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的明朝火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步兵营以部、司、局、旗、队等5级编制。每旗3队,每队编步兵12名。每旗编旗总1名,队兵36名;每局编百总1名,官兵111名;每司编把总1名,官兵448名;每部编千总1名,官兵898名;每营编将官1名,中军1名,火器把总1名,总计官兵2697,全营官兵2700人。
步兵营的具体武器装备大致是:鸟铳1080支及附带配件、火箭6480支,此外还有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火器装备占步兵营总装备的50%。单兵装备是:鸟铳1个、手杖1根、锡鳖1个、铅袋1个、套筒1个、药管1个、铅子200个、火药4斤、火绳3根。
由于装备大量火器,明军的步兵战斗方式也发生变化,首先是以鸟铳打击敌人,然后才是短兵相接的冲杀。敌进百步先鸟枪、次快枪、次火箭有层次的举放,打击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敌骑兵就可能惊乱败退。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骑胜步”的旧观念,步兵利用火器同样可以战胜骑兵。嘉庆四十二年(1563年)的平海卫大捷,戚继光就是用火器击退了倭寇骑兵的冲击。
骑兵在明朝是主力兵种。明朝中后期,骑兵也开始装备火器,这大大弥补了骑兵快速机动有余而火力不足的缺点,在骑兵的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作用。
3、骑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骑兵营的编制为部、司、局、旗、队5级体制。骑兵营与步兵营的编制和官兵数量相同,总计全营官兵2700名。
具体装备是:鸟铳432支,快枪432支,虎蹲炮60门。
骑兵营在战斗中列成方阵,前方设拒马,阻敌骑兵冲击,继以火炮轰击,以步兵利用炮火掩护实施冲击,最后以骑兵追击。骑兵营装备了轻型虎蹲炮后,骑兵快速突击和攻坚能力大大加强。戚继光编练的骑兵营以骡马驮载虎蹲炮,是我国骑兵史上最早的骑兵炮。
明朝“戚家军”的编制中,有“辎重兵”这一专门兵种。尽管此前,历代都有守辎重的兵卒。但正式将他们列为兵种,定出编制,还是首见于戚继光的部队。
4、辎重营的编制与装备
辎重营分将官、千总、把总、百总、车正等5级体制。每营将统2名千总,千总统2名把总,把总统4名百总,百总统5名车正,车正管车1辆,载佛郎机2门,编士兵20名。全营总计有炮车80辆,佛郎机160门,鸟铳640支。
《练兵实纪杂集》称,创辎重营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运粮,支持部队作远距离追歼敌军。与车营相比,辎重营的火力相当于前者的三分之二。
冷兵器时代,尽管水战可以用箭射杀甲板上的敌人,但要彻底战胜敌人主要还靠犁沉敌舰和接舷战法。
在明朝火器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尽管明朝水军没有完全摒弃犁沉敌舰和接舷战两种战法,但更多的是以火器远距离攻击以击沉敌军战船。
5、水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水兵营实行营、哨、船3级体制。其中有大型福船4艘,中型海沧船2艘,小型苍山船4艘,共编有战斗兵员40甲,总共440人,加上后勤人员,共计510人。每哨225人。装备佛郎机和鸟铳共有14甲154人,其它各种火器手10甲110人,装备有火器人员占全部兵员的50%。具体战船装备如下:
福船:大发贡1门,大佛郎机6座,碗口铳3个,喷筒60个,鸟嘴铳10把,烟罐100个,弩箭500支,药弩10张,粗火药400斤,鸟铳火药100斤,弩药1瓶,大小铅弹300斤,火箭300支等。
海沧船:大佛郎机4座,碗口铳3个,鸟嘴铳6把,喷筒50个,烟罐80个,火炮10个,火砖50块,火箭200支,粗火药200斤,鸟铳火药60斤,弩药1瓶,大小铅弹200斤,火箭200支等。
苍山船:大佛郎机2座,碗口铳3个,鸟嘴铳4把,喷筒40个,烟罐60个,火砖50块,火箭100支,粗火药150斤,鸟铳火药40斤,弩药1瓶,大小铅弹160斤,火箭100支等。
较远距离接战,以火器为主,火器和冷兵器相结合,多层次地杀伤敌人,是当时水战战法的鲜明特点。
行者未远,历史可鉴
尽管明朝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但由于封建体制的束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其效能的发挥大打折扣。
就明朝军队装备火器的数量和质量而言,还远远没有走出冷兵器时代。正如明人刘焘在论及火器实战得失时所云:火器的运用必须有火线、火绳、火袋等。五百步之外,可以伤人,使敌人进入百步之内,则点火不及。所以,明朝的火器部队临敌布阵时,如果没有步、骑兵的配合与保护,还不足以稳操胜券。
军队思想僵化,阻碍了火器战术的发展。明军虽装备了当时最好的武器装备,但在历次对外、对内战争中却败多胜少,其原因何在?明初,朱棣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火器作战原则后,就成为明军的金科玉律。而当时火器技术的落后,使得火铳发射后有一个延时再填装时间,蒙古、后金军队都是利用这一时间,采用轻骑冲击的战术,使明军大败。
将领素质低下,阻碍了火器威力的发挥。冷兵器战斗要求战斗指挥员亲自领导所属军队向敌人冲杀,而一次战斗的胜败,也往往直接决定于这种兵对兵、将对将的搏斗。但火器大量应用于战斗,其杀伤力十百倍于往昔,其性能和用途又各有不同,如何组织运用这些火力去争取胜利,就成为指挥员的重要职责。因此,指挥员已经不是亲自杀敌,而是要冷静的判断,正确决定,及时组织,方能夺取胜利。也就是说,谁能有效组织火器的运用,谁就能取得胜利。但明朝将领中除了戚继光、余大猷,孙承宗和袁崇焕等少数几人外,大多数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明朝军队火器装备及其运用仍值得自豪。因为从其制造技术、装备和使用规模看,都堪称当时世界绝无仅有的。
冷兵器时代的明朝火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