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的后勤效率提供几条史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争的后勤效率提供几条史料:
1、李广利二伐大宛,步骑六万,后勤为“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
2、《汉书主父偃传》:“秦始皇北击匈奴,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一钟相当六斛(石)四斗,三十钟等于一百九十二斛,也就是说从今山东将粮食运到河套,有效输送量只有0。5%。即使从关东等其它地区输出更加便捷,估计实际有效输送量也只有12%。西汉的车运,根据《居延汉简》、《九章算术》数据,大抵一车可运25斛;
3、,《汉书食货志》:“时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饷,率十余钟致一石,散币于邛、僰以辑之”;
4、按照《武备志》,大体人力车二人最多可运4石,牛车二牛二人最多可运14石,骡车10骡可最多运30石。戚继光作运输车,八骡,车正1、舵工1、曳骡者8,车载弗朗机2,设偏厢,另有粮食12。5石,配属护兵10人。另外,李筌《太白阴经》、《汉书赵充国传》也有类似记载,而且都列举了马料。
5、对比数据:1943年苏德战场,德国后勤运输量,大致铁路为30、公路为10(精确数字已经记不清了,大体如此吧)。若考虑到大量民夫耽误农时造成的损失,古代战争对于国家经济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
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五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放回运(大)[夫]须有援卒,缘运行死亡疾病人数稍减,且以所减之食准接卒所费。运粮之法,人负六斗,此以总数率之也。其间,队长不负,樵汲减半,所馀告均在众夫;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负之米又以均之,则人所负常不啻六斗矣。故军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饷之,尚或不足。若以畜乘运之,则驼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所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
大约是说运粮的民夫数、运量以及士兵之间的关系。按照这个算法中国古代军队作战半径不超过20天,当然,这应该是宋代的理想算法。不过我不懂这动辄“减一夫”是什
古代战争的后勤效率提供几条史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