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上的炎黄二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历史上的炎黄二帝

    理顺炎黄关系,特别是摆正炎帝神农氏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我国文明探源的关键所在。

    现在的历史课本上,是将神农与炎帝分开的,而将神农说的非常古远。然而,历史上的炎黄关系,《史记》里讲得相当清楚。太史公司马迁认为:公孙轩辕就是生活在神农氏末帝榆罔时期。由于时代局限,当时对神农的故实,文献中记述不多;而在民间流传的,夹杂了许多神光幻影,‘荐绅先生难言之‘,于是史太公‘择其言尤雅者‘而作《五帝本纪》,其中点明,公孙轩辕是生活在神农天子之世,只是当时‘神农氏世衰‘。

    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司马迁生活时期及其以前,已有不少学者讲过有巢氏‘王天下‘,燧人氏‘王天下‘,还有人讲‘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等等,讲到伏牺氏,还有人讲他为‘百王先‘,是乎在伏牺以前,我国就已有‘天下共主‘的王,早已进入文明时代。司马迁卓尔不凡,他虽讲‘神农以前,尚矣!‘表明了他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但开篇时,却从神农氏写起,认定神农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只是‘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尽管他在《吕氏春秋8226;上德》中见过:‘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正,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但由于他对神农史实不多见,致使他不无遗憾地说:‘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而将他对神农王朝的承认,直率地写进卷首中: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莫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行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过去讲炎黄关系时,不少学者,引用以上的材料时常常斩头去尾,将炎帝与神农两词拼凑一起,没有仔细考察这个炎帝的真伪。而引用司空季子的黄炎之说时,也没有结合有关传说来辨析。

    太史公讲的“轩辕之时”,是神农王朝已势衰、历经五百余年了。而轩辕之父少典氏是神农天子驾下的有熊国的诸侯,这时的轩辕兄弟,刚从乃父手中各分得‘天下之半。‘也就是汉代学者贾谊在《新书制不定》中讲的‘炎帝者,黄帝同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这个‘天下‘系有熊国的天下,而不是华夏;不少学者都说成全中国。这里还得指出的是,这时的轩辕不应称黄帝,他只是诸侯,称黄帝,是禽杀蚩尤以后的事。炎帝不是名号,是轩辕之弟的冒号。都不应称‘帝‘。当时的帝就是神农天子。

    上面那段文章,可以分为三层(已用句号隔开):第一层是讲当时的天下大势。神农王朝已势衰力竭,而对‘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天子‘莫熊征‘。这时公孙轩辕一作诸侯,即以天下为已任,‘乃习用干戈‘并宣言‘以征不享‘,表明他对天子的一片忠忱。这里得强调,他要征的是背叛天子的‘不享‘者,因此对诸侯之间的侵伐,即使是‘最为暴‘的蚩尤,轩辕也‘莫能伐‘;这说明轩辕是讲原则的。

    第二层是写阪泉之战。这一战不少史家说成黄炎之战或炎黄之战,都不对,理由同前。这是轩辕尽诸侯之道而大义灭亲,实践他的‘以征不享‘。

    这件事由晋大夫胥里臼季最早讲出,他说‘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什么德?他说‘异姓异德‘。贾谊讲得比较清楚,他在《新书益壤》中讲:‘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弟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诛炎而兼其地。‘就是说轩辕之弟自称炎帝,要谋朝,无诸侯忠君爱民之道。遗憾的是季子和贾谊等人都将称号、冒号作了名号,以致后世为此纠缠了两千年,使有些人将叛贼当了初祖,也有人说他是末帝榆罔。反怪太史公‘行文不密致‘。

    这里顺便说几句:阪泉是涿鹿下面的一个小镇,故称‘涿鹿之野‘,与下面的阪泉之战是两回事。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真正的炎帝,不论是初祖还是末帝,都未遭诛杀,据《路史》载榆罔是被降封于潞。

    第三层是写涿鹿之战。这次是因为‘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他公然扯起反旗,轩辕又得‘以征不享‘了。传说蚩尤将末帝榆罔赶走,在涿鹿兴封禅,号炎帝。传说轩辕这时已被委以摄政,他能‘征师诸侯‘了。这场战争打得很久,很艰苦,但最终‘禽杀蚩尤‘。

    沧海横流显出英雄;因此‘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这时,他本可称炎帝了;但因前两个篡逆者将炎帝称号用滥,他本着少典农业氏族的特点,‘以土德瑞‘而称黄帝,以示继往开来,显出罕见的睿智。

    2涿鹿之战(节选)

    作者:张秀平

历史上的炎黄二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