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后金影武者说起袁崇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可是现在一些明粉,无耻地说什么满桂守的德胜门才是北京保卫战的主战场,袁崇焕的广渠门只对付了少数敌人,而且还打了败仗。他们拿出的所谓证据只是皇太极亲自攻打德胜门,“上率右翼大贝勒代善,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领白甲护军、蒙古兵进击桂、世禄”(《清史稿太宗本纪》),而进攻袁崇焕的莽古尔泰“莽古尔泰等未率大军同行,止以护军及蒙古兵二千往,见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兵两万屯沙窝门外。莽古尔泰分兵为三队,令各额真等率护军前进……豪格独趋右偏,败其伏兵,追杀至城壕。余三贝勒不趋右偏,由正路入,击败敌兵,亦追杀至城壕。”(《清太宗实录》)(注:沙窝门即为广渠门之别名)

    既然明粉拿出一些史料胡说攻打德胜门的才是清军主力,而攻打广渠门(沙窝门)只有2000多人,那么我就来证明其错误。这些书呆子明粉读书不动脑筋,只读懂表面文字,不会分析,而根据我的分析,广渠门才是北京保卫战的主战场,袁崇焕确实在北京城下以9000铁骑打败皇太极10万大军!

    根据我的分析,袁崇焕统帅的9000铁骑,是明朝唯一有战斗力的部队,皇太极只要将其消灭,就能攻占北京,灭亡明朝。所以从情理上来说,完全应该是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袁崇焕才是!那为什么史料记载皇太极的主力进攻满桂部,而只派莽古尔泰率少量兵力去攻击袁崇焕呢?我认为这是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使用了“影武者突击”的战术,而这是军事机密,史官不可能知道,所以留下了与事实完全相反的记载!

    真实情况应该是,皇太极派莽古尔泰穿上自己的铠甲,打着自己的旗号,率两千部队,冒称10万,去进攻满桂部。自己穿上莽古尔泰的铠甲,打着莽古尔泰的旗号,率领10万大军,冒称2000人,去攻打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不能不说,皇太极这招部署非常高明,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影武者突击”的战术,使得明军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不过袁崇焕比他更高明,硬是在广渠门外以9000铁骑大败10万清军,使得北京转危为安!可惜因为“影武者突击”被清廷视为最高军事机密,所以史书上的记载颠倒黑白,把广渠门之战的清军人数写成只有2000,而主帅也由皇太极变成了莽古尔泰。即使乾隆大帝后来为袁崇焕平反,也忽视了这点。直到近年,金庸、阎崇年等学者继续乾隆大帝未竟的事业,考证出袁崇焕确实在广渠门之战以9000铁骑大胜清军10万,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四、后金(清)影武者战术的来源

    上面已经分析了后金(清)使用影武者战术的情况。但众所周知,影武者战术起源于日本,那么后金(清)是如何掌握这一战术的呢?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以后,起18万经过百年战火洗礼的大军,派出加藤清正、岛津义弘、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等战国名将,大举进攻朝鲜,准备先灭朝鲜、再灭明朝。2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仓皇派兵抵抗,结果先期入朝的祖承训等人遭到了大败。当时努尔哈赤已经受封为明朝建州卫指挥使,上书明朝,表示愿意出兵朝鲜,帮助明政府抗倭,但遭到了拒绝。

    我们知道,丰臣秀吉最终被打败了,但是明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据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中的描述:明军除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之外,都是不堪一击的,昏庸贪财的万历皇帝宁肯让银子发霉烂掉,也不愿意发军饷,使得当时的明军根本无战斗力可言!

    按金庸先生所描述的腐败的明朝,昏庸的皇帝,无能的军队,要败丰臣秀吉十八万百战劲卒,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所以真正打败丰臣秀吉的必定另有其人。刚才说过,努尔哈赤曾经上表明朝要求出兵抗倭,但遭到了腐败的明朝廷的拒绝。但明朝拒绝是一回事,努尔哈赤去不去是另外一回事,一代天骄努尔哈赤很可能早就看穿了日本想吞并中国的野心,因此不顾明朝的阻挠,毅然率部前往朝鲜,打败了日军!

    八旗铁骑也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大锻炼,成长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除了战神袁崇焕之外,没有人能击败他们。后金(清)后来不断使用的影武者战术,肯定就是在和日本人交战当中学来的。

    可惜后来明朝和朝鲜的史书,各自吹嘘自己在战争中的作用,却拼命掩盖抗倭援朝战争真正的主力是努尔哈赤的事实。不过,我们通过阅读金庸的《袁崇焕评传》和阎崇年的《袁崇焕传》,就可以学习到以明朝当时的腐败黑暗,军队战斗力的低下,是绝对不可能战胜日军的,真正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只可能是努尔哈赤的军队!在此我们要感谢金庸先生和阎崇年老师的考证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既然根据金庸先生和阎崇年老师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出后金(清)才是抗倭援朝战争的主力,那么后金(清)掌握影武者战术的千古之谜也就被我破解了。后金(清)正是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中学到了影武者战术,并将这一战术用于宁远之战以及广渠门之战!

    五、结论

    通过分析后金(清)使用影武者战术的必然性,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严密的史学体系,弥补金庸先生、阎崇年老师在袁崇焕问题上的一些漏洞。当前,学术界有许多不正之风,以杜车别为代表的网络明史学派抓住一些明朝史料与金庸《袁崇焕评传》、阎崇年《袁崇焕传》的矛盾之处,通过攻击袁崇焕,妄图给腐败黑暗的明朝翻案。通过分析后金(清)使用影武者战术的必然性,就可以非常好地解释清楚金庸老师、阎崇年老师的着作与一些明清史料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力地驳斥了明粉们对民族英雄袁崇焕的不实污蔑,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从后金影武者说起袁崇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