溉系统的维护要点。李渊和苏瑶、李悦站在皮卡车旁,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眼眶忍不住发热。

    nbsp“爸,妈,你们放心回国,我会把示范中心照顾好,也会把‘中埃1号推广到更多地方。”李阳走过来,用力抱了抱李渊和苏瑶,“等国内的项目走上正轨,我就回去看你们。”

    nbsp李悦也抱住哥哥,哽咽着说:“哥,你在非洲要照顾好自己,记得常给我们打电话,我会把录好的音乐发给你。”
第1694章 归程启锚,商海潮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