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埃及历史[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尼罗河泛滥时期,河水水位平均高度为27英尺。来自埃塞俄比亚(ethioia)的季风降雨是可以被预测的,但是尼罗河水的泛滥高度却是不可知的。如果,河水的高度低于27英尺,埃及就会出现饥荒。如果高过27英尺,则又会出现水灾。当尼罗河的泛滥即将来临时都会对水位进行预测,但是,通常也会因为预测的水位过低或过高而造成恐慌。

    在古代埃及,大多数的人都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事情。农业对于埃及来说是一个社会性的经济活动。就算你是贵族或者书吏你也不会被排斥在农业活动之外。贵族们通常要进行相关的农业经济活动,他们要指导属于自己的那片农田的耕作。

    在古埃及,许多人都是全职的农民。他们为富有的土地主工作,他们得到食物、衣服和居住地作为工钱。一些家庭从土地主哪儿租用土地耕作,他们将自己的收成按比例交给土地主作为租金。当然,也有一些人被政府征召去挖掘运河,勘探土地,进行开荒。这些都被叫做强迫劳役。如果有人想避开强迫劳役,那么他和他的家庭都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埃及人是第一个建立花园的文化。最早的花园是在公元前2200年建立的。花园由鱼池、无花果树和石榴树、布满葡萄藤的棚子,以及长满鲜花的路基组成。法老和政府官员将这些公园作为天堂,他们在里面独处、乘凉。这些花园也在一些神圣的宗教场所设立。

    今天,农业仍旧是埃及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埃及人仍旧在使用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的方法进行耕作。埃及是一个农业大国,她依靠农业所取得的财富超过了其他。埃及古老的农业历史是他们宝贵的知识财富,古代埃及人的勇敢精神继续鼓舞着现代乃至将来的埃及人。

    古埃及的经济

    古埃及由于较早地使用战俘兴修水利,参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王朝时期已开始使用青铜器,并改进农用器具,出现了装有横木把手的新犁。十二王朝还在尤法姆绿洲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排干沼泽,建造堤坝,开垦土地,保证了农业的增产丰收。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埃及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如尤法姆附近的卡呼恩城,在十二和十三王朝时期工商业非常发达。城西为手工业居住区,城东辟出仓库的海外商业关系,主要同毕布罗斯克里特进行频繁的贸易。而这些海外贸易进一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埃及人很早就学会了培养良种,普遍种植小麦、大麦、小米、蔬菜、水果、亚麻和棉花等,这些农产品除一部分自给外,其余供出口。在出口的商品中还包括优质陶器、金、银、象牙和木材。

    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埃及人还发明了采石、造船厂、制陶、玻璃制造和纺织等技术。手工业分工较为细致,并建立较大的工场,实行雇佣工制,有的工场雇佣多达20人以上。

    埃及商人是非常守信和遵守商规的,他们很早的时候就善于使用商业文书,知道怎样计算和记帐。商人们常用货据和订单进行商品交易,同时还发明了财产契约、书面合同和遗嘱。尽管当时还没有铸币制度,但他们却达到了一种货币经济的要求。

    埃及经济,包括商品交易的发展,应得益于埃及的国家制度,尤其是他们的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为早期经济的基本支柱,名义为国有,实际上是私有的;宽松的人身依附关系,有交地鼓励了居民择主而侍,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土地的私有化为使得地主灵活机动地掌握税收;民主统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统治者的财产集中,使更多的人拥有生产资料。

    社会是埃及人始终支持集体性经济体系,一开始就把人民的精力纳入社会化的渠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被视为一致,整个民族的生产活动都围绕着大规模的国家企业运转,政府相当于所有劳动者的雇主。同进也对私人的积极性留有相当大的余地,商人和手工业者皆能经营自己的事业。

    埃及的商业与贸易

    埃及是世界上最应当进行贸易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产生贸易往来并不令人惊讶。首先埃及国家地理环境处于亚非枢纽,负责了对亚洲和非洲的贸易中介,这样的一个地位无疑会很早的促进一个国家一种文明商业的迅速发展。其次,埃及文明中以农业为支柱,以手工业为辅助的自然经济中缺乏一些必要的物资,而埃及环境的单一性导致埃及无法获得更多的物资而必须从国外进行输入,这一要素也迫使埃及必须也应该要发展贸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埃及很快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贸易中转国家和一个著名的加工业国家。

    埃及已知最早的贸易发生在前王朝时代的内部贸易,在涅伽达1文化时代,我们可以从当时已发现的一些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珠等当地无法产生的奢侈品中清晰的看到,这些物品必定是被当地人从其他地区购得,而支付的用品,最可能的就是当地盛产的黄金

    在古王国时代,埃及的农业和畜牧业以及手工业已经开始普遍发展。随着大量土地的开垦和农耕技术的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埃及人在较早的时间就积累了充分的剩余产品。随着各种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各生产领域的发展。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埃及文明已经由简单的自然经济过度到了更复杂更进步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形态。因此,各地间剩余产品的交换成为了必然。而埃及的统一甚至使海外的贸易也成为了一种可能。

    埃及的壁画是一种可靠的资料记载,在古王国第五王朝的末王乌那斯著名的金字塔壁画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市场上一些产品的交换。

    在资产的基本时期,我们应当认为在当时贵重金属并不能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而交换媒介必须是一种具有消费价值的产品。譬如在古代中国就曾经以布匹作为一般媒介,那么在古代埃及,这种交换媒介应当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是谷物。谷物作为埃及产生量较大的货物,又有其消费的利用价值,还拥有同一样式和通用的流通手段,作为一种交换的媒介应当是很合适的。

    当然,在以物易物的同时必须有一种交换的价值估算体系,在一件被保留下来的房屋买卖契约上,保留了一个单位“萨提”,该购买人购买的房屋价值10个萨提,而最终却用了三件货物来交换,分别是价值三萨提的“4倍大的亚麻”,价值4萨提的“床”以及价值3萨提的“2倍大的亚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埃及商业以物易物的本质。

    埃及的对外贸易,一般认为,有些是作为粗暴性质的。也就是常说的军事贸易。而贸易对象一般是努比亚,黎巴嫩以及篷特地区,以获得埃及国家机构所需要的木材,树脂,香料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贸易物品。从各处的壁画和文件上可以看到象牙,豹皮,飞去来器等一些埃及需要的产物,这种国家性质的贸易,既有其掠夺性,又有其贸易的性质。不应当被完全看做是军事动作

    古王国时代的埃及生产力还只是处于铜石并用,保留了原始性质,但王国的真正同意,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王国的商业贸易可以说只是古王国的延续,因为它除了一些贸易范围的扩大以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埃及在这一时代对于水路运输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当时,埃及人已能造出巨大的运输船,不仅用于军事,也用于军事远征和贸易交往。埃及人在红海和尼罗河之间的图密拉特干河开凿了运河,这一条运河在当时或许仅仅能在洪水期间使用,但对于埃及人所需要的蓬特香料贸易来说,这条运河应当是足够使用了的,在后来的尼科二世和大流士一世时代,这条运河已经十分完善,担负着与红海沿岸贸易以及沟通红海与地中海之间贸易的重任,也正是这条运河的存在,使亚历山大城成为当时的印度与西方的十字路口而蓬勃发展起来。今天这条运河由于红海向南萎缩了一定距离而使运河失去了存在价值而消失。

    另一条著名的运河是尼罗河上的“美好的是卡考拉之路”这是由塞索斯特里斯开凿的一条连接下努比亚和上埃及的水上交通运输线,其长度不到260英尺,但却成承载最大的战船和商船,因而为经济的繁荣以及商业,海外贸易的发展留下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中王国时代虽然离不开自然经济的规律,但一些农民还是不断的将自己的一些财富加入到流通的领域中来,除了传统的谷物以外,还产生了一些“地区特产”比如西三角洲居民的动物毛皮,瓦迪那特仑绿洲的盐碱,阿斯旺的石料,三角洲的纸草等等,各种手工业产品都出现在了埃及的市场上,显示了埃及小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产。

    上面已经说过,埃及人的国际贸易其变化不大,但影响范围却突然间增大了不少,这无疑与第一中间时期埃及人口大量外逃有关,古王国的埃及的亚洲贸易很大部分是与毕布罗斯有关,但到了中王国时代,埃及的对外贸易已经达到了叙利亚的中南部,最远的时候甚至到达了乌伽里特地区。

    除了民间的零星贸易外,埃及主要的还有官方贸易,也就是所谓的“进贡”。或者事实上应该叫做“交换礼物”。就像中国人一样,埃及人对于向自己进贡的国家必定有丰富的回礼,让使者不虚此行。同时增加这些所谓“属国”的“忠诚心”。这一行为事实上仅仅能说是官方的贸易而已,只不过有一个让国人感到舒服的名词罢了。这些官方的贸易一般处于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以及爱琴海地区。在官方贸易的同时也发生了文明的交流,克里特地区的埃及文明影响尤其严重。甚至会让人产生“这是埃及殖民地”的错觉。

    随着埃及新王国的统一和埃及霸权的形成,埃及的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奢侈品经常性的出现在一些纸草上,显示购买者的富裕。一些国家商人也开始担负起再分配的任务。国际贸易被完全由国家垄断。所谓的进贡贸易除了一些贸易以外当然也出现了不少无条件的进贡。

    与埃及贸易相关的是货币问题,当时没有硬币,但埃及人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交易制度,金属和谷物等媒介物被用一种“公正度”来定价。根据其重量来估计其价值,单位是德本,大约等于今天的91克,其中官方似乎发行一种金属块,每个价值十二分之一德本,这种金属圆环有人称之为“实际的硬币”

    在新王国早期,埃及的银金比价是1:2,而这个价值在后期被慢慢缩小以至于颠倒了过来,所以早期的白银是很值钱的。铜的价值一般只等于白银的百分之一,以德本为单位。而铜于谷物的兑换值一般是在2德本换一卡尔一袋这个标准上。

    下面是一些货物的价值:8个白银圆环(价值三分之二德本)或者等价值的货物可以买到一头牛或者换到一个男隶四天的服役。6个圆环价值的东西可以买到一头小母牛或者三阿鲁拉的劣质土地。三又二分之一圆环价值等于一件优质的亚麻衣服。一头一等公牛价值30德本的铜,而牛犊是30德本

    但是埃及人一般不用这种金属圆环,而是更多的使用金属原料,以及一些日常用品来支付,他们用已有的货币价值来估计货物的价值,再以同等价值的货物交换。就像他们几千年的传统一样,在19王朝早期的一个文件表明。一个叙利亚女奴隶被估值为4德本1凯特银子,但购买者支付的却是六个青铜器皿,十德本的铜,15件亚麻外衣,一件寿衣,一条毛毯和一个壶来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埃及对外贸易中的加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埃及的青铜业起步较早,冶炼技术相对较高,因而埃及人的青铜器皿在国外的贵族中很受欢迎,因而大量的被出口。与此同样的还有埃及的首饰行业,埃及盛产黄金,而制作的手镯,项链,戒指,护身符等首饰也特别精美,在西亚地区拥有埃及首饰是每个贵族妇女的渴望。因而销路很广,在国外时有发现。但是埃及人缺少宝石矿,他们的宝石需要从国外进口,埃及人惯于进口宝石原石而自己进行加工,再将这部分加工好的宝石大量出口,除了直接出口以外,更多是镶嵌在首饰上。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加工业兴旺起来,埃及还诞生了一新的经济行业,那就是武器业。埃及的军人或许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战士,但埃及的武器却是世界上出名的好。尤其是战车和弓箭两项。埃及人的战车也是一种加工业,埃及缺少木材,需要从黎巴嫩和努比亚大量进口。而加工好的埃及战车却是异常的有效。埃及人的战车偏向灵活性,而不是赫梯人从拘泥的冲击力,埃及人的双马战车扭力十足,能在战争中灵活的发挥自己的速度优势,从而获得一种打击优势。正因为埃及战车的这种优越性,以及其特殊的美观性,不但巴勒斯坦黎巴嫩地区的小国将之作为主要战斗力。甚至连战车的发明地美索不达米亚的国家都会向埃及购买战车以增加国王的威武。

    至于弓箭,埃及人的弓箭是同一时期地中海地区最好的弓箭,埃及人的祖先是狩猎民族,他们继承这一美好的传统而喜好狩猎。在不断的与野兽搏斗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技术,也让埃及人越来越觉得需要有一把好的弓箭。

    很不幸的或者说很荣幸的,埃及缺少其他民族制作弓箭用的木材,埃及最多的树种棕榈树无论如何是不能作为弓箭制作的。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埃及人不得不开始利用其他材料来制作弓箭,这一被迫,使埃及人造出了复合弓,其射程和准心稳居当时之冠,而埃及霸权的形成又让埃及人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木材来完善他们的复合弓,大大提高了埃及弓的价值。所以,即使到后期布匿战争时代,埃及人的弓箭手仍然是世界雇佣兵市场最吃香的战士

    随着埃及帝国的分裂,埃及人失去了很多海外市场,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商业的发展,埃及的混乱使国家官方贸易趋于停顿,与之相伴的是私人贸易的兴旺,这种走私行为埃及的官方已经无法制止,所以埃及内部的商品价值产生了混乱,传统的估价已经不能被好好的执行。而贸易的进步让埃及人越来越喜欢那种标明其自身价值的政府发行的金属圆环,此时,埃及人已经开始慢慢的脱离以物易物的时代而慢慢走入货币时代。而这一进程的催化剂就是希腊人的介入,由于世界形势变化越来越大,西亚地区不断形成各种大帝国,埃及面临了严重的危机,传统上的常备军和地方民兵已不足以面对外来战争,因而不得不使用雇佣兵。传统的努比亚利比亚雇佣兵原本如埃及常备军人一样,接受实物馈赠作为报酬。而新的希腊雇佣兵则不一样,由于希腊的位置关系,希腊人很早就开始发展商业文明并形成了一个高度货币化的社会,当希腊训练有素的军人接受埃及雇佣时,他们发现埃及人还像过去一样以实物进行给予,因而开始提出抱怨,他们更希望获得货币。由于希腊军人已经成为了埃及防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为了讨好他们,终于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金币。受到希腊雇佣兵的影响,各国的雇佣兵部队都要求政府发放更容易保存的货币。埃及政府又开始大量发行货币。雇佣兵们用货币购物,埃及居民们又用货币交税,政府再用货币支付雇佣兵的薪水,这样一来,埃及人也开始了他们的货币化社会并借此在后埃及时代重新打开了海外市场。

    货币业的兴旺带来了高利贷的兴盛,在后王国时代的埃及,高利贷越来越流行甚至变的残酷,这一点早已为众多的文献所证明。霸权的失去,使埃及丧失了大量的战俘奴隶来源,而高利贷的兴盛,却促使了埃及债务奴隶的发展,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随着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埃及第26王朝最后的繁荣也失去了。接下来,就是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无止境的剥削。

    在波斯人的统治期,民族矛盾暂时掩盖了埃及内部矛盾,因而埃及人更多的时间用在反抗波斯人上。埃及的对外贸易可以趋与停顿

    马其顿人的统治时期,是埃及人对外贸易的颠峰期,亚历山大城取代了雅典,成为了最重要的商业城市,马其顿人的法老们与其说是政治家,不如说是经济学家,他们的政策中,无不透露出一个商业家族本性。

    首先是葡萄酒和橄榄等品质较差的作物的鼓励和保护,埃及政府对外来葡萄和橄榄课以重税,以保护本国质量较差的橄榄油和葡萄酒的销路

    然后是对农作物的生产方面,由于埃及素来的“谷仓”名号,托勒密们不但对传统的小麦作物,白菜,大蒜大量种植,还开始种植玫瑰花等经济植物,最后是对法尤姆地区修建了一系列复杂的复合渠道网络。使法尤姆地区的耕地增加了两倍

    再者就是由于马其顿—希腊人的开放性,埃及人获得了大量的新物种以及改良物种,比如绵羊和马匹的改良,以及对骆驼的引进

    最后就是对埃及副业和手工业的兴旺,在托勒密时代,受到鼓励,埃及的养蜂,养猪,畜牧等行业迅速发展,而皮革,陶器,纺织,金属加工,玻璃器皿等行业更是闻名海外,成为埃及对外贸易的一个重头

    托勒密时代可以说是一个高度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垄断了银行,纺织,造纸,谷物,油料,制烟,酿酒等行业。

    纺织原料是埃及法老们需要的出口产品,因此国家规定了亚麻等作物的最低定额,而在收获季节完全“卖”给国家,包括僧侣的出品,但他们可以留下需要的一部分。而羊毛也一样,对进口羊毛的课税高达20,限制进口,羊毛是不允许私下买卖的产品,埃及人产生的羊毛在卖给国家后,由国家处理,当然,大部分是用与出口的

    油是埃及国王最大的获利单位,虽然埃及的橄榄油质量不佳,但药西瓜,芝麻,巴豆,亚麻等油料作物则能给埃及带来大量经济利益。其中最高的药西瓜油获得的利润可达300。托勒密们每年决定油料的种植数量,再发放种子,收成中四分之一被交税,剩下的四分之三被强制卖给国家,由国家制成油后再卖给民众。

    埃及被一个商业民族统治着,因此随处可见埃及的贸易,埃及对外出口的货物有其著名的谷物,大麦啤酒,亚麻,雪花石膏,多色玻璃,还有只有他们能生产的纸草。而进口货物则主要是木材和金属。

    埃及此时的海外贸易市场已经不仅仅限于地中海沿岸了,还包括索马里,东非,阿拉伯,甚至更远的印度。他们从这些地方主要是进口酒,优质橄榄油,奶酪,贵重宝石,棉布,丝绸以及一些珍奇动物以此为埃及上流贵族的奢侈品

    当罗马人统治埃及后,对埃及进行的是严厉的剥削,关注着埃及的税收而不是贸易。整个埃及的商业和贸易不但没有进步,甚至可以说是退步了,埃及贸易的黄金时代已经离开,接下去就是埃及时代的结束,最后登上舞台的埃及人是被阿拉伯化的民族,他们以真主的名义开始了阿拉伯贸易。当更繁荣的阿拉伯贸易从埃及贸易的尸体上获得新生的时候,传统的埃及贸易,才真正宣告了结束。

    古埃及法系

    古埃及法系是人类最早的法系之一。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法律体系。在古埃及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古埃及的法律也是经历了从不成文的习惯法到成文法、法典化的过程。古埃及法系不仅具有古代法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神权法和法老一人专制主义的色彩。由于古埃及法律多以纸草为载体,而纸草最容易湮灭,因此,没有一部古埃及法典幸存下来。尽管如此,经由考古资料、古埃及文献和古典著作中的有关记述,古埃及法系的内容仍可窥见一斑。

    根据确切的史料,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就出现了习惯法。至公元前3200年,埃及第一王朝的创始人美尼斯就开始制定成文法。公元前8世纪时,这种立法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并形成了系统的法典。在法典之外,还出现了由宰相等行政官吏所发布的法规、命令等。与此同时,全国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院体系,即在中央法院之下,分设了6个大的地区法院,由国王的大法官领导。在里面工作的法官,既兼任地方的行政官员,同时还是高级僧侣。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法庭原始记录(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来看,当时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不过,由于波斯、马其顿和罗马的征服与统治,古埃及法的独立发展自公元前6世纪起就中断了。

    作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的组成部分,古埃及法系虽然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被认为是死法系,但是它作为人类最早的法律文明之一仍然在世界法律发达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并对后来的其他法系,包括古巴比伦法、古希伯来法和古希腊法产生了影响。例如,对整个西方世界都有着根本性影响的摩西十诫,就吸收了古埃及法的精华,体现了相应的承继关系。

    莎草纸

    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

    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历史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由于造纸术的传播而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在欧洲,教会直到11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现在留存下来最近的具有确切年代的莎草纸实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但是没能留下实物。

    莎草纸消亡以后,制作莎草纸的技术也因缺乏记载而失传。后来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法国学者虽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纸的实物,也没能复原其制造方法。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师哈桑拉贾(hassanragab)利用1872年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重新发明了制作莎草纸的技术。

    制作与使用

    以下是哈桑拉贾重新发明的莎草纸制法。

    生产莎草纸的原料是纸莎草的茎。先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一片片切成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现在一般用机器压制),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由于只使用纸的一面,在书写的一面要进行施胶处理,使墨水在书写时不会洇开。

    古埃及人最初是将纸卷成卷轴使用的,后来为了方便,就裁为一张张的以便制成抄本,这样,书本就出现了。现在莎草纸偶尔还用于绘画,但水质的颜料会使纸张变形。

    莎草纸在埃及的干燥气候下可以很好的保存。但是它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被霉菌毁坏。因此,当希腊和意大利曾大量引进使用的莎草纸最终大都损坏的时候,在埃及还能发现保留下来的纸草书卷,例如eleheayri、在奥克西林库斯(oxyrhynch)的著名发现以及拿戈玛第经集(naghaadidex)。

古埃及历史[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