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 海疆永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忠贤勾结,想通过魏忠贤获取大明的火器制造技术,还承诺事成后给魏忠贤十万两白银。

    nbsp“葡萄牙人倒是会找靠山。”萧如薰将密信揉成一团,扔进旁边的草丛里,眼神冷了几分,“他们以为靠魏忠贤就能拿到火器技术?真是痴心妄想。”他转身对赵忠说,“让探子盯着葡萄牙在马六甲的通商点,只要有他们的人往京城送信,就把信截下来,看看他们还跟魏忠贤说了些什么。另外,给孙大人回封信,让他多留意魏忠贤的动向,若是葡萄牙人有使者去京城,务必想办法阻止他们见魏忠贤。”

    nbsp赵忠领命而去,萧如薰望着远处的海面,阳光已经完全驱散了薄雾,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明军的战船正朝着马六甲方向驶去,船帆上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知道,南洋的平静只是暂时的,荷兰人在暗处积蓄力量,葡萄牙人在暗中勾结权臣,京城的暗流也从未停止涌动。但他并不害怕——他有五万精锐的明军,有能工巧匠打造的战船和火炮,有南洋百姓的支持,更有一颗守护大明海疆的决心。

    nbsp回到城堡时,周先生正带着学堂的孩子们在院子里背书。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裳,手里捧着《三字经》,稚嫩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萧如薰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直到孩子们背完一段,他才笑着走进来,从怀里掏出几颗澳洲的坚果,分给孩子们。

    nbsp“大人,您回来了!”周先生放下手里的书本,脸上满是欣慰,“这些孩子进步很快,才学了半年,就能背完《三字经》,还能写自己的名字了。昨天爪哇的使者来,看到孩子们用汉语写信,都忍不住夸咱们大明的文化好呢!”

    nbsp萧如薰接过周先生递来的作业本,上面是孩子们歪歪扭扭的汉字,有的字还沾着墨团,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他翻到最后一页,是个马来族孩子写的“我爱大明”,四个字虽然大小不一,却透着十足的真诚。

    nbsp“周先生辛苦了,”萧如薰将作业本还给周先生,“下个月苏门答腊的新学堂开课,还要劳烦您去那边待两个月,教当地的先生怎么上课。等新学堂走上正轨,我再给您派两个助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周先生连连点头:“能为南洋的教育出份力,是老夫的荣幸!别说两个月,就是两年,老夫也愿意!”

    nbsp孩子们围在萧如薰身边,有的拉着他的披风,有的问他澳洲的样子,叽叽喳喳的声音像群小麻雀。萧如薰蹲下身,给孩子们讲起澳洲的草原和袋鼠,讲起水师士兵在海上打海盗的故事,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

    nbsp夕阳西下时,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萧如薰站在院子里,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又望向远处的港口——战船的剪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冶炼厂的炊烟还在袅袅升起,通商点的灯笼已经点亮,像一颗颗镶嵌在夜色里的星星。他知道,南洋的路还很长,挑战依然存在,但只要这些孩子能健康成长,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只要将士们能同心同德,他就有信心守住这片海疆,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洋的天空下。

    nbsp当晚,萧如薰在书房里写下奏折,详细禀报了南洋的近况——澳洲铁矿的发现、水师的训练成果、学堂的建设情况,还有葡萄牙人与魏忠贤勾结的消息。他将奏折封好,交给亲卫,让他连夜送往京城。写完奏折,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月光,月光洒在院子里的石板路上,像铺了层银霜。他想起天启帝在通州码头对他说的话:“朕等着你的好消息,希望你能早日将南洋建设成大明的富庶之地。”

    nbsp萧如薰握紧了腰间的南洋侯印,印玺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带着几分厚重的力量。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守护的,不仅是一片海疆,更是大明的未来,是无数百姓的希望。

    nbsp接下来的日子,南洋依旧忙碌而有序。宋应星派去的工匠在澳洲顺利开工,第一批精铁在两个月后运到了巴达维亚;张万邦与西班牙商人达成协议,用一千匹杭绸换来了玻璃制造技术,宋应星很快就造出了第一架高清望远镜;阿木选的十个马来族年轻人在周先生的教导下,已经能熟练地用汉语讲课,苏门答腊的新学堂如期开课;陈麟则带着水师和联防队,在马六甲海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演练,吓得荷兰人的探子不敢靠近。

    nbsp而葡萄牙人与魏忠贤勾结的阴谋,也在孙承宗的阻挠下破灭——孙承宗在京城截下了葡萄牙使者的信件,将其交给天启帝,天启帝大怒,下令禁止葡萄牙使者进入京城,还将魏忠贤训斥了一顿,让他闭门思过三个月。

    nbsp转眼到了年底,巴达维亚港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典,庆祝南洋归附大明三周年。庆典当天,港内张灯结彩,水师的战船列成整齐的队形,在海面上巡游,火炮齐鸣,震得海面微微颤抖。百姓们穿着新衣,带着食物,在码头边欢呼,华商们搭起了戏台,演起了《大明英烈传》,吸引了不少马来族、爪哇族的百姓前来观看。

    nbsp萧如薰站在“定海号”的甲板上,望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中满是豪情。陈麟、宋应星、张万邦、阿木,还有周先生和学堂的孩子们,都站在他身边,脸上满是笑容。

    nbsp“大人,这三年来,咱们在南洋做了不少事。”陈麟感慨道,“打败了荷兰人,收服了苏门答腊和爪哇,打通了澳洲的商路,还让这么多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要是没有您,南洋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nbsp萧如薰笑着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没有工匠们日夜赶工,没有百姓们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南洋。”他顿了顿,望向远处的海平面,“以后,咱们还要把南洋建设得更好,让这里成为大明最坚固的海上屏障,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安居乐业,都能为自己是大明人而骄傲。”

    nbsp庆典进行到一半,了望手突然高喊:“大人!东北方向发现船队,挂着大明的旗帜!”

    nbsp萧如薰立刻举起望远镜,只见一支船队正朝着巴达维亚港驶来,为首的战船上,挂着面“孙”字大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他心中一动,难道是孙承宗来了?

    nbsp船队靠近后,萧如薰看清了,为首的船上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孙承宗!他穿着兵部左侍郎的官袍,虽然两鬓斑白,却依旧精神矍铄。萧如薰连忙让人放下跳板,迎接孙承宗。

    nbsp“萧贤弟,别来无恙!”孙承宗走上甲板,笑着拍了拍萧如薰的肩膀,“皇上让我来南洋看看,顺便给你带个好消息——魏忠贤已经被革去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贬为庶民,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给你添麻烦了!”

    nbsp萧如薰又惊又喜,连忙问道:“孙大人,这是真的?”

    nbsp孙承宗点头,从怀里掏出份圣旨:“皇上还下了圣旨,说南洋这三年来发展得很好,特赏你黄金五百两、丝绸两千匹,还允许你在南洋设立‘南洋都护府,统管南洋所有军政事务,以后你就是南洋都护了!”

    nbsp萧如薰接过圣旨,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写满了对他的信任和期许。他双膝跪地,对着京城的方向,高声喊道:“臣萧如薰,谢主隆恩!臣定不负皇上信任,誓死守护南洋海疆,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海域上!”

    nbsp庆典的欢呼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响亮。萧如薰站在甲板上,望着眼前的将士和百姓,望着远处的战船和港口,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南洋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因为这里有他的弟兄,有他的百姓,有他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他,会一直守护在这里,直到南洋成为大明。

    喜欢。

第393章 海疆永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