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世纪建筑专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丘之间。市集被通往坎比托利诺山兵的圣路所贯穿。这些石柱石块都是人类精神上所有变迁的实证;仿佛在告诉我们那强大无比的创意,经世世代代才形成了我们所生活,所呼吸的现代精神。这些废墟使我们追溯到罗马帝国曾经如何在此成长与灭亡,及罗马为何能时时紧临在世界的艺术、历史、宗教与人性等崇高的表现中。我们的幻想力又仿佛让我们听到,空中回绕不绝着拉丁诗人齐切罗的声音,韦尔吉利奥的诗歌,利维欧的史页。

    就这样罗马精神渗入了我们心灵的深处。

    提图凯旋门(ard是在提图皇帝驾崩后,元老院为纪念他征服耶路撒冷而修建的。

    在门下我们可以欣赏两幅著名的浮雕;一幅是皇帝站在凯旋马车上,另一幅是列队的犹太俘虏手持着著名的七爪蜡烛台。

    高乐赛(losseo)也称作斗兽场或竞技场。就在远处帝王市集大街的尽头,位于艾斯奎利诺、巴拉蒂诺与切利奥三个山丘之间,是罗马文化伟大奇观之一。

    这座巨大的圆形剧场的遗迹足以使我们想像到它昔日的辉煌面貌。是在公元72年由韦斯巴西亚诺皇帝开始兴建的,公元80年由他的儿子提图皇帝完成。当时曾强迫基督徒俘虏参与兴建工程。它的真实名称叫作“佛拉维欧圆形剧场”,而高乐赛欧一名原指高大的意思一来是庞然大物,再则乃因其附近曾设立一尊巨大的尼禄皇帝雕像。可以说没有一页罗马史或多或少不直接与斗兽场有关,因为它已演变成罗马生活与罗马城的标记。第八世纪时贝达神父曾预言说:“几时有高乐赛,几时便有罗马;当高乐赛倒塌时,罗马也将灭亡;但几时罗马灭亡,世界也将消灭”。当日耳曼人(1084)入侵城内,古典罗马被洗劫一空,为此高乐赛也被人遗弃,历时多年后竟成为人们挖掘大理石以建造房屋的来源。

    教宗本笃十四世(17401758)为了保存残留的遗迹,下令禁止开采并将竞技场祝圣为纪念耶稣受难(viacrucis)的苦路,同时在剧场中央竖立了一尊十字架:该十字架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已被除去,但在1926年又重新对立了起来;因为在这块土地上曾有数以千计的基督信徒,在观众疯狂的叫喊声中为基督信仰流下鲜血,牺牲致命。

    斗兽场呈椭圆形,长直径187公尺,短直径155公尺。外围三层都有拱门支撑,又分别以托利科式、约尼科式和格林多式石柱。第四层则以格林多壁柱作装饰。外围由80个拱门组成。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由此处可通至围绕整个斗兽场上层的宽敞回廊。皇帝的座位就在贵席位的中央。其次是元老院和皇帝家属的座位;再其次是骑士、军官和护民官的座位。结了婚的公民有他们自己位子。由监护人陪同的青年人、家庭奴隶、妇女们和平民都有各自的特别席位。

    斗兽场通常是露天的,但若是在雨天或在艳阳高照下,则用巨大帆布遮盖场顶,工程由来自拉湾纳和密塞诸角的两组海军来操作。这两组海军也常参加剧场时常举行的海战表演。

    万神庙(antheon)这罗马的荣耀,是罗马古典建筑中惟一保存完善的一座。正面前廊顶上刻的字名是叙述执政官阿葛利巴为祈求神明保护朱利亚家庭而修建此庙。在公元80年曾发生火灾,烧毁了原来的庙,后来再由亚得利亚诺皇帝重新整建。公元第三世纪时,又由塞蒂米奥塞维罗和卡拉卡拉皇帝加以整修。公元609年三月十六日,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在福加皇帝的许可下将万神庙改为天主教堂,并且从地窟中迁移过来许多位殉道圣人的遗骸,为此命名为殉道圣人们的圣玛利亚教堂;正是因为改变了名称的缘故,才使万神庙保存了下来。由于意大利与梵蒂冈所订立的拉特朗协约,该教堂担任起了帕拉蒂纳教堂的职务,更直接地说,它是全意大利人民的国立教堂。

    前廊有十六根完整的花岗石石柱。神庙之正面三角墙上,从前有一幅铜刻浮雕作装饰,描述的是巨人们与神作战的情景。前廊的天花板,以前是用铜板遮盖;这些重达四十五万斤的贵重金属由教宗乌尔巴诺八世(16231644)取下交给贝尔尼尼,用来熔制圣彼得大殿内教宗祭台的铜制华盖,和其他作品。在那两个壁龛内,昔日有奥古斯都和阿葛利巴的雕像。铜门是原来的那两扇。

    内部直径长43公尺又40公分,高度与之相等。

    由于圆顶中间开孔,阳光与空气直接射入。壮大的圆顶,因为洞孔开敞,让我们看见上天似乎降入庙内,而这圆洞为的是让祈祷能自由地直升上天庭:这一切给我们有一种肃穆庄严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圣彼得大殿也未必能给予的。它那简单而又均衡的格式、组成部门的美观和使用建材的华贵,使整个内部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

    周围共有七座壁龛:正前方座壁龛中原有焦维报复者的雕像;也曾惩罚了那些谋杀凯撒的凶手们;其他的壁龛内有战神雕像、罗莫洛、艾内亚、朱利奥和朱利奥凯撒的雕像;其他的神像和英雄像都供放在壁龛之间的空隙内。旧有的古庙只遗留下了那些黄色的华贵石柱,使我们得以窥视当初庙宇的富丽堂皇景象。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1500—1547)画家的骨灰,人们都认为他是拉斐尔徒弟中,仅次于朱利奥罗马诺的最得意助手。隔壁就是大画家与建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14811536)的坟墓。

    科斯梅丁圣玛利亚教sd)是中世纪罗马的瑰宝之一。

    它可能是在艾尔科莱古庙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教堂内部肃穆庄严,并使我们清楚体会到初期教堂的结构(公元第八世纪)。教堂的罗马尼克式钟楼建于十二世纪,它是罗马这类建筑中最美的一座。教堂前庙左边保存着一个大理石面具,称之谓真理之口(boaedlverit):人们相信谁若撒谎发虚誓,将手伸入它的口中,就不能拔出手来。

中世纪建筑专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