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隋唐的军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isbara)yatar的灰马进击,该马在那里死了。第三次骑yagsilig官的带有马衣的栗色马进击,该马在那里死了。他的甲胄和披风上中了一百多箭,[但]未让一箭中其面部和头部……突厥诸官,你们都知道他的进击,我们在那里把那支军队消灭了。”在这次战斗中,阙特勤先后乘骑四匹战马,其中只有一匹带有马衣。该碑提到的阙特勤在历次战斗中乘骑的战马共有十匹,而指出其披有马衣的只有一匹(34)。突厥文《阙利啜碑》中共有五处提到战马,其中三处都只描述其毛色,而未指出其披有马衣,另两处因碑文残缺而不详(35)

    可见,突厥军队中披有马衣的战马只是极少数,而且据国外学者推测,突厥的马衣并非金属具装,而是皮革所制(36)。看来突厥人也像阿拉伯人一样,从来不让铠甲的重量妨碍战马的机动能力。

    创作于公元7—8世纪的新疆巴里坤县八墙子村岩画《战骑图》上有两位骑士、三匹骏马,骏马形体健壮,均无具装(37)。创作于公元9世纪的新疆哈密市泌城乡头工村岩画,在一巨石上刻有八位手执长兵器的骑士围攻中央一位挺枪迎战的骑士,骑士形态各异,或举棒,或挺枪,所乘战马均无具装(38)。巴里坤、哈密一带,在公元7—8世纪时是沙陀突厥的居地,世纪时是黠戛斯等族的属地。新疆吉木萨尔北庭故城出土的高昌回鹘王室寺院西大寺中有一幅创作于,世纪的《王者出行图》,其中画有骑兵多人,都是人披铠甲,马不披甲(39)。这些民族是突厥的近邻,且曾役属于突厥,沙陀突厥和回纥(回鹘),在种族上与突厥还是近亲,其军队的编成、装备等都与突厥近似。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突厥军队是以轻骑兵为主的。

    唐初轻骑兵在编成、装备、训练、战略、战术等方面都深受突厥的影响。唐高祖李渊早在太原起兵之前,就曾全面模仿突厥轻骑兵的模式,训练其军队,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李渊认为,”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行动迅速是突厥骑兵经常取胜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兵行,皆反于是,与之角战,罕能立功。今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则可以战而胜之。于是”简使能骑射者二千余人”,以突厥的方式加以训练,”饮食居止,一同突厥”。“突厥每见帝兵,咸谓以其所为,疑其部落”。后与突厥交战,”纵兵击而大破之”,致使”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40)。此后,唐王朝以精锐的轻骑兵平定天下,进一步从实践中证实了其优越性。因而在唐代轻骑兵逐渐完全取代了甲骑具装。

    甲骑具装的衰落与李渊模仿突厥轻骑兵训练军队大致同时,决非偶然巧合,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因果关系。

    另外,唐初大量使用归附的各游牧民族的军队如上文所述之回纥等族的军队,而这些民族的军队大多与突厥一样,主要是轻骑兵。使用归附各族的军队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其装备、编成的影响

    四

    李渊受突厥轻骑兵影响,依其模式组建轻骑兵之事,史有明载,而在这方面受到隋末农民起义军多大影响,却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而且李渊受突厥影响,组建轻骑兵是在其与起义军发生军事接触之前的大业十一年(41),大业十三年当其最初与起义军相遇,即与历山飞部相遇时,已有了较强大的轻骑兵,并依靠其轻骑兵取胜(42)。虽然起义军由于缺乏装备,其骑兵可能有一些是不披具装的轻骑兵,或主要是轻骑兵,唐军可能在对付起义军轻骑兵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轻骑兵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李渊受突厥影响在前,所以不能认为唐代轻骑兵是受隋末农民起义军影响才出现的。

    世族门阀的衰落与甲骑具装的衰落之间也并无直接的关系。魏晋南北朝甲骑具装的成员与欧洲中古时期的重骑兵不同,并不仅仅是贵族、骑士,其中多是部落成员或隶属于国家的兵户又称营户、军户、士家,以及均田农民。十六国时期,各国军队的基本兵力多是少数民族的部族兵,在基本兵力中又以其统治者本民族的部族兵为骨干和主体。甲骑具装主要就出自这些部族兵。如前赵帝匈奴人刘曜,“召公卿以下子弟有勇干者为亲御郎,被甲乘铠马,动止自随,以充折冲之任”(43)。北魏前期的军队仍主要是部落兵,军队成员主要来源于鲜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汉族人一般不服兵役,只是“服勤农桑,以供军国”(44)。后来逐渐用汉人充当地方军性质的州兵,孝文帝改制后在汉人中实行征兵制,中原各州的州兵基本上都是征集而来。但汉人主要是当步兵,很少当骑兵。东魏、北齐的主要兵源仍是鲜卑人,另外也在汉人中大量征兵,北齐时,还曾大量募兵。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其军队成员起初多为鲜卑人,后来增加了关陇豪强的部曲私兵和部分乡兵,再后来又增加了大量均田农民。东晋的主要兵源是世兵和募兵,另外还有少量征兵。南朝各王朝的主要兵源是募兵,其次是出自军户的世兵,另外也大量征兵。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军队仍是属于政府的官兵,虽然西魏时曾大量收编豪强地主的部曲和部分乡兵,但总的来看,属于世族门阀的部曲私兵只是少数,而且世族门阀的私兵中多是步兵,骑兵较少。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的成员既不像欧洲中古时期的重装骑兵那样都是贵族、骑士,也不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以属于世族门阀的部曲私兵为主,而是以平民身分的部落成员或隶属于国家的兵户或均田农民为主。所以门阀士族的衰落并不会带来甲骑具装的衰落。将甲骑具装的衰落与世族门阀的衰落相联系,似是套用了欧洲贵族的衰落与重装骑兵衰落之间的关系不免有以欧洲历史简单地套中国历史之嫌。

    甲骑具装的衰落显然另有原因,

    即前文所述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逐渐发现了甲骑具装的一些重大缺陷——主要是机动性差,以及杀伤兵器的发展和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突厥轻骑兵的影响

    注释:

    1)见《中国军事史》第4卷《兵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页,《中国古代军事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76页等。

    见《外国著名战争战役》,上,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外国著名战争战役》(中),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第415页,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1页图62《波斯杜拉。尤罗波斯铠马骑士雕象》,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图版《波斯古画中的骑士、具装与龙》;(美)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9,72页

    3)突厥骑兵绝大多数是轻骑兵,详见本文第三节。柔然骑兵以重骑兵为主。《魏书》卷二《太祖纪》载,天兴五年正月“辛卯,蠕蠕社仑遣骑救素古延等,和突逆击,破之于山南河曲,获铠马二千余匹”。

    4)《孙子兵法。势篇》

    前引《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51页

    6)[英],j。f。c。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一册,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303页

    7)《隋书》卷四八《杨素传》

    8)《隋书》卷八《礼仪志三》载,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进攻高丽时,隋军的骑兵都是甲骑具装,每军有骑兵四团,其”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二团,绛丝连朱犀甲,兽文具装”,”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考古》1977年第5期《安徽六安东三十铺隋画像砖墓》亦载,安徽六安东三十铺隋画像砖墓出土一甲骑具装正与步兵战斗的画像砖。

    9)前引《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87页

    10)《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旧唐书》卷一九四下《突厥传》下

    11)突厥骑兵绝大多数是轻骑兵,详见本文第三节

    12)《通典》卷一五四引《李靖兵法》

    13)见《中国石窟麦积山石窟》,文物出版社、[日]平凡社1987年版,图163,176

    14)《资治通鉴》卷一九二,贞观四年正月、二月

    15)《资治通鉴》卷一九二,武德九年九月

    16)《资治通鉴》卷一八九,武德四年五月己未

    17)《资治通鉴》卷一八九,武德四年五月

    18)《梁书》卷三九《羊侃传》,“所用弓至十余石。”《南史》卷六三《羊侃传》,”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石弓。”马弓为6石,步弓似以10余石为是。

    19)《宋书》卷一《武帝纪》上

    《北史》卷二八《源贺传》载,北魏时,源贺曾建议,在漠南筑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城置万人,给强弩十二床”,”弩一床给牛六头”

    21)《通典》卷一六o

    《旧唐书》卷一五二《王栖曜传》

    23)见《太白阴经》卷四《战具》

    24)[苏]吉谢列夫,《南西伯利亚古代史》汉译本下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内部刊行,第95页。转引自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48页

    见《太白阴经》卷四《战具》

    26)见《通典》卷一四八引《李靖兵法》

    27)见《唐六典》卷一六《卫尉宗正寺武库令》

    28)见《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第26、27页

    29)见《太白阴经》卷四《战具》

    30)前引《突厥史》,第749页

    31)见前引《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103—107页

    32)《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

    33)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图8—17—1

    34)林干,《突厥史》附耿世民译《突厥文碑铭译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0—263页

    35)《中国新疆古代艺术》,第276,277页

    36)[苏]伯恩斯坦,《六至八世纪鄂尔浑叶尼塞突厥社会经济制度》。转引自薛宗正《突厥史》第747页

    37)穆舜英主编《中国新疆古代艺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4年版,图168

    38)同上书,图

    39)《中国新疆古代艺术》,图

    40)《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41)见《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42)《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43)《晋书》卷一o三《刘曜载记》

    44)《魏书》卷二八《刘洁传》

隋唐的军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