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帝王和权、色[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终摆脱不了老妇人慈禧太后的挟持,孤寂度日,过着囚犯一般的生活,抑郁终生。
光绪皇帝幼年时身体就十分虚弱,每次见到威严、冷峻的慈禧太后,都紧张得要命,手脚禁不住地发颤,一张苍白无血的脸更加苍白,这样一个幼小、瘦弱的男孩在心狠手辣的老妇人的巨大阴影下生活,一生郁郁不得志,可以想像其生活是何等的凄惨。
读史至此,我们不难看出,权力对于帝王是何等的重要。甚至可以说,并不是谁坐在那龙座上谁就是皇帝,而是谁掌握了皇权,谁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谁才是真正的皇帝。
色
“食色,性也。”这是两千多年前被奉为儒家正统的《孟子》中的话。皇帝是被神化了的普通人,有着人的七情六欲,而且往往欲望比一般人更为强烈。
中国历代帝王除隋文帝杨坚等极少数皇帝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外,出于享乐的需要和以广帝嗣的考虑,广置后宫嫔妃,美女不计其数。帝王们营造后宫,后宫就是其生活的家,后宫的女人除太后之外,都可以被临幸,这些女人构成帝王广义上的妻群。
周代天子确立主宫,凡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121人。五者相参,以定尊卑。
周代的这套后宫制度,明章妇顺,用听天下内治,与用听天下外治的外朝六官制度——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世相呼应。
六宫即前一宫,后五宫。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袭周礼,汉因秦制。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武帝时又加婕妤、经娥、容华、充衣。元帝加昭仪,又有五官、顺常、元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等。东汉光武帝刘秀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官人,凡嫔妃四等。
曹魏时出于文学人的浪漫和对雅名的喜好,嫔妃分成十二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设三夫人、九嫔。南朝宋以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以婕妤、容华、充华、承徵、列荣为五职;另设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隋文帝杨坚得有天下以后,鉴于前朝积弊,一一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3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9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视正七品。
隋炀帝后时,后妃嫔御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恃才傲物,自视很高。他参考典故,自制嘉名,赐赏他的侍御美妃,著成诏令: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品弟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第二;婕予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宝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这是女御。总计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代皇后以下,设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27人。唐开元时期,以皇后以下设四夫人不合旧制,“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
好色几乎是历代帝王的天性,但帝王的一生中,是不是有过真正的爱情?有过撕心裂肺的依恋?这是令人颇费踌躇的问题。帝王是人间的主宰,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地万物都是他的私产,衣、食、美女都是供他尽情享乐的物质。美人在帝王眼中,不是什么同等意义上的女人,而是一种软物质,供他恣意享受,其实质和一盘美味佳肴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他受用一次以后,依然喜欢,下次还可以照样端上来;如果不再喜欢,他的眼前也就永远不会再出现。
帝王对一切都是以上临下的踞高姿态,就像高高在上驾御马车一样。帝王对于一切都是御,一切都是被帝王所御。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了帝王独享专用的名词。衣服是御服,饮食是御膳,帝王专用的门道是御道,女色即是帝王的御嫔。帝王和宫女发生性行为叫御幸,女人被皇帝召来侍寝叫进御。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所困扰难解的是无法分清皇帝与宠妃之间究竟是爱情,还是对色的迷惑?抑或兼而有之?
青春年少、如花似玉的女人们在深宫中生活着。皇家宫室宽敞、明亮,奇珍异宝琳琅满目,飞檐翘脊傲立苍穹,闪亮的琉璃瓦在阳光下展示着皇室巍峨和皇家气派。长长的汉白玉铺成的甬道四通八达,连接着一道又一道宫室。宫中载满了梨树、桃树、杏树、枣树、松树、柏树。美女们在晨曦中梳妆打扮,梳理出各种高贵、摇曳的发式,穿着美艳、多姿、多彩华丽的服装。娇艳的美女在苑中闲步,红花绿柳,蝶逐蜂飞,春光明媚。
走在深宫后苑中的皇帝,满目都是春风中婷婷玉立的娇艳美女,皇帝嗅着醉人的花香,由衷地感受到一个拥有四海、子女玉帛尽归己有的天子的滋味。
皇帝要的就是这种气派,可苦熬了成千上万的青春少女。偌大的后宫,院落重重叠叠,每个进入深宫的女人都期望能获得皇帝的宠幸,希望恭承雨露情。可皇帝只有一个,一天晚上只能有一个女人侍寝。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上百个、上千个后宫中的女人在阳光下企盼,在夜色中叹息,在子夜时哽咽,何日能侍御寝?女人们就这样从春天盼到夏天,从秋天盼到冬天,失望与希望交替,盘算与叹息相随,皇帝随时都能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可成千上万的活生生的女人却要在期盼中煎熬,在泪水中送走一个又一个黎明。如云的乌丝干枯了,满头的秀发变得雪白,期盼一生,失落一生,凄苦一生。
其实,后宫更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这个战场摆在皇后与嫔妃、宫女之间。主要对垒者是皇后对嫔妃,至于成千上万的宫女只有先得皇帝的“御幸”,才能介入这个战场中。
“自古红颜多薄命”,读史的人发现历代皇后嫔妃的平均寿命都不长,大多数都在40岁以前殒命。嫉妒、心酸、期盼、失落,循环往复,度日如年,嫉妒的火焰如果不能烧死对手,就会烧死自己。
汉桓帝的窦皇后,因桓帝移宠于采女田圣,憋了一空妒火,待桓帝死,便火山爆发,桓帝的梓宫尚在前殿,窦皇后就迫不及待地杀了田圣。
武则天的狠毒与窦后不相上下,不同的是,武则天是胜利者,已经取胜的人对败下阵来的对手毫不留性,杀之以防后患。武则天不择手段地登上皇后宝座,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囚于宫中的一间黑室,屋门在宫外面紧锁面紧锁,墙上只留一个小洞,二人每天从小洞领取食物。唐高宗本性宽厚而懦弱,一天他来到囚禁她们的地方,见到此景,觉得十分心酸。他在屋子外面喊道:皇后、淑妃在哪里?二人一听是皇帝的声音,悲哀与欣喜交织,呜咽着说:我俩是有罪的人,已废为宫女,哪里还有尊称!王皇后又说:“如今皇上念往日的情分,让我俩重见天日,自由出入院中。请皇上将此院改为回心院,我俩再生之幸!”高宗说:我自有办法!这段情节被武则天的耳目侦知,武则天大怒,令人将王、萧各打一百杖、截去手脚,塞在酒瓮中。武则天恶毒地说:让这两个老女人骨头都醉!武则天至此还觉得泄愤不足,命令将王氏改为蟒氏,萧氏改为枭氏。
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性格妒悍,也正逢光宗这种懦弱无定见的皇帝,李凤娘得以在宫中所向无敌。一次,宫女侍候光宗洗手,光宗注意到这个宫女的一双手白嫩可人,遂表现出爱怜之意,这一情景恰好被李凤娘看见。几天后,她派人给光宗送一盒食物,光宗打开盒,顿时出了一身冷汗——盒子里装的是那位宫女的一双手!这位被砍去双手的宫女不知下落如何,光宗丝毫不敢追究此事。
实际上这位宫女并没有夺她的宠,尚未成为她的情敌,那么对于真正的情敌,李凤娘下手就更狠了,不幸一位姓黄的贵妃在劫难逃。黄贵妃本是光宗做太子时的妃子,先于李皇后入宫。李凤娘权位巩固后,要将黄贵妃这颗眼中钉拔去。她趁光宗行郊礼住在斋宫时,派人杀了黄贵妃。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后宫美女达四万之多。天宝五年以后,唐玄宗看上了儿媳妇杨玉环,纳入后宫,宠爱无比。从此,“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成千上万的女人们在深宫中怨望苍天,感叹人生的不公平。女人们搁在一边,皇帝心中只有杨玉环。杨玉环心知得宠不容易,固宠更不容易。在这看不见的战场上,杨玉环一心一意侍候好皇上,绝不给任何女人以任何机会,尤其是美丽的女人。玉环宠冠后宫,受封为贵妃,权倾朝野。贵妃授意进侍,将后宫姿色出众的美女全部赶出皇上日常生活起居和出入的宫室,不能让皇上看见这些美人,以免动那好色之心。无数的美女美色惊人,可是,都被迁到上阳宫这处冷寂、荒凉的宫室,终日伴着凄风苦雨、哽咽抽泣,美人们枉叹青春落寞,感慨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刚到上阳宫时栽植的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幽禁在上阳宫的日子却没有尽头,依旧漫长,没有一丝希望。一些女人疯了,一些女人病死了,一些女人忧郁成疾、痴痴呆呆。几十年风霜雨雪,上阳宫还生活着这群明皇时后宫的女人,可这些女人乌发已变成白发,青春的光泽消逝了,脸上、额上是一道道苦楚的皱纹。直到四十余年后的唐德宗贞元年间,上阳宫还有白发苍苍的女人生活着,诗人白居易感叹此情景,痛心疾首,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以纪念这群无辜的牺牲者,这就是名篇佳作《上阳白发人》。诗中说: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玄宗末岁初选人。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后宫流淌着鲜血,也流淌着弱女子的泪河。如同帝王夺取政权,中原逐鹿一样,后宫也是一个以杀人流血为代价的战场。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牺牲者不仅是其中一方,而且包括无辜的小生命。
历史上最典型的悍妇——晋惠帝贾皇后,曾亲手杀死数名宫女,见到怀孕的宫女,猛刺过去一把利戟,鲜血飞溅,胎儿滚落到地上,宫女倒在血泊中毙命。
狠毒的武则天,为了诬陷王皇后,竟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亲手掐死。
东汉章帝宋贵人生皇子刘庆,梁贵人生皇子刘肇(汉和帝),窦皇后没有儿子,杀人夺子之计在窦皇后脑中产生,她先诬陷宋贵人行巫道邪术,迫使宋贵人饮恨自杀;然后又诬梁贵人的父亲犯法,使得梁父被诛,梁贵人忧愤而死。窦皇后一石二鸟,既去掉了两名情敌,又得到了儿子,她将刘肇养为己子。后来刘肇即皇帝位,是为汉和帝。
汉顺帝的母亲李氏是一位普通的宫女,她生下顺帝后,惨遭不幸,被阎皇后用毒酒害死,埋在洛阳城北。顺帝即位后,惮于阎太后的淫威,没有人敢将皇帝母亲的遭遇告知皇帝,直到阎太后死,顺帝才始知真情。
同样的悲剧不停地上演,汉献帝的母亲王氏,因生下献帝,被专宠的皇何皇后用毒酒害死。
权和色,几乎成了帝王的全部。掌权和御色,也几乎成了历代帝王毕生追逐的目标。但权力也好,女色也罢,无不和鲜血紧血地系在一起。
以上所述这些,都是真实的,的的确确发生过的历史。这些或喜或悲,或伤或痛的故事,伴随着它们的主角——帝王,被时间驱进了幽暗的角落。而每每读史,这些帝王和他的权色又都会在脑海中鲜活起来,他们叱咤风云,他们在万人之人,他们像神一样被人供奉,但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有辛酸泪水。
几千年零乱的历史,三百多位帝王的权色生涯无法尽述,
史书自古有称“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
唐乌龟就是说的是唐朝皇帝有让别人做乌龟的“光荣传统”,而且越是盛世名君越是如此,首推最有名最典型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盛世名君的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太宗皇帝不但雄才大略,也是出名不禁女色,象玄武门事变杀兄拭弟,而纳其妃嫔杨氏,还为他生了吴王恪。后来李靖、苏定方大破东突厥后,所获的隋朝遗民,中有故隋炀帝皇后萧氏,又为其收入后宫,(要知道,按照五服之辈,天下人都知道,唐高祖李渊与隋炀帝表兄弟,他的的妻女却入了外甥李世民后宫,这乌龟也做的绿透顶了)。后来叔父庐江王造反败身死,他的未亡人亦被充入后宫侍奉。这一切的一切,连那忠言直柬而著称于世一代名相直臣的魏征,也知道这是君王的私德,讳莫慎言。后面诸如高宗纳父妾、武则天蓄面首、韦后乱政等等让别人做乌龟的已不可言数。要说最干净的,也只有那位玄宗老爷子的父亲,在位相对短暂的睿宗了。
关于帝王和权、色[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