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旅馆名称流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位,二则标志着宋时旅店经济已开始出现行业垄断发展的势头。
在字号上,北宋以前,民间旅店多以姓氏或地名冠其店名,例如唐代长安西市的“窦家店”,崇仁坊之“王家店”,边明河附近之“高家店”等,均是以姓氏冠名的。唐人小说《王糸冲》中的“狐泉店”,汴州西的“板桥店”,是以地名冠名的。宋代,旅店开始出现富于文学色彩的店名,如汴梁城内的“清风楼客店”、“熙熙楼客店”等。清风楼取自苏东坡的名句“清风徐来”,表示此店环境幽雅,适宜旅客憩息。熙熙楼出自《史记》
卷129《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不外是向商旅表示,来这家旅店的商客就象参加相国寺万姓交易的商人一样熙熙攘攘、生意兴旺,这是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与繁荣的商业相结合的划时代的开端,它表明此时旅店的经营者已发现文学性商业广告的作用。元明清时,这一作法有了新的发展,旅店经营者根据各店接待对象的不同而题写迎合接待对象意愿的匾额,并以此做为旅店的字号或名称。例如,那些以接待进京赴试举子为主的旅店,多挂“状元店”、“连升店”、“高升店”、“三元店”之匾。三元即乡试中的解元,会试中的会元,殿试中的状元,意皆在于祝福投宿者每试即中。接待南北商客的,则多冠名亿魁店、广源店、万隆店等店号,意指住店客人生意兴隆。
接待一般旅行者的,则多以“悦来”、“吉顺”、“福星”等为字号,寓意客人旅途福顺。店匾之外还有楹联,“孟尝君子店,千里客来投”,“近悦远来,宾至如归”等是旧旅店街墙上的常见之联。“庭出暮接五湖宾,户开朝迎三岛客”的楹联还见载于中国宋元小说中。旅店匾额,店家多请名人手书,如北京打磨厂内的第一宾馆,其老匾即为清末大学士陆润庠所书,这不外是借助名人的影响招徕主顾。
明冯梦龙辑小说《穷马周际卖媪》在叙述唐代新丰市的旅店时道:“这新丰总是关内之地,市井稠密,好不热闹,只这招商旅店,也不知多少!”元杂剧中也有关于旅店的描述。《独角牛》中有这样一段旁白:“我来到这泰安州,我可便不住您那招商(旅)店。”《金凤钗》中也有:“问甚将着行货,做甚买卖,有甚资财,你到行旅招商店开。”“招商旅店”较多出现在元代城市中,与元朝政府优待商贾的政策有关。蒙思明先生在其《元代社会阶级制度》一书中提到:
“商贾之特受优遇,为元代政治特色之一。……至商旅之征收,则屡有减低之令,……,以保护商旅之安全。”
元朝政府对商贾经营商业如此优待,则元代民间多用“招商旅店”之字号也就不足为奇了。明时民间旅店受政府制约较多,其中“不下单客”就是政府的一项禁令。冯梦龙《醒世恒言》的“小水湾天狐诒书”中就有关此方面的描述:王臣见“城门已关,即投旅店安歇,到店门口,下马入来,……”。当王臣与客家正叙乡谊时候,“忽听背后有人叫道:‘主人家,有空房宿歇么?主人家答道:‘房屋尽有,不知客官有几位安歇?答到:‘只有我一人。主人家见是单身,又无包裹,乃道:‘若止你一人,不敢相留。那人怒到:‘难道赖了你的房钱,不肯留我?主人家道:‘客官不是这般说,只因郭令公留守京师,颁榜远近旅店,不容许留面生歹人,如隐匿藏留者,查出重治。……,今客官又无包裹,又不相认,故不好留得。”由此足见当时民间旅店受制甚多。
旅店在清朝为民间供膳备宿场所的统称,而无特指。今天,旅店则成为以提供住宿为主的、规模较小的民间旅馆。
四、饭店始见于元代,当时挂此字号的是民间饮食店或兼营住宿(提供铺席)的饮食店(12)。
“饭店”字号源于唐宋时代兼营住宿业务的“正店”(酒楼)和“食店”。如唐代的雩县(今陕西户县)“食店”,“有僧二人,以万钱独凭房一日夜”(13),唐“汴州西”,有一家“板桥店”,店主人名叫“三娘子”,该店“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因使其德行,故“远近行旅多归之”。元和年间,“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使榻”(14)。这是食店兼营住宿业务两例。宋代元佑年间,青州城北蔡市桥有四家正店(酒楼),是资政殿学士王安礼门下的姜殿直所开,除卖钦食外,还兼营住宿业务(15)。到元时,“正店”与“
食店”则合而为一统称“饭店”。元代的杂剧《翫元江亭》中有“我要吃饭呵,走到那饭店门前”。这里,“饭店”是食店、酒楼。明代《醒世恒言》中的“张淑儿巧脱杨生”中有“挽着手,同到饭店里安歇”。这里,饭店即旅店、客店。清末,饭店则成为大城市中的大型旅馆、外国饭店的字号。今天,饭店则成为提供食、宿、行、娱、购等综合性服务的、具有涉外性质的商业性的公共场所(16),是现代饭店的主要称谓。
[作者简介]郑向敏(1957),男,汉族,福建人,华侨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
1王仁兴;《中国旅馆史话》,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
2《隋书》卷24《食货志》。
3《太平广记》卷220《王布》。
4《太平广记》卷243《窦义》。
5段成式:《剑侠传》卷1“车中女子”。
6《五代会要》卷26“城郭”条。
7《宋史》卷256《赵普传》。
8上官融;《友集会谈》卷上。
9董弅:《闲燕常谈》。
10《续资治通鉴任编倦148。
(11)何高济译:《鄂多立克东游录》,中华书局,1981年。
(12)尉文澍:《旅馆概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年。
(13)《太平广记》卷238《宁王》。
(14)《太平广记》卷286《板桥三娘子》。
(15)《太平广记》卷286《板桥三娘子》。
(16)郑向敏:《现代饭店经营管理》,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年。
中国古代旅馆名称流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