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八画

    环庆——宋环庆路治庆州(庆阳府,今庆阳)。“环”指环州(今环县),辖今陕甘各一部。金为庆原略。

    青山——1即安徽当涂东南的青林山,李白葬此。2即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北的大青山。

    青州——1《禹贡》九州之一。2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山东东北部、河北一小部。东汉治临萏。东晋以后治今益都辖境缩小。隋唐为青州北海郡。宋青州。元为益都路。明改青州府。民国废府。

    青城——今四川灌县东南。本清城,唐开元中改“清”为“青”。元并入灌州。

    青唐——吐蕃所筑城,在今青海西宁或乐都。

    青溪——1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五代以后渐淤塞。2805年,唐改还淳县为青溪县,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北宋末改淳化。南宋改淳安。

    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宋淳化二年(991年)在此置青龙镇,地沿青龙江,江水北流入吴淞江。宋为港口,号小杭州。南宋以后衰落,青龙江亦多淤塞。

    青羊宫——道观,在四川成都西南,唐建,清初重建。

    青草湖——即巴丘湖,指洞庭湖东南部。

    青莲乡——唐属绵州昌明县,即今四川江油南青莲场。李白幼时居此。

    奉天——1唐德宗避难处,即今陕西乾县。2清初于盛京(今沈阳)设奉天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奉天省,治奉天府。1929年改辽宁省。

    奉元——元中叶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即今关中西安周围地区。明改西安府。

    奉先——唐开元时改蒲城县为奉先(奉祀玄宗父睿宗之意)。宋仍为蒲城(今属陕西)。

    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

    武乡一一诸葛亮封武乡侯,地在汉中东北。北魏曾置县。

    武关——秦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

    武州一一南朝梁陈有武州,隋为辰州。武州以武陵(今湖南常德)而名,辰州则以辰溪得名。2西魏至唐在今甘肃武都一带有武州,唐末改阶州。3燕云十六州中的武州,治今河北宣化,晚唐始置。契丹改归化州。4辽在今山西神池等地设武州。明初废。

    武林——1即今江西余干北的武陵山。2杭州西灵隐、天竺诸山总称,又称虎林。因而又以武林为杭州别称。

    武昌——1今湖北鄂城旧名鄂县,孙权改名武昌。吴曾为都,又为武昌郡、江夏郡治所。两晋南朝都有武昌郡,以武昌县为治所,隋始废郡。南宋为寿昌军。武昌县名,至清尚存。民国先为寿昌,旋改鄂城。2唐后期建武昌军,设节度使,治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其地汉置沙羡县,隋改江夏县,至此军号武昌,县名仍旧。元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治所仍名江夏。明清为武昌府,府治亦名江夏。民国度府。武昌府治始为武昌县。今为武汉市的一部分。另设武昌县于武汉市以南的纸坊镇。

    武定一一1今云南武定一带,元置武定路。明为府。清中叶改武定州。2今山东惠民尸带,明有武定州(原名乐安州)。清雍正时设府。民国废。

    武城——春秋鲁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楚有二武城,一在信阳东北,一在南阳北,后者本属申。晋武城在今陕西华县东。汉曾于此置武城县。战国赵武城亦称东武城,在今山东武城西北,为平原君封地。南朝时,今湖北黄陂东南亦有武城,即武口城。

    武威一一公元121年,汉置武威郡及治所武威县(今甘肃民勤东北)。东汉移治姑臧(今武威)。隋唐为凉州武威郡。西夏为西凉府。元甘肃行省有永昌路,治所在今武威西北。明有凉州卫。清置武威县,即今县。

    武都——汉武都郡治武都(今甘肃西和东南)。东汉移治下辨道(今成县西)。西晋末,氐杨氏世有其地,以武都县西有仇池,常被称为仇池杨氏。后为北魏所有,废武都县之名。北魏所置武都郡,治石门(今武都东南),远在上述两旧郡治之南。隋唐为武州武都郡。此外,北魏在今宝鸡附近曾设武都郡,与上述武都是两个地方。武陵——汉置武陵郡,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后移临沅(今常德西)。以后郡境渐次缩小。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国改常德县。

    武遂——战国韩燕各有一武遂。韩武遂在今山西临汾西南或垣曲东南。燕武遂即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

    武州塞——今山西左云至大同西。

    武胜关——在河南信阳南,为大别山隘口。

    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西晋末李雄建。

    林虑山——本名隆虑山,东汉改。在今河南林县西。

    析津——辽于今北京城西南置析津县,与宛平同治。并建燕京析津府,以二县为治所,辖今北京周围地区。金改为中都大兴府,以析津县为大兴县。

    板桥——1今河南开封西与正阳商山道中,古时都有桥名板桥。2今山东胶县,古有镇名板桥。又昆明市东古有板桥驿。

    松山—一山名,在辽宁锦县西南,其西有松山堡。明末洪承畴在此被清军所俘。

    松州——唐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明曾设松州、潘州二卫,旋合并为松潘卫。清为松潘厅,后改州。民国松潘县。

    松江——1278年,元改华亭府为松江府,治华亭。明清松江府治为东南都会,文化经济都很发达,今仅为上海市一属县而已。

    松陵——今江苏吴江在五代吴越前为松陵镇,故以松陵为别称。

    松漠——唐以契丹部落置松漠都督府,在今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

    松亭关——今河北宽城西南,古有关隘。

    杭州——秦于今杭州置钱唐县。东汉分吴、会稽为二郡后,钱唐隶吴郡。南朝陈为钱唐郡治所.隋始建杭州,统辖今杭州周围地区。隋唐杭州余杭郡均治钱唐lt;唐改钱塘)。五代为吴越国都。南末为行在所,升临安府。元为杭州路。明清为府。民国以府洽为杭县。

    枋头——在今河南浚县西。东晋桓温攻燕,在此大败。

    林邑——即占城。

    刺桐——亦作桐城。泉州别称。五代末留从效于城垣周围遍植刺桐。宋元外国旅行家多称泉州为刺桐。

    直沽一一金元称今北运河、南运河会合处为直沽,即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汉口一带。

    直隶——直属中央之意。明以直属北京之地为北直隶,直属南京之地为南直隶(今苏、皖二省及上海市)。清以明北直隶为直隶省,南直隶为江南省。民国将直隶省长城以北地划为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域。1928年,改直隶为河北省。

    直道一一秦始皇时所建道路,北起九原(今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

    苦县——春秋楚有苦县,在今河南鹿邑东。传老子为苦县人。

    若邪——“邪”一作“耶”。山名,又为溪,均在今绍兴境。若邪溪又名浣纱溪,传为西施浣纱处。

    茂州——唐茂州治汶山(今四川茂汶)。明废汶山入本州。民国为茂县。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

    茂陵——汉武帝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苑川——即今甘肃榆中大营川,汉在川内置牧师苑。东晋时,鲜卑乞伏部居此。

    范阳——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x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年(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范公堤——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筑泰州捍海堰一百八十里。议出监西溪盐税的范仲淹,知泰州张纶从其议,并命知兴化县,总其工事。因称范公堤。后世扩建至582里。今堤东已涨出陆地百余里,堤身的一部分已建为公路。

    苕溪——浙江吴兴有苕溪,因以苕溪为别称。

    茅麓山一亦作茅芦山,在湖北兴山县西北。李来亨守此抗清十一年。

    砀山——1山名,在河南永城东北,北有芒山,号为芒砀。2秦砀县即在上述之地,隋改砀山县。1955年由江苏改属安徽。秦还以砀县为治所,置砀郡,治今苏豫皖毗连地区。汉初为梁国。

    郁林——公元前111年,汉置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西故城),辖今广西大部。南朝时仅有以今桂平为中心之地。隋唐为郁州(唐郁林州)郁林郡。宋郁州治南流(今玉林)。民国以州治为郁林县。今名玉林。

    郁洲——传即田横岛,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一带,原为海岛,清时始因涨沙与大陆相连。

    郁孤台一—在江西赣州西南贺兰山顶,台筑于宋代。

    郁督军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古有赢姓奄国,为周公所灭。

    厓山——在广东新会南,海口两岸对峙如门,元将张弘宏灭宋于此。

    招宝山——在浙江镇海东北,亦名候涛山。

    拂林——隋唐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一带。

    拨换城—一在今新疆阿克苏。汉为姑墨国,唐初属龟兹国,唐破龟兹后,拨换属龟兹都督府。

    拔达岭——唐时称今新疆乌什西北别迭里山口为拔达岭,又称凌山。

    轮台一一在今新疆轮台东北,原轮台国。汉灭其国,驻兵屯田。后入龟兹国。

    虎牢关一—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春秋时虎牢为郑地。秦在此置关。汉以虎牢为成皋县。隋改汜水县。唐避李虎讳,称虎牢关为武牢关。

    虎思斡耳朵——1133年耶律大石以此为西辽国都,在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

    鸣条——传为汤伐桀的战地,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岭外、岭表——均指岭南地区。

    岭南——1指五岭以南地区。8唐有岭南道,治广州,辖五岭以南地区。肃宗时又置岭南节度使。晚唐又分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两节度使。

    岭海——亦指五岭以南地区,海指南海。

    岭北行省——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岷州——西魏置,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唐后期入吐蕃。北宋熙宁时复置岷州。南宋为西和州,改治白石(今西和)。元仍于今岷县置岷州。民国为县。

    峄山——邹山,在山东邹县东南。

    明州——738年;唐置明州,治郧县(今宁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南宋中叶升庆元府,元为路,明为宁波府。

    明圣湖——杭州西湖旧名,又名金牛湖。

    昆阳一一今河南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吾——夏朝己姓部落,在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明——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所。明清至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仑山——即军屯山,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昆仑岛,古代海船视为险地,常有海难发生。

    昆仑关——在广西南宁东北昆仑山上,古今攻战要地。

    昆明池——西汉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洼地开湖,周围四十里。历代几次修浚。唐大和时干涸为陆。

    昆明湖——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金称为金海。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水量增加,名瓮山泊。明称西湖。清乾隆时称昆明湖,面积三千余亩。

    昆陵都护府——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

    昌平——孔子生昌平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兖州治所。

    昌国——1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2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昌黎一—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州一—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州——唐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川忠县)。南宋末为咸淳府。元仍为忠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忠县。

    罗猴山——在湖北房县西八十里;张献忠破左良玉于此。

    固原——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们泊——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顶的天池。

    图伯特——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说为离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钓台——东汉严光(子陵)垂钓处,宋范仲淹筑严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

    钓鱼山——在四川合川东,三面为涪江、嘉陵江、渠江环绕,山势又极险峻,宋末余阶在此筑城。

    钓鱼岛——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

    和龙一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州一—1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2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林——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

    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制——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今荥阳东北。

    邾——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废,

    岱、岱宗、岱岳——均指泰山。

    岳州——本巴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阳——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古以太岳山以南地为岳阳。

    岳阳楼——传为汉末鲁肃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已建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宋庆历间,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历代均加修葺。

    卑沙——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阳——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桑——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采石矶——即牛渚矶,在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受降城——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山——1即阿尔泰山。突蹶语“阿尔泰”即金。2在江苏镇江西北,清末沙淤,与岸相连。有金山寺。8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金山、小金山。明置金山卫与海中金山相对。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即原金山卫地。乾隆移今治。1937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金川——见“大金川”、“小金川”。

    金华—一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废府。

    金州——1西魏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安康)。明万历时改兴安。2明金州卫在今辽宁金县。

    金谷——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金城——今甘肃兰州,古称金城

八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