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6章 金线映初心:山海相连的守护与传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nbsp:金线映初心:山海相连的守护与传承

    nbsp非洲某国,卡鲁河畔的晨光刚漫过棕榈树梢,李渊便踩着露水钻进了橡胶种植园。胶农们黝黑的脸上挂着笑意,见他来,纷纷用带着当地口音的中文打招呼:“李工,今天的胶乳质量又稳了!”

    nbsp李渊笑着点头,手指抚过橡胶树身上整齐的割胶线——这些由中国团队设计的“螺旋式割胶法”,比当地传统方式能多产30%的胶乳,还能保护树干不受损伤。他蹲下身,接过胶农递来的取样杯,对着晨光晃了晃,乳白色的胶乳里没有一丝杂质,心里踏实了不少。

    nbsp“老周,设备运行怎么样?”李渊拨通国内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立刻跳出周明熟悉的脸。周明是他在“中非金线”项目组的老搭档,此刻正坐在国内工厂的监控室里,身后的大屏上满是非洲种植园的实时数据。

    nbsp“一切正常,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压力传感器,我让技术部换了个新批次的,耐温性更好,非洲中午的高温应该扛得住。”周明说着,调出一组曲线图表,“你看,这是近一个月的胶乳产量趋势,稳中有升,等下个月新的烘干设备一到,加工效率还能再提15%。”

    nbsp李渊望着屏幕上平滑上扬的曲线,想起五年前刚到这里的场景——那时的卡鲁河两岸还是一片荒坡,当地村民靠砍树烧炭为生,雨季一来,河水泛滥,冲走了不少茅草屋。如今,种植园里的橡胶树成了“摇钱树”,河畔建起了现代化的胶乳加工厂,村里的孩子能在新盖的学校里学中文,妇女们在加工厂的包装车间上班,每月能拿到比以前种地多三倍的工资。

    nbsp“对了,苏瑶那边有消息吗?”周明突然话锋一转,眼底带着几分调侃,“你家‘总指挥这次去埃塞俄比亚谈光伏项目,据说又拿下个大单?”

    nbsp李渊嘴角忍不住上扬。苏瑶作为项目组的商务负责人,这些年跑遍了非洲十几个国家,从坦赞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到肯尼亚的光伏电站建设,到处都有她的身影。上次视频,苏瑶还兴奋地跟他说,埃塞俄比亚的光伏项目建成后,能解决周边三个州的用电问题,当地牧民再也不用靠煤油灯照明了。

    nbsp“昨天跟她通了电话,说项目签约很顺利,就是那边温差大,让她多带件外套。”李渊的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牵挂,“孩子们呢?阳阳的中考成绩出来没?”

    nbsp“刚跟嫂子聊完,阳阳考了全市前五十,悦悦的绘画比赛还拿了一等奖,画的就是你跟她讲的卡鲁河风光,老师说有‘中非融合的灵气呢!”周明说着,把手机镜头转向旁边的办公桌,上面摆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李渊和苏瑶在非洲项目现场的合影,另一张是李阳和李悦在学校门口的笑脸。

    nbsp挂了电话,李渊沿着种植园的小路往加工厂走。路过村口时,看到几个孩子在新修的篮球场上打球,其中一个穿红色运动服的小男孩,正是当地胶农阿莫的儿子卡姆。卡姆看到李渊,抱着篮球跑过来,用流利的中文说:“李叔叔,你上次教我的投篮姿势,我昨天投进了三个三分球!”

    nbsp“不错啊,下次我带个新篮球过来,咱们再比一场。”李渊揉了揉卡姆的头,想起去年卡姆发烧,苏瑶特意从国内带的退烧药,还有李悦画的卡通画——画里的卡姆抱着篮球,旁边站着黄皮肤、黑皮肤的小朋友,背景是非洲的草原和中国的长城。

    nbsp走进加工厂,车间里的机器嗡嗡作响,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分拣、过滤、烘干设备。厂长马库斯是当地大学的农业专业毕业生,五年前跟着李渊一起学习胶乳加工技术,如今已经能独立管理整个工厂。

    nbsp“李工,你看这批胶乳的烘干度,已经达到出口标准了。”马库斯拿着检测报告走过来,脸上满是自豪,“昨天有个欧洲的采购商来考察,说我们的橡胶质量比东南亚的还好,想跟我们长期合作。”

第1686章 金线映初心:山海相连的守护与传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