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雨汛急情牵农心 家校同心筑暖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李渊走到教室门口,抬头查看屋顶,发现好几处瓦片已经破损,雨水正从缝隙中往下渗。他对赶来的校长卡鲁说:“卡鲁校长,我们带了防水布,先把破损的地方盖住,防止继续漏雨。等雨停了,我们再从农场调些瓦片和水泥过来,彻底修好屋顶。”
nbsp卡鲁校长感激地点头:“太谢谢你们了,李总、苏总。要是没有你们帮忙,孩子们可能要停课了。”
nbsp李渊和苏瑶立刻行动起来,李渊爬上屋顶,用防水布盖住破损的瓦片,再用钉子固定好;苏瑶则在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将淋湿的课本和书包搬到干燥的办公室,用吹风机小心吹干。
nbsp李悦也跟着帮忙,她把自己的干毛巾分给非洲同学,还安慰道:“别担心,我爸妈会修好屋顶的,我们的课本也会没事的。”
nbsp非洲女孩阿米娜握着李悦的手,用生硬的中文说:“悦悦,谢谢你爸爸妈妈,你们都是好人。”
nbsp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苏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自己刚到非洲时,看到当地孩子因为没钱上学,只能在路边玩耍,心中满是不忍。如今,“金线计划”不仅帮助非洲人民发展农业,还资助修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让越来越多的非洲孩子能走进教室,这或许就是“金线”最珍贵的意义——不仅连接着中非的经济合作,更连接着孩子们的未来与希望。
nbsp下午两点,屋顶的破损处终于用防水布盖好,教室里的雨水也清理干净。李渊从车上搬下几箱新课本,递给卡鲁校长:“这些课本是我们额外准备的,先给淋湿课本的孩子用,等后续再给学校多备一些,以防万一。”
nbsp卡鲁校长接过课本,激动地说:“太感谢了!你们为学校做的一切,我们都会记在心里。这些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中非友谊的桥梁。”
nbsp离开学校时,雨渐渐停了。李悦拉着苏瑶的手,轻声说:“妈妈,我以后也要像你和爸爸一样,帮助更多的人。今天看到阿米娜因为课本淋湿难过的样子,我特别想帮她。”
nbsp苏瑶摸了摸女儿的头,笑着说:“悦悦长大了,懂得关心别人了。帮助别人,不仅能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觉得很幸福。这就是你爸爸常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nbsp回到农场时,已是傍晚。老周汇报说,田埂加固和截水沟挖掘工作已经完成,雇工们都在收拾工具,准备回家。李渊和苏瑶走进厨房,简单煮了点面条,吃完后又去玉米田查看了一圈,确认没有新的积水,才放心地回到宿舍。
nbsp洗漱完毕,李渊坐在书桌前,看着墙上挂着的“金线计划”地图,上面用红线标注着从中非到非洲的合作项目,从农场到加工厂,从学校到水井,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个希望。他想起自己当年从部队退伍,放弃了城市里的安稳工作,选择加入“金线计划”,来到非洲这片陌生的土地,最初也曾有过迷茫和犹豫,但现在,他无比庆幸自己的选择。
nbsp苏瑶走到他身边,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今天虽然累,但很充实。看到玉米苗保住了,学校的屋顶也暂时修好了,心里特别踏实。”
nbsp李渊握住她的手,轻声说:“这就是我们选择的路,虽然辛苦,但值得。‘金线计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心去做。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这条连接中非的‘金线,一定会越来越亮。”
nbsp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李阳和李悦走了进来。李阳手里拿着一张画,递给李渊:“爸,这是我今天在农场画的,画的是我们和姆博戈叔叔一起挖排水沟的场景。我想把它挂在教室里,让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是怎样保护玉米苗的。”
nbsp李悦也拿出一张画,画上是一所漂亮的学校,屋顶上没有漏洞,孩子们在教室里开心地读书。“妈妈,这是我画的未来的学校,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在干燥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nbsp李渊和苏瑶接过画,看着画上稚嫩却充满希望的笔触,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不仅在影响着当下的非洲,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友谊与希望的种子。
nbsp夜深了,农场里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的虫鸣声。李渊和苏瑶躺在床上,聊着白天的事情,规划着未来的工作。他们知道,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给玉米苗施肥,要联系瓦片供应商,要准备下周的农业技术培训……但他们并不觉得疲惫,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眼中有希望。
nbsp这条“金线”,不仅连接着中国与非洲的土地,更连接着两国人民的心。李渊、苏瑶和他们的孩子们,将继续带着真诚和善意,在这条“金线”上,书写更多关于奋斗、关于友谊、关于成长的故事。而这片充满希望的非洲大地,也将因为他们的付出,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喜欢。
第1682章 雨汛急情牵农心 家校同心筑暖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