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2章 稚手传薪,山海共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巨大的伞,投下斑驳的影子。路上遇到几个放牛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车,都挥着鞭子打招呼,嘴里喊着“中国朋友”。

    nbsp“爸,你看那边!”李悦指着远处的一片农田,田里种着的正是“中埃1号”大豆,绿油油的豆苗已经长到膝盖高,几个农民正在田里除草,腰间挂着的水壶上印着“中非合作”的字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那是去年咱们帮村里种的示范田,”李渊放慢车速,“今年他们自己扩大了种植面积,还组建了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和肥料,统一销售。上个月老村长说,今年的大豆能让村里每户多收入两百美元。”

    nbsp李悦拿出手机,对着农田拍照,镜头里的豆苗在风中摇曳,像是一片绿色的波浪。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她去北京郊区的农场,她也是这样拿着相机,拍田里的小麦,那时李渊还笑着说,等她长大了,带她去看更广阔的田野。现在她真的看到了,比想象中还要辽阔,还要温暖。

    nbsp到了村里,老村长早已在村口等候,手里还提着一篮刚摘的芒果,表皮泛着金黄的光泽。“李教授,悦悦!”老村长握住李渊的手,力道很大,掌心的老茧磨得人发疼,“快到家里坐,我让老伴煮了咖啡。”

    nbsp李悦跟着他们走进老村长的家,土坯房已经改成了砖房,屋里摆着的电视和电风扇,都是中国援建项目赠送的。墙上挂着一张合影,是去年老村长的孙子考上大学时拍的,照片里李阳也在,正帮着把录取通知书举到镜头前。

    nbsp“悦悦,听说你会拉琴?”老村长的老伴端着咖啡走进来,笑着说,“村里的孩子都爱听音乐,晚上要是有空,能不能去广场上拉给他们听听?”

    nbsp李悦立刻点头:“当然可以!我还想向村里的老艺人学鼓乐呢,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教我。”

    nbsp“愿意!怎么不愿意!”老村长放下咖啡杯,起身往外走,“我这就去叫他们,老巴鲁的葫芦琴拉得最好,还有他儿子,打鼓打得特别棒!”

    nbsp傍晚的村广场渐渐热闹起来,几个老艺人坐在树下,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乐器——有葫芦做的琴,有兽皮蒙的鼓,还有用竹子做的笛子。李悦抱着小提琴坐在他们中间,先拉了一段《茉莉花》,悠扬的旋律刚起,周围的村民就安静下来,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她手里的琴。

    nbsp拉完后,老艺人巴鲁拿起葫芦琴,拉了一段当地的传统乐曲,旋律辽阔苍凉,像是在诉说草原上的故事。李悦仔细听着,手指在琴弦上轻轻跟着比划,等巴鲁拉完,她试着把两段旋律结合起来,葫芦琴的苍凉和小提琴的温婉交织在一起,竟格外和谐。

    nbsp“好!”村民们立刻鼓掌,几个孩子还围着他们跳起舞来。李阳和那几个当地学生也来了,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数据记录本,看到这一幕,也跟着鼓起掌来。

    nbsp李渊和苏瑶站在人群外,看着孩子们的身影,相视而笑。苏瑶靠在李渊肩上,轻声说:“你看,咱们的孩子,也成了中非友谊的桥梁了。”

    nbsp李渊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是啊,就像咱们种的大豆,把根扎在这里,慢慢长出枝叶,结出果实,一代一代传下去。”

    nbsp夜色渐深,广场上的篝火还在燃烧,琴声和歌声在草原上回荡,飘向远处的奥莫河,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李阳蹲在篝火边,给学生们讲解智能灌溉系统的原理,笔记本上画满了示意图;李悦坐在老艺人身边,跟着学打鼓,鼓点越来越稳,渐渐和琴声合上了拍。

    nbsp李渊和苏瑶走在回示范中心的路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远处的试验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像是一片安静的海洋。苏瑶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你看,那颗星星,和咱们第一次来非洲时看到的一样亮。”

    nbsp李渊抬头,星光落在他眼里,像是映着岁月的痕迹。“是啊,”他轻声说,“那时候咱们还不知道,能在这里种出高产大豆,能让孩子们也爱上这片土地。现在想想,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nbsp两人继续往前走,脚步声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奥莫河的流水声在耳边回荡,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和爱的故事。李渊、苏瑶和他们的孩子们,就像这草原上的种子,在非洲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用知识和热情,浇灌出跨越山海的友谊之花。这些花,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绽放,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也永远铭记在中非人民的心中。

    喜欢。

第1692章 稚手传薪,山海共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