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于“萌”
一般认为,网络用语萌字源于日文,意指读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
1〉历史发展
日本动漫中的“萌”
萌的起源与发展
一般都认为,‘萌え一字是由‘燃え所变化而来,来源是出自日文的i输入法。‘萌本意是指读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热血类作品经常使用‘燃烧来形容这状态,用罗马拼音输入的话,就是‘oe(もえ)。利用日文输入法的话,输入oe只会显示‘燃え和‘萌え。为了区分因为美少女而热血的状态,和传统的热血的分别,就借用同音的‘萌え来形容,并成为acg界的一种网路黑语。
根据日本同人辞典,‘萌的来源还有其他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出自1993年nhk放送的《天才电视君》的女主角‘鹭傼萌主角在她有难的时候,会大叫她的名字‘萌~!一部份的迷因此而模仿。另一个说法是由tv动画《美少女战士sailoroons》中的土萌e)萤出现等等说法。但现在却还没有一个是确定的,所以‘燃え、‘萌え的说法就成为现时最被接受的一套说法。
另一个说法则跟汉字的本身意义有关。根据《商务学生词典》,‘萌指草木发芽,及比喻事物的开始,所以用作‘开始吸引目光的‘引申义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说是指看到美少女时,就如春天降临一样的感觉,而草木萌芽则在春天,因此就借用来代表这种‘心花怒放的状态。由于笔者本身日文水平有限,加上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因此也不详述了。
‘萌的起源众说纷纭。但‘萌的系统化发展,与养成游戏及galga(俗称美少女游戏)有密切的联系,恋爱游戏与‘萌的系统化发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关系是很理所当然的,是‘galga必然的发展结果。一般都认为,《心跳回忆》(台译:纯爱手札)是恋爱培育游戏的始祖。这一点本身没有错,但在它之前已有不少h-ga有追求女孩的成份。从笔者的角度看,《心跳》固然是促进了‘萌的系统化发展,而在它之前的ch-ga《同级生》更具有殿堂级的意义。
《同级生》是90年代初的h-ga作品,也是elf公司的其中一个镇山之宝(另一个是《龙骑士》系列)。在《同》之前,当然还是有以‘泡妞为题材的游戏(当然也是h-ga),但直到《同级生》之前,还没有一套作品是如此清楚地将女角完全‘归类。重新审视这一套十年前的作品,会发现今天很多所谓‘萌的元素都有包含:千金小姐、运动少女、青梅竹马、御姊、老师,甚至极端点的,还包括校医、护士、ol、人妻、朋友妻等元素。唯独‘萝莉一项,因为当时‘有害图书整肃运动而不敢加入,否则其元素会更完整。到了后来的《同级生2》还加入了义妹、眼镜娘、偶像、义母等元素。由此可以看到,‘萌的元素本来就跟‘h的元素是密不可分的。
《心跳回忆》作为纯爱系恋爱游戏的老祖宗,制定了一个非avg恋爱游戏的基本规格:所有女角是完全平等的,玩家可以用接近一样的手法(如育成特定的能力值,或制造指定event)去追求不同的女角。每个女角都有其自己的故事,而故事之间是可以完全不衔接,并不会像《同级生》般,由不同女角的故事去构成一个大故事。而正正因为女角们是完全独立的,厂家就必须替每一个角色塑造一个独有的卖点,否则将很难吸引玩家追求所有女角。而这种‘务求每个女角不一样的想法,正是促成‘萌概念系统化的背景。
‘galga对‘萌概念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以《心跳回忆》为例,一出就是十三个女角,k如何为这十三个女角塑造独一无二的特征?那就只好将一大堆女角受欢迎的元素,进行一套系统化的分类,于是就形成了一套女角的方程式出来。诗织是传统的青梅竹马(幼驯染)、虹野是典型运动学部经理、如月是文系眼镜娘、纽绪是古怪科学家、清川是运动女将、美树原是害羞少女、伊集院是男装美女,这些都是将传统美少女的受欢迎元素,系统化整理后的‘萌概念。这些概念到了今天仍然被大量应用:‘幼驯染是王道中的王道,还有哪套是没有的;《草莓100》的东城是传统的文系眼镜娘,另一女角西野则是传统的料理少女;《haylesson》里的如月是古怪科学家;《君望》的凉宫遥则是传统的害羞少女。由此可见《心跳》在萌的系统化发展历史里,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心跳》的另一意义,是因为它将女角限于‘乙女这一年龄层。《心跳》不能像《同级生》般加入教师、护士的元素,于是就只能集中于年龄以外的萌元素,制作单位逼着对萌元素进行更细微、更系统化的整理,否则将无法为十三个女角做独有的设定。情况就如在餐厅点菜,以前只懂得在牛肉、猪肉等不同种类中选择,如果食肆只能提供牛肉的时候,就一定要再对牛肉进行更系统化的分类,于是就有分西冷、t骨的分类。《心跳》的系统化整理,令传统美少女的受欢迎元素,得到了细致的系统化整理,使系统化概念有了成型的背景。
随后的galga,基本上已离不开《心跳》走出来的路──将‘萌精华化、系统化。而这种系统化的‘萌,亦吹向了动画界。要提到萌动画,就不能不提《机动战舰大和美女》。这套作品可说是一套‘放在动画里的galga,因为整个故事设定都跟galga如出一辙。在战舰上,一个男主角配搭多个女角,基本设定跟galga完全一样。而女角们也要个性化,大量将萌元素分类和加入,如青梅竹马的女主角、偶像、无口的萝莉、身材好的大姊姊、眼镜娘等,完全是全方位渔翁撒网。
而星野琉璃的意外成功,更造就acg业界大量开发萌系的作品。而为了开发新的萌元素,就不断加入新的尝试,将其他旧的美少女受欢迎元素更精华化。情况就有如,将一大堆过往的受欢迎美少女角色,丢将一个离心机中,将不同的精华部份分隔开来。于是就能归纳出某些萌元素特别受欢迎,某些就应该避免。而由此开始,萌的系统化整理就更快、更广,慢慢形成一些例牌的公式设定,如猫耳、女仆、巫女、无口、天然呆。由服饰装扮,到生活或语言习惯,所有萌元素都被归纳和整理。这亦慢慢造成了只要加入特定的萌元素,就连一头猫、一只羊,甚至一个西瓜都可以萌的神奇现状。
2〉词性定义
萌的词性、定义
由于‘萌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词语,而其概念成型也只有区区十年左右的历史,因此‘萌的定义、词义都未完全定型,而词性也是参考同音字‘燃え的应用方式。
先谈词性问题。不管是说‘燃还是‘萌,もえる(燃える萌える)都是动词,而もえ(燃え萌え)则是动词和形容词。日语文法我管不了(笑),所以谈一下中文的用法。由于中文的方块字特性,不像日文在字后加一个‘る就能改变词性,因此在华文圈里‘萌这字已经完全是失控,什么词性都有。当名词用,是在说‘萌这种概念;当动词用,如‘我萌小樱,就是说‘小樱这角色令我萌起来;当形容词用,如‘麻幌很萌,也同样是说‘麻幌这角色令我萌起来。
笔者不敢说这样词性混乱,是否一件好事。但由此也证明了,‘萌这名词的词性仍然未定性,仍然是充满生命力的一个名词。而新兴语言的词性问题已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在此笔者也不敢胡乱诠释,所以在此处就打住了。
至于‘萌的定义,也由于它的概念仍然在发展中,所以也很难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基本上,萌一定是美少女,一般而言都是日式的大眼风格。而在这之上再加入萌元素,如女仆、天然呆、眼镜、关西腔、萝莉等等,就会成为一个萌系的女角。举例的话就是车仔面,面饼是不可或许的,而在这之上就加上不同的配菜,如鱼蛋、猪皮、萝卜。可爱的美女就是面饼,而各种萌元素就是配菜。当然,有萌的元素不一定萌,还要看这些元素的结合是否准确、配合。没有放面饼,但给你一碟白饭,就算加入了鱼蛋、猪皮、萝卜也好,它永远都不是车仔面。因此美少女少年本身,是在‘萌里不可缺失的重要部份,否则加入再多的萌元素也是徒然。所以从某程度上来看,设计一个萌系角色,并将她的萌元素发挥出来,也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
现时萌元素的系统整理已相当完善,甚至到了‘照单执药的程度。赤松健在‘萌概念方面确是有一手,看一下《魔法老师》,即使撇除了布景板,三十个女学生中仍然有十多个完全可供发挥的萌系角色,而且当中是没什么重叠的部份。这有赖于萌概念的系统化,和赤松健对萌的掌握,由此可见萌的千变万化。
萌的本质是‘妄想。这跟acg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因为现实里很难找,于是就在二次元里找,这也是御宅里特别多2dc(二次元情结者)的原因。现实中有妹妹的,九成不会是妹控;反之,没姊姊的才会成为姊控。在都市长大的人,有多少个还有所谓‘青梅竹马、‘义妹?所以幼驯染和义妹才会是王道中的王道,因为想像才是最美好的。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级生2》的女主角不是处女的时候,玩家们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弹。现实中要面对的痛苦,哪可能萌得起来啊?
3〉与“可爱”的区别
‘萌与‘可爱的分别
由于‘萌的词义尚未定性,于是就出现了乱用的情况。最容易搞错的,就是‘萌与‘可爱的分别。
‘可爱是非常传统的词语,词义已经很固定,相信也不用笔者去解释。它是一个‘及物的形容词,是可以拿来形容人、动物,甚至死物的形容词。小孩可以很‘可爱,一只小猫可以很‘可爱,一枝肥肥短短、设计吸引的原子笔也可以很‘可爱,当然一个acg角色也可以很‘可爱。
但‘萌跟‘可爱不同,基本上是针对‘人的形容词。在这里先说明,这儿说的‘人也包含了任何acg或现实戏剧的角色,不管其是否虚构。‘萌跟所有只能形容人类的形容词(例如:豁达)一样,是可以应用在文艺作品里的‘角色上的。举例说,我们都可以说‘令狐冲很豁达,但不可以说小狗、一枝笔‘很豁达。同理,我们可以说‘小樱很萌,但却不能说一只小猫、一只滑鼠‘很萌。
要令一只笔变得萌?可以的。说穿了就是‘拟人化三个字。一个电脑作业系统(os)可以萌的起来吗?但拟人化了的os娘就可以了。一只猫不能萌,但猫娘就可以了(如《万能文化猫娘》、《digicharat》)。但本质上,萌的对象仍是一个人,不是物件本身。
‘萌是不及物的形容词,但语文本身千变万化,并没有必然的规则。《月姬》只是一套acg作品,是死物。但如果说‘《月姬》这作品很萌,语法上、逻辑上都没有错。但此句的伸义,是指‘《月姬》这故事的角色都很萌,实际上并无违反‘萌是不及物形容词的原则。
‘萌本身是具有‘好色而慕少艾的意味,即使没有色情成份,也具有‘性意味。在这儿必须强调,所谓‘性意味并非指‘性暗示。萌不一定会引起性冲动,但一定要跟受众的‘性取向有关。‘萌其实不限于‘男观众对女角,理论上只要符合性倾向,即可说某角色很萌。女观众一样可以觉得男角很萌,女同性恋者亦一样可以说女角们很萌。但当然女性看男角的‘萌,也必然有其一套特别的系统。
‘萌的应用与‘性感有点相似,女生一样可以觉得男生很‘性感,但男生必然不会用女生的角度,觉得另一个男性‘性感。男观众只会说女角萌,一定不会说一个正太或少年萌。相反,女生就可以。‘萌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感情冲动、一种对可以成为恋爱对象的角色的好感。觉得一个角色萌,不代表需要有性暗示,但却必须配合性取向。‘知好色而慕少艾是人性,并不代表这就是色情。因此不要对‘萌的性意味觉得反感,这只是一种情感的悸动而已,是美好和正面的。
由是观之,即使没有任何色情的成份也好,‘萌本身是有‘性意味的名词,因此就更加不可能与可以使用于死物上的‘可爱混为一谈了。
4〉“萌”的现状
萌其实是可以计算的算式。萌元素的种类很多,而这些萌元素并不需计算,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也许某部作品的女角,并没有经过萌的计算,但她一样可以萌。但以萌系作品来说,萌却往往是经过计算的。
萌系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将萌元素计算后,集中于少部份角色上。这些萌元素本身可以是常见的,但要如此集中地出现于同一个角色上,就是人设时计算的结果。举个例,《拜托了,老师》的风见瑞穗就是典型经过萌的计算的角色:人妻、御姊、老师、外星人。完美的计算下才能产生完美的萌角色,才能吸引最多的受众。就如前面所说,萌的本质是带有非现实的妄想成份,就是因为现实里找不到完美,才会在二次元里找。而‘萌就是找寻心目中完美的女孩的一种表现而已。
只是,萌的千变万化,是开始还是结束?随著萌元素愈来愈系统化,也代表著萌的活力正在衰退。事实上,当萌系作品愈来愈多,但新的元素愈来愈少的时候,就代表萌已愈来愈走入窄巷。组合可以千变万化,但元素本身却没有新的发展。换句话说,现在玩的萌元素已开始老调重弹,只不过是利用不同的配搭来制作一点新鲜感而已。
萌的流派基本上已经定下来,而acg经常玩的也主要环绕这些王道题材,只是用配菜的转换来区分而已。一般而言,萌的元素可分成以下数类:
身份
例如青梅竹马(toheart神岸明)、魔女(反叛的鲁鲁修cc)、女仆(魔力女管家麻幌)、老师(haylesson一文字睦月)、义妹(dao朝仓音梦)、巫女(神无月巫女姬子)、妖精(罗得岛
关于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