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5章 海疆永固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承宗带来的不仅是圣旨与魏忠贤倒台的消息,还有两百名从大明工部调来的能工巧匠——其中有擅长造船的船匠、精通玻璃烧制的匠人,甚至有几位专门研究天文历法的官员。当这些人带着工具与图纸登上巴达维亚码头时,宋应星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迎上去,攥着为首老工匠的手不肯松开,连声道:“终于盼来了!有你们在,新战船的龙骨铸造、望远镜的镜片打磨,都能再快三成!”

    nbsp萧如薰与孙承宗并肩站在城堡城头,望着下方忙碌的景象:工匠们正围着新搭建的玻璃作坊调试窑火,阳光透过尚未完工的玻璃雏形,在地面投下斑斓的光斑;不远处的造船厂,新调来的船匠正与南洋本地工匠讨论“镇海号”姊妹船的改进方案,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铺满了整张木桌。

    nbsp“皇上这次下了狠心,”孙承宗指着那些工匠,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知道南洋是大明的海上门户,特意从工部、兵部挑了最得力的人手过来。魏忠贤倒台后,朝中再没人敢阻拦南洋的事务,以后你要什么支持,只管往京城递折子,老夫在朝中帮你周旋。”

    nbsp萧如薰点头,目光落在码头边的一队士兵身上——那是孙承宗带来的三百名神机营士兵,个个背着最新式的燧发鸟铳,腰间还挂着短柄弯刀。“有这些精锐相助,南洋的防务更稳妥了。”他顿了顿,忽然想起澳洲的铁矿,“对了孙大人,澳洲发现了大片铁矿和优质港口,宋应星说那里的铁矿能支撑十年的战船建造,我打算明年春天派一支商队带着工匠过去,正式建立通商据点,您看如何?”

    nbsp孙承宗眼睛一亮,从怀里掏出张折叠的舆图,展开后铺在城头的石桌上——这是张最新绘制的南洋舆图,澳洲的轮廓已经被大致勾勒出来,上面还用红笔标注了几处可能的港口位置。“老夫在京城就听说了澳洲的事,特意让兵部画了这张图。”他指着澳洲西海岸的一处海湾,“这里叫‘达尔文湾,探子回报说水深足够停战船,周围还有淡水,是建立据点的好地方。你派商队去时,最好带些种子和农具,澳洲土地肥沃,说不定能种出大明的庄稼。”

    nbsp两人正说着,张万邦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份通商文书,脸上满是喜色:“大人!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使者来了!说想跟咱们建立通商关系,用印度的棉花和宝石,换咱们的丝绸和铁器!他们还带来了样品,您快看看!”

    nbsp张万邦递过来的锦盒里,装着几匹雪白的棉花和两颗鸽卵大的红宝石,棉花纤维细长,一看就是上等品;红宝石色泽浓郁,在阳光下泛着深邃的红光。“莫卧儿王朝的棉花可是好东西,”孙承宗拿起棉花摸了摸,“大明的棉纺作坊一直缺优质棉花,要是能打通这条商路,江南的纺织业能更兴旺。”

    nbsp萧如薰当即决定接见莫卧儿使者。次日清晨,使者带着一队随从来到城堡,为首的使者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头戴镶嵌宝石的头巾,见到萧如薰和孙承宗,恭敬地行了个礼:“尊敬的南洋侯大人、孙大人,我是莫卧儿王朝的使者卡里姆,奉沙贾汗皇帝之命,前来与大明建立友好通商关系。我们愿意每年向大明提供十万担棉花和五千颗宝石,换取五万匹丝绸和两千件铁器,不知大人是否愿意?”

    nbsp“合作可以,但我们有两个条件。”萧如薰语气沉稳,“第一,莫卧儿王朝需保证大明商队在印度的安全,不许有部落或官员骚扰;第二,大明的工匠要在印度设立铁器作坊,教当地工匠铸造农具,你们需提供场地和原料。”

    nbsp卡里姆毫不犹豫地答应:“大人放心!沙贾汗皇帝已经下令,沿途所有部落都要保护大明商队,场地和原料也会尽快准备好!”

    nbsp双方很快签订通商合约,卡里姆离开时,还特意邀请萧如薰派使者去莫卧儿王朝的都城阿格拉,参加即将举行的皇宫庆典。萧如薰答应下来,决定让张万邦带着商队前往,顺便考察印度的棉花产地和宝石矿。

    nbsp送走卡里姆后,孙承宗看着合约,笑着说:“贤弟这一步走得好!打通印度商路,不仅能获取棉花和宝石,还能借助莫卧儿王朝的力量,牵制荷兰人在印度的势力——荷兰人在印度果阿的舰队,一直靠莫卧儿王朝提供粮食,现在咱们与莫卧儿建交,荷兰人就少了个重要的补给来源。”

    nbsp萧如薰点头,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等张万邦从印度回来,我就派水师去澳洲达尔文湾,正式建立据点。到时候,澳洲的铁矿、印度的棉花、南洋的香料,就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贸易链,大明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能再上一个台阶。”

    nbsp接下来的一个月,孙承宗走遍了南洋的主要据点。在苏门答腊的学堂里,他看到马来族孩子用汉语背诵《论语》,周先生正拿着戒尺,耐心地纠正他们的发音;在爪哇的铁矿场,矿工们正用大明的工具开采矿石,旁边的冶炼炉里,铁水顺着沟槽流入模具,凝结成一根根坚实的铁锭;在马六甲的通商点,来自欧洲、印度、南洋的商人挤在商铺里,用大明的铜钱或银锭交易,汉语、马来语、葡萄牙语混杂在一起,却丝毫不显混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贤弟,你在南洋做的这些事,比老夫在北方整顿边军更有意义。”孙承宗站在马六甲的城头上,望着远处往来的商船,语气里满是赞叹,“北方是抵御外敌,南洋是开拓未来。等南洋的根基再稳固些,大明的疆土,说不定能延伸到澳洲甚至更远的地方。”

    nbsp萧如薰望着海平面,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孙承宗说得对,南洋不是终点,而是大明走向海洋的起点。只要继续努力,用不了多久,大明的战船就能航行到更远的海域,大明的文化和商品,也能传遍世界各地。

   &

第395章 海疆永固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