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金线续新章 田野间的传承与山海外的回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nbsp:金线续新章:田野间的传承与山海外的回响
nbsp埃塞俄比亚阿达玛光伏电站的晨光,总带着几分草原特有的清透。李阳天还没亮就醒了,轻手轻脚地摸出枕头下的《非洲农业土壤图谱》,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翻到折角的一页——那是关于光伏板下耐阴作物种植的章节,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还夹着几张他手绘的橡胶林与光伏板共生的草图。
nbsp“醒这么早?”李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端着两杯热咖啡,杯壁上还沾着刚煮好的热气。他把咖啡递给李阳,目光落在书页上,“还在琢磨板下种植的事?”
nbsp李阳接过咖啡,指尖传来的暖意顺着喉咙滑进心里:“爸,我昨天跟阿贝聊了,他说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民都愿意试试,就是担心种出来的作物卖不出去。咱们能不能跟国内的农产品电商合作,把这里的蔬菜、豆类卖到中国去?”
nbsp李渊笑着点头,从背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早给你准备好了。这是我跟国内‘农联易购平台的合作意向书,他们已经同意开辟‘中非金线农产品专区,只要咱们的产品质量达标,就能直接对接国内市场。”
nbsp父子俩正说着,门外传来李悦清脆的喊声:“爸爸,哥哥!妈妈说今天要带我们去看牧民新村,还要教小朋友画画呢!”
nbsp两人起身出门,看到苏瑶正帮李悦整理画板背带,身上穿的还是昨天那套深蓝色工装,只是领口别了枚小小的中国结——那是李悦去年亲手编的,苏瑶走到哪儿带到哪儿。“阳阳的种植方案,我已经跟当地农业部门沟通过了,他们愿意提供土地勘测支持,还会组织村民参加种植培训。”苏瑶一边说,一边把一份打印好的培训计划递给李阳,“你看看,这是初步的课程安排,需要调整的地方咱们再商量。”
nbsp李阳接过计划,看到上面不仅有中国农业专家的授课时间,还有当地老农户的经验分享环节,眼眶微微发热。他知道,这份计划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父母熬夜打磨出来的——他们从来不会直接替他铺路,却总会在他需要的时候,递上最坚实的支撑。
nbsp一行人驱车前往牧民新村时,草原上的晨雾还没散尽。远远望去,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新房整齐排列,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晨光中闪着微光,村口的水井旁,几个牧民正用中文跟中国援建队的工人打招呼。
nbsp“以前我们住的是茅草屋,雨季漏雨,旱季缺水。”陪同的当地官员穆罕默德指着新房,语气里满是感激,“是中国朋友帮我们建了新村,还打了水井,通了电网,现在我们不仅能用上稳定的电,还能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挣钱,孩子们也能去新学校读书了。”
nbsp走进新村小学,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李悦抱着画板跑进去,立刻被一群黑皮肤的小朋友围了起来。她打开画板,拿出彩笔,笑着说:“我教你们画中国的熊猫,你们教我画非洲的长颈鹿好不好?”
nbsp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叫好,小手里的彩笔在画纸上飞舞起来。不一会儿,一张画满熊猫、长颈鹿、光伏板和橡胶树的“中非友谊图”就完成了。李悦把画送给校长,校长小心翼翼地把它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笑着说:“这是我们学校最珍贵的礼物,以后要让每一届学生都看看,中国和非洲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nbsp与此同时,李阳跟着穆罕默德来到新村旁边的试验田。几名中国农业专家正在给村民讲解耐阴作物的种植技巧,李阳蹲下身,接过专家递来的幼苗,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栽种:“这个是中国的优质大豆品种,耐阴耐旱,产量高,而且富含蛋白质,种出来不仅能自己吃,还能卖给中国的超市。”
nbsp村民们听得认真,不时提出问题。有个叫卡玛的老人,拉着李阳的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小伙子,我们信你!去年你爸爸教我们种的蔬菜,让我们赚了不少钱,今年我们还跟着你种!”
nbsp李阳心里一暖,想起去年第一次跟着李渊来村里时,卡玛老人还对他们的种植技术半信半疑。后来看到蔬菜丰收,赚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老人才彻底放下顾虑,成了他们最坚定的支持者。他突然明白,所谓“金线”,从来不是冷冰冰的项目条款,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信任与情谊。
nbsp中午时分,苏瑶接到国内项目组的电话,说有一批新的光伏设备已经运到港口,需要派人去对接。挂了电话,她有些歉意地看着孩子们:“妈妈下午要去港口,不能陪你们了。”
<
第1688章 金线续新章 田野间的传承与山海外的回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