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序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了,我们建筑了长达1400哩的万里长城。这些保护了中国文明,使其能持续的发展。但随着时光流逝,这种封闭式的保护又令中国文化变得僵化保守。中国人曾经嘲笑过一个叫夜郎的西域国家,并形成了一个成语——“夜郎自大”。可是在不久以后他们也开始一味反对外来文化、扼制创新精神,害怕新生事物,最终步上了夜郎的后尘,但最可怕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对此却还浑然不知。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人口众多其实是拜地大物博所赐。华夏民族也不断遭到蛮族入侵、征服、统治,也遭受过西方一再打击和破坏,但中国人总能同化或驱除侵略者,在选择外来文化的某些方面改变自己后,令外来文化适合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从未象欧洲在遭到日尔曼入侵时,或者象中东和印度在遭到穆斯林入侵时那样,被迫接受来自外界的大规模变革。
华夏文化中最独特的要算华夏的文字。(书面语言)这种书面语言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西班牙语、瑞典语之于德语,颇为不同,但所有华夏人都懂得同一种书面语言——汉字。
几千年来,中东人一直无法准确解读他们祖先留下的象形和楔形文字,中国人却能读懂商朝的甲骨文,将文明延续下来。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一直使用的都是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
中国重视家庭,崇拜祖先的传统也能从华夏人的姓名中看出来。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之前,而不象西方那样位于名之后。所以在中国的远古传统文化中起支配作用的应该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国家或教会。
但是,促成中国文明强大内聚性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传统的教育制度吧。
也许newtye(新人类)认为自己已经屏弃了传统文化,完全西化了。身上穿的是西式服装,喜欢网络,嘴里流行的也是诸如《大话西游》中的那些后现代主义的台词;基本上已经不过传统的清明重阳、七夕端午这些老掉牙的节日……
可是你们本领再大、再叛逆,也只不过是跳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孙猴子罢了。而且我可以说,你们只是学习了西方的表皮,骨子里还是没有摆脱中国人的根性。
英国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sell)是这样描述中国教育的:“中国教育创造了稳定和艺术,却不能创造进步与科学。”
中国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讲究中庸、平和。其实中庸是一种犹豫不决的怀疑主义。正是这种怀疑主义创造了华夏文化的稳定,因为犹豫不决的中国人从未想过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动不动就用古圣先贤、祖制传统来压制新事物。(这是我为什么非常讨厌“清宫戏”的原因之一)
可是在现在这个急剧变化,已经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连接为一体的世界上,活力是一个民族自我维护所必须的。而且,没有活力,没有科学,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在过去三千年里,凝聚了中国人的中国传统教育已经不适时宜了。
罗素这位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人早在五四运动后就抛弃了传统教育模式,可惜他错了。直到今天,中国的学生仍旧受着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压制,直到他们的创造力与热情被压榨得一点不剩为止。如果罗素先生能成为一名当代的中国学生,并坐进中国的教室里,就能切实的感受到这一点。
也许大家会问,日本教育制度与中国一样,怎么他们却那么先进?不错,日本也和中国学生一样,要经历残酷的高考、要面对不合理的学历社会。但实际上,日本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中国是截然不同的。
与中国知识界过分怀疑保守、松垮懒散和缺乏活力相反,日本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非常武断偏执和精神饱满。武断者忘记困难,怀疑论者会否定可能。虽然两种都不是什么美德,但是前者却可能创造奇迹(以及军国主义),而后者只能可怜的自保(以及和平主义)。
动漫游戏属于日本当代文化,所以日本这种“忘记困难”的武士道精神充斥于动漫作品中是再所难免的。七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精力充沛的日本动漫主角总是把“理想”、“梦想”这些词挂在嘴边。
川藤章一:“朝着梦想努力的人,眼神都闪耀着光芒!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种眼神。”
樱木花道:“这回是真的,我真的喜欢(篮球)!”
上杉达也:“别担心,这些消极的想法,只存在比赛铃声之前。我喜欢……那个铃声。”
五代裕作:“就凭我喜欢响子!为了响子我一定要考上才行。”
就连说出“努力反而常被嘲笑,无力感却能得到认同”这种台词的《单生寮》,在最后一段故事,主角正太也说出了:“我会去的。到法国去……是我的……梦啊……”这样热血的话。
不过在中国,追逐梦想的人往往会遭到无情的嘲笑。因为“梦想”往往都不符合中庸的现世主义。有梦想并且不懈去追求的人都会被嘲笑为幼稚、不现实。而这些嘲笑别人的人不仅仅是年纪大的oldtye,还包括很多自称是newtye的年轻人。在这里我想请各位newtye扪心自问,你们是否曾经嘲笑过身边追逐梦想的朋友?你们是否是穿着华丽时髦外衣,不断追逐流行趋势的同时,心中仍然被传统的中庸思想所包围,骨子里仍然是一个过分怀疑保守、松垮懒散和缺乏活力的伪新人类呢?
九十年代末,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诞生了一股颓废消极的思潮。现在这种思潮也正在中国年轻人中蔓延。不过我相信这种现象只是短暂的,希望是如此。反正对我个人来说,与其成为颓废痛苦、犹豫不决的心理学家,还不如成为青春热血的傻瓜。
有些人还没有就老去了,而有些人已经七八十岁却依然青春活跃。人总有好奇心,对星星或类似星星的事物惊奇,向某些不可能的事大胆挑战,以及对未来和欢乐人生永不泯灭的童心。
人因信念而年青,因疑惑而衰老;因自信而年青,因恐惧而衰老;因希望而年青,因绝望而衰老。
所以我不喜欢大多数当代日本少女漫画,而喜欢单纯弱智的《蜡笔小新》。
瑞士思想家希尔提曾这样说:“太早完成自我的年轻人,通常都不长寿。”而我正是个很贪恋生命和青春的凡人。
现在似乎有些偏题了,但是这些却都是我想说的。爱默生曾说过:“历史的用处就是要对当前有所帮助。”如果我在这里只是单纯的研究历史,岂不是成为一个与现代社会脱节的书呆子。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书呆子,同样也不希望大家成为“思想恭顺的教育成果”。当然这一切只是“希望和梦想”而已。
总的来说,华夏文化延续至今完全是一个奇迹。它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由于我个人才疏学浅,所以无法参透其中的诸多奥秘。也许是中国“上善如水、柔能克刚”的传统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吧…………
既然中国人是现在最古老,而且被称为“艺术家”的民族,那么她所拥有的神话本来面目又是怎样的呢?正如我对此很好奇一样,相信大家也很好奇吧。就让浅薄的我为大家揭开她那神秘而古老的面纱…………
中国神话(序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