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派盗墓手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四章 走鬼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东陵在昌瑞山下。

    自顺治始,至慈禧太后地宫落成,前后建造历二百四十七年。

    耗费不知多少民脂民膏。

    自古陵墓,论大小,无出汉唐之盛。汉每年天下三分之一的赋税以供宗庙,陵墓之大,面积之广,地宫之深,放在如今也是大工程。

    唐代斩山为椁,入地而藏,以山川为封土,凿栈道以绝迹,更比汉墓高上一筹。

    宋朝以来,国力衰微,陵墓也就寒酸小气,不复汉唐以举国之力大兴土木。

    到后来民智觉醒,皇帝心里也清楚,死了就是死了,没有轮回,更无来世。陵墓主要修给活人看,落个千古留名。

    明清皇陵,地宫不过二三百平,汉代诸侯王地宫都比它大。

    由于面积小,也很少置机关,多以兵丁巡逻,坚墙深埋作为防盗。不过明清皇陵的地面建筑,堪称历朝历代之最。

    尤以清朝为最。

    碑亭、宝城、御殿、享殿、石像生、明楼、神道。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有天人合一之气,比之汉唐,追求雅致、精巧。

    远远看去,皇陵的地面建筑富丽堂皇。

    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大殿以黄花梨建造,贴几千两金箔。乾隆的裕陵,大殿以三人合抱金丝楠为柱,素面雕龙。

    光地表建筑的木料,就值好几个汉墓。

    汉天子的黄肠题凑,也不过柏木木芯拼成,哪来那么多黄花梨、金丝楠当石头用?

    王绍义得了东陵山海图,对陵墓虚实了如指掌。

    慈禧和乾隆被孙殿英挖了,里面没剩几个值钱东西。传说顺治出家,陵墓是个衣冠冢,也是穷鬼一个。

    还剩下康熙、同治、咸丰这几个皇帝埋在东陵,估计身家最丰!

    二人星夜兼程,抵达遵化。

    当时国内氛围紧张,战云密布,东陵处于真空时期,还真无人管辖。经杨芝草介绍,王绍义认识了关会增。

    此人八旗之后。

    老祖宗跟顺治入关,打过江山,历代给皇爷守陵。祖上一个远房亲戚,参与过修建东陵的全过程

    工程结束,汉人悉数赐死。

    满人则留了性命,在祖宗神牌前发下毒誓,永远保守皇陵秘密。

    明清地宫不怎么弄机关。

    那个时候炸药已经普及,再精妙的机关也挡不住炮轰。为了防盗,皇族在东陵外设了八村一营。

    军营驻扎在山上,遇有人靠近,格杀勿论。

    八个村子四散在皇陵附近,负责每年的祭祀、修缮等工作。

    如今世道变了,铁杆庄稼倒了,不少八旗子弟盗祖宗的王爷坟挖金砖。驻扎东陵的军队早几十年就解散,唯独八个村子还在,不大不小是个麻烦。

    王绍义认为万无一失。

    有守陵人后代带路,想来今夜就可窥到东陵全貌。

    山海图上,看不出东陵雄伟。真正站在昌瑞山上眺望,东陵的金色琉璃瓦、朱红宫墙陷在云雾之中,大雁徘徊,绝檐横渡,真如云上天城,人间奇迹。

    三面环山,只有南边一条路可走。

    关会增仔细向王绍义说明了路线。

    北边昌瑞山,西边蟠龙岭,东边猴山,唯独南边有一道山沟子,地势稍微平坦,呈土坡往山上延伸,是为马兰峪。

    东陵就在三座山环绕的凹子里,马兰峪是必经之路。

    风水上,管这叫聚宝盆,为龙穴。收天下财富气运,万世不绝。将皇陵择在此处,意有压中原,定九五,归四海的野心。

    峪,北方的叫法。

    南方叫沟。两座大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两侧均悬崖峭壁,古树丛生,除此之外无路可走,算得易守难攻。

    清东陵最后一次使用,是西太后老佛爷下葬。

    据说在马兰峪焚了不少东西,设了邪法,并修关卡封路。孙殿英盗东陵时,不曾走马兰峪,是从昌瑞山翻过去的。

    孙殿英有军队,王绍义他们就三个人,考虑盗陵之后要运送冥器出去,非从马兰峪不可。

    王绍义问关会增,你有没有亲眼见过东陵。

    关会增摇头,说他们守陵人,只允许在马兰峪外头巡逻。

    东陵里头,皇城之下有个哑巴院,朝廷以前从藏区请了几十个铁棒喇嘛。每个喇嘛养狗,昼夜巡逻城池。

    纵有飞贼避开八村一营,狗鼻子灵,进去就会惊动哑巴院的铁棒喇嘛。

    喇嘛用一种带倒刺勾的铁棒打人。

    纵然江湖高手,不出两合就死在棍棒下。

    杨芝草心惊:“如今哑巴院还有人住吗?”

    关会增道:“应该有,只是人数不如以前多。我听表哥说,孙殿英盗陵的时候,以剿匪名义,驱散了八个村和哑巴院的人。咱们不是官,没办法搞那一套啊。”

 &nb

第六百零四章 走鬼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