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海疆永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巴达维亚港的晨光穿透薄雾时,萧如薰已站在“定海号”的甲板上。海风卷起他的披风,露出腰间悬挂的南洋侯印,玉质印玺在朝阳下泛着温润光泽,与远处操练士兵的甲胄反光遥相呼应。陈麟踏着甲板的木板走来,手里攥着份水师训练章程,脚步声在清晨的静谧里格外清晰。
nbsp“大人,按您的吩咐,水师新添的五千名士兵已完成三个月集训,现在能熟练操控佛郎机炮和火箭筒,连新造的‘镇海号战船也能独立执行巡逻任务了。”陈麟将章程递过去,指尖在“战术配合”一栏上轻点,“只是荷兰人虽退了一年,探子回报说他们在印度果阿的舰队又多了十艘盖伦船,怕是还在打南洋的主意。”
nbsp萧如薰接过章程,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训练记录,最后停在“联防演练”那页——苏门答腊的部落青壮与明军士兵混编训练的条目下,画着密密麻麻的红圈,那是阿木每次参与训练后留下的标记。他抬头望向港口,只见几艘联防队的小船正围着“镇海号”打转,船上的马来族青壮穿着明军的短褂,正跟着水师士兵学习掌舵,黝黑的脸上满是认真。
nbsp“荷兰人那边不用急,”萧如薰将章程折好,塞进披风内侧,“他们现在缺粮缺炮,想再犯南洋至少要等半年。咱们眼下要做的,是把澳洲的商路打通,再把爪哇的铁矿开起来——宋应星那边的冶铁炉还缺原料,没有足够的精铁,新战船的建造速度就得拖慢。”
nbsp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张万邦骑着匹暹罗进贡的矮脚马,急匆匆地从码头跑来,手里举着个布包,布料上还沾着些许香料碎屑。“大人!澳洲的库鲁派人送消息来了,说他们在澳洲西海岸发现了大片铁矿,还找到了能通航的港口,想请咱们派工匠去帮他们建冶炼炉!”
nbsp张万邦翻身下马,将布包打开,里面是几块黑褐色的矿石,棱角处泛着金属光泽。萧如薰拿起一块掂了掂,比苏门答腊的铁矿更重,他用指甲刮了刮矿石表面,指尖沾了层细密的铁末。“这铁矿成色不错,比咱们现在用的好上三成。”他将矿石递给陈麟,“让宋应星派十个最有经验的冶铁工匠,再带二十名士兵,跟着库鲁的人去澳洲,务必在三个月内把简易冶炼炉建起来,先炼出第一批精铁试试水。”
nbsp张万邦连连点头,又从怀里掏出本账簿:“对了大人,西班牙的商队昨天到了,带来了欧洲的呢绒和钟表,还说想跟咱们订一千匹杭绸,说是要运去西班牙王室做礼服。另外,英国商人也来了,想从咱们这儿买五十门鸟铳,说是要去非洲打猎——您看这鸟铳能卖吗?”
nbsp萧如薰接过账簿,翻到“军火贸易”那页,上面用红笔写着“非军用鸟铳可售,需登记数量”的批注,那是他上次回京城时,天启帝特意交代的——允许出售过时的鸟铳,但必须派人盯着买家的动向,不许流入荷兰或葡萄牙人的手里。他在“五十门”旁边画了个圈,又添上“派两名探子跟着英国商队,直到他们离开南洋”的字样。
nbsp“鸟铳可以卖,但得是去年改进前的旧款,新的神威鸟铳绝不能动。”萧如薰将账簿还给张万邦,“另外,让通商司的人跟西班牙商人说,一千匹杭绸可以给,但他们得用欧洲的玻璃制造技术来换——宋应星一直想造更好的望远镜,有了玻璃技术,咱们的了望手就能看得更远。”
nbsp张万邦兴冲冲地去了,萧如薰则带着陈麟往冶炼厂走。刚到冶炼厂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宋应星正光着膀子,站在冶铁炉旁,手里拿着根铁钎,往炉里捅着木炭。炉口的火光映得他满脸通红,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滚烫的铁板上,瞬间蒸发成白雾。
nbsp“宋主事,澳洲发现新铁矿的事,张万邦应该跟你说了吧?”萧如薰走到炉边,看着通红的铁水从炉口缓缓流出,落在模具里凝结成铁锭,“派去的工匠得选熟练的,再让他们带些冶铁的图纸,澳洲那边没经验,得一步一步教。”
nbsp宋应星放下铁钎,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汗,指着旁边堆着的铁器:“大人放心,我早就准备好了!你看这些犁铧和砍刀,都是按澳洲的土壤和树木硬度改的,比咱们用的更厚实,库鲁的人上次来,说他们部落的人用着正合适。”他顿了顿,又指向不远处的一堆铜管,“还有这个,是新改进的火箭筒炮管,用精铁铸的,比之前的铁管轻了两斤,射程还能再远半里,等澳洲的铁矿开了,我就能多造些,给水师每艘战船都配上。”
nbsp萧如薰走到铜管旁,拿起一根掂了掂,确实比之前的轻便不少。他想起上次与荷兰人作战时,火箭筒因为太重,士兵们搬运起来很费力,现在改进后,不仅方便携带,还能装更多的火油,威力也会更大。“很好,按这个进度,年底前能造出多少门?”
nbsp“至少五十门!”宋应星拍了拍胸脯,脸上满是自信,“现在苏门答腊的铁矿每月能供三十吨精铁,等澳洲的冶炼炉开了,每月再添二十吨,到时候不仅火箭筒,新战船的炮位也能多装两门佛郎机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两人正说着,突然听见冶炼厂外传来一阵喧哗。阿木带着几个苏门答腊的部落青壮,推着辆装满水果的木车走来,车上的芒果和菠萝堆得像小山,叶子上还挂着晨露。“萧大人!我们部落的芒果熟了,特意摘了些给您和将士们尝尝!”阿木黝黑的脸上挂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他身后的青壮们也跟着点头,手里还捧着用蕉叶包着的熟菠萝。
nbsp萧如薰接过一个芒果,剥开皮,金黄的果肉散发着甜香。他咬了一口,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甜中带着微酸,比巴达维亚本地的芒果更可口。“你们部落的水果还是这么好,”他笑着将芒果递给陈麟,“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水利工程修完后,稻田的产量有没有增加?”
nbsp提到稻田,阿木的眼睛亮了起来:“多亏了大人派来的工匠!修了水渠后,今年的稻谷收了nbsptwice(两倍),部落的人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他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几个马来语词汇,兴奋地比划着,“我们还留了最好的稻谷做种子,想明年种更多的田,到时候就能给大明的军队多送些粮食!”
nbsp萧如薰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想起两年前刚到南洋时,苏门答腊的部落还在为了争夺水源互相厮杀,荷兰人趁机掠夺粮食,不少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如今再看,部落的青壮能跟着明军学打仗,孩子们能在学堂里读书,稻田里的稻谷堆得像小山,这才是他想要的南洋——不是靠战船和火炮硬撑的疆土,而是靠百姓的笑脸和信任筑起的根基。
nbsp“对了阿木,”萧如薰擦了擦嘴角的芒果汁,“下个月咱们要在苏门答腊开第二所学堂,还缺几个教汉语的先生,你部落里有没有愿意学汉语、以后想当先生的年轻人?要是有,就送到巴达维亚来,我让周先生教他们。”
nbsp阿木愣了愣,随即用力点头,双手在胸前合十:“有!有很多!部落里的孩子都爱学汉语,上次周先生教他们写‘大明两个字,他们练了整整一个月,现在都能写得很工整了!我回去就选十个最聪明的年轻人,让他们来跟着周先生学!”
nbsp送走阿木后,萧如薰又在冶炼厂待了半个时辰,看着宋应星调试新造的火箭筒。当第一枚火箭拖着青烟飞向远处的靶船,将船帆炸出个大洞时,他才转身离开。刚走到门口,就看见赵忠拿着封密信站在树下,脸色有些凝重。
nbsp“大人,京城来的密信,是孙大人写的。”赵忠将密信递过来,信封上盖着孙承宗的私印,边角处还有些磨损,显然是经过长途跋涉送来的。
nbsp萧如薰拆开密信,孙承宗的字迹苍劲有力,开头先写了京城的局势——魏忠贤虽还在司礼监,但天启帝已经开始限制他的权力,孙承宗也被重新启用,担任兵部左侍郎,负责整顿北方边军。信的后半部分,却提到了一个让他心头一紧的消息:葡萄牙人暗中与魏
第393章 海疆永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