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关汉代纺织品的一点简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延遗址和新疆罗布淖尔遗址均有出土。2三色锦,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何纹锦、绀地绛红鸣鸟锦、香色地红茱萸锦等。绀地绛红锦的经纬密度每厘米为153根和40根。纹样设计运用线条、块面和点子相结合。东汉的三色锦出土数量较多,如新疆民丰的“万世如意”锦、“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罗布淖尔的“韩仁”锦。3多色锦,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凸花锦和绒圈锦等。绒圈锦以4根为一组,环状绒圈高于织物表面一倍以上,它是一种特殊织锦。其经纬密度每厘米为176~224根和41~50根。总经数约为8800~11200根。花纹幅度为13。7厘米,这种织锦必须用花楼装置和双经轴织成。这种绒圈锦在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河北满城汉墓,以及甘肃均有出土。它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绒类织物。

    绦绦是丝带的古称。在战国楚墓中就有出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带有3种:1用于装饰衣物的丝织狭带,简文称为“缓绦”;2用于手套和棺内包裹尸体的有“千金”两字的丝带和麻带;3有鱼尾纹的捆尸筒状组带。这3种绦带均属于编织物,只有经线,没有纬线,即用两组经线呈45度角相互编织。“千金”绦在中国是第一次发现,有篆字“千金”绦的编织密度为每厘米60根,全幅表层和里层有经线202根,是丝带中的上乘佳品。

    纚是指表面呈网状结构的丝织品。漆冠就是乌纱帽。马王堆3号墓出土了表面涂漆有透亮网孔的冠。其结构是左经和右经上下交替编织成网状纹,左经右经密度是每厘米10~11215;2根和10。5~12215;2根。

    毛织品汉代出土的毛织品,主要在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古道上,其品种有缂毛、斜褐和斑等。缂毛是以羊毛彩纬用通经回纬的缂法,制织成绚丽多彩的毛织品。英国的在新疆古楼兰遗址中发现的汉代奔马缂毛,是用深紫色、深绿色、绿色、深黄色、浅棕色、棕黄色和深红色等7种色线缂织出奔马花卉图案。

    斑是提花织制的精细毛织品。新疆民丰尼雅遗址曾出土人兽葡萄纹和龟甲四瓣花纹。人兽葡萄纹非常精致,经纬密度每厘米为562根和30根。织物是平纹组织,纬线显花。龟甲四瓣花纹比较厚实,经纬密度每厘米为213根和262根,也是平纹地显纬花。

    斜褐是斜纹粗毛织物的统称。新疆民丰出土的蓝色斜褐,是将毛纱染成蓝色,制成一上二下的三枚斜纹组织。经纬密度每厘米为13根和16根。表面匀整,然后夹缬成点状的大、小花相配。毛罗是新疆民丰汉墓出土最精细的毛织品。经纬密度每厘米为24根和18根。毛纱较细,几乎与丝绸相仿。

    麻织品汉代出土的麻织品,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最为精良。有大麻布、苎麻布。苎麻布的经纬密度每厘米为37根,约合23升布,它的精细程度已接近现代的细布,其表面有乌亮的光。经鉴定含有无机物质铜、汞、钙等。类似近代经过踹布加工一样,使织物表面具有光泽效果。这说明汉初已掌握了织物的轧光整理技术。

    棉织品汉代出土棉织品的坯布,一般称为白叠布。新疆民丰汉墓出土的蓝色蜡染棉布、白布裤及手帕等都是白叠布。蓝白棉布的组织为平纹,经纬密度每厘米为18根和13根。花纹图案的印制技术有较高的水平。

    印染品汉代的印染品,以丝织品最为丰富多彩,其次是毛织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印染的色谱有20多种,经鉴定,使用的颜料有朱砂(硫化汞)、绢云母、硫化铅和硫化汞等矿物颜料,有茜草、栀子、靛蓝和炭黑等植物染料。并已掌握了浸染、涂染、套染和媒染的一整套染色技术方法。汉代的印花技术,已用镂空版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工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就是物证。另一块泥金银印花纱,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三版套色印花品。甘肃磨嘴子汉墓中3件草箧裱糊的印花绢,是用3块镂空版套印成绛、绿、白色的云草纹,艺术效果很好。新疆民丰出土的蓝白蜡染印花棉布是最早采用蜡防印染法的印染品。

    瓶子选取绵织品作为陆仁的产业是因为棉织品的原料来源相对比较稳定,当然也有yy优质的棉种给陆仁。只希望各位不要拿一大堆的史料出来批评瓶子不切实际好吗?这是啊,主线基本合理一点就放过瓶子吧!

有关汉代纺织品的一点简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