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回尼安德特时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零二、货币自是定海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尼国四年四月,尼都。

    “折家嫂子,这么早就出来摆摊儿了啊!”

    “袁家媳妇早啊,今儿又来买肉?老价格,还是十枚铜钱一斤!”

    “今儿你这肉不如昨天新鲜啊,是不是前天杀的羊?嗯……给我便宜点吧!街坊邻居的。”

    “谁说的?正经是孩子他父亲昨晚上杀的,新鲜着呢!十个铜钱不贵吧,您去南市转转,要12个铜钱一斤的摊子多了去了!”

    ……

    当前,尼国的姓氏越来越多,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以前一个部落所有人以部落为姓的情形开始改变——没办法,现在光元国(即王畿)便有2万多人,总不能都姓一个姓吧。在我主动带头下,元姓成为王室专用姓,而其他非王室家族则尽数改为原、袁、员、苑、圆等同音姓氏。诸如原守一、袁石头等尼国风云人物的新名字新鲜出炉。

    其他后国也纷纷开始了姓氏修改,以更清晰地确认家族归属,进一步规避近亲结婚等风险,如不少佘姓改为折、涉、奢等。此外,大量特殊人才被我“特殊照顾”,冠以国王喜欢的姓,如佘大坚和元涉均出自工部,被我强行改成了鲁大坚和公输涉。

    在忙碌的春播结束后,尼都恢复了往日繁华,人们纷纷在城内居住,将家中的剩余物资拿到市场售卖,同时购回家中所需物品。与往日以物易物、整个市场七八个、十几个人凑在一起“拼单”不同的是,铜钱的加入使交易变得极其顺畅,所有交易均可以一对一进行,即便是没找到自己要的东西,也可以拿着铜钱回家,等待第二天市场“上货”。而尼国的集市,也由于铜钱的通行,开始向着后世农贸集市的样子发展起来。

    以前,市集的交易很繁琐,人们喜欢举个木牌子,写明拥有的东西和所需的东西,然后同样的货品先匹配,如拿肉换柴的和拿柴换肉的成交,随后再找“三家匹配”的,即拿鱼换石斧的、拿石斧换羊的和拿羊换鱼的互相匹配,接着是“四家”、“五家”……直到能够匹配上的越来越少,最后甚至十几个人围一个大圈,将手中货物全部亮明,等待更多交易机会。而最后一轮未达成交易的,则只能收拾货物回家,等待第二天的“配对”。不少人对于交易有疑虑,尤其是食物等不易储存的货物,以及陶器等易碎品,轻易不拿到市场上来,而是人先到,然后交易达成后,再不辞辛苦去家里牵牛赶羊前来交货。

    虽然相比于此前几乎没有交易的时期,这种交换不知道先进了多少,无数的货物找到了其亟需的主人,无数的财富免于浪费,但在我这个后世人眼中,实在仍是……惨不忍睹。效率的低下使商业这个“金块的第三条边”始终无法有效延展,成为尼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当前,这样的弊病随着大量铜钱的涌入而瞬间消失。开春后,海国立即将堆积如山的铜钱运往尼都,一整个冬天铸造的铜钱超过一千万枚,将王畿的仓库也迅速填满。在我的估算和坚持下,王畿每人都分配到了50枚铜钱,省去了“政府先购买—民间再流转”的过程,使铜钱迅速风靡整个王畿。而各类商品的价格,也是我和员柯明等一众户部官员根据市场上以物易物的价格,以食物价格作为锚定,最终熬夜制定出来的。这个充满着浓浓“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在随后的市场发展中被迅速修正,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价格,也让我这个拥有一定后世思维定式的人在瞠目结舌之余,彻底放弃了尼国朝廷对市场发展的干预,转而仅对少量战略物资的价格和生产进行控制。

    当前,由于每个人平白得了50枚铜钱,一个家族所得超过千钱,部分人口众多的家族得了数千钱,而这

一百零二、货币自是定海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