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邮筒生花,岁月缝新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nbsp邮筒生花,岁月缝新痕
nbsp晨露在老槐树的叶片上滚了三圈,李渊终于将最后一片槐花瓣从邮筒的投信口拂去。新刷的军绿色漆料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侧面那朵亲手刻的槐花,纹路里还沾着点昨夜未干的漆,像刚从枝头摘下来,带着鲜活的湿气。
nbsp“爸,张主任来啦!”李阳背着书包从楼道里跑出来,校服领口别着的红领巾被风掀起一角,扫过邮筒崭新的铁皮,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身后跟着社区主任张涛,手里拿着个红色的验收本,身后还跟着两个扛着新邮筒的工人——显然是做好了“不合格就换”的准备。
nbsp李渊直起身,指腹在邮筒侧面的槐花刻痕上轻轻蹭了蹭。这三天他几乎泡在槐树下,拆零件时被生锈的铁皮划破手指,焊底座时被火星烫了胳膊,苏瑶给他涂碘伏时嗔怪“比在部队修枪还上心”,他却只是笑——枪守护的是家国,这邮筒守护的是院里几十户人家的念想,一样重。
nbsp“张主任,您看看。”李渊往旁边退了半步,露出邮筒全貌。投信口的弹簧换了新的,轻轻一按便“咔哒”作响,清脆得像小时候家里的闹钟;底部加了层不锈钢滤网,再不怕淤泥堵塞;最特别的是侧面那朵槐花,在晨光里纹路分明,竟比真花多了几分筋骨。
nbsp张涛绕着邮筒转了两圈,手指敲了敲铁皮,又俯身看了看底座的焊点,最后停在那朵槐花刻痕前,突然笑了:“老李,你这哪是修邮筒,是给它雕了朵花啊。”他在验收本上签了字,撕下联交给李渊,“合格了!这邮筒啊,就拜托你多照看了。”
nbsp工人扛着新邮筒往回走,李阳凑到李渊身边,踮脚摸着邮筒上的槐花:“爸,你刻得比美术老师画的还好!”他忽然从书包里掏出个信封,塞进投信口,“我把给笔友的信寄出去啦,就当给新邮筒开张!”
nbsp信封滑进邮筒的声音闷闷的,像颗石子落进了时光的潭。李渊想起二十年前,他在西藏哨所收到的第一封家书,也是这样的牛皮纸信封,苏瑶在背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旁边写着“李阳会叫爸爸了”。那时的邮筒是绿色的铁皮塔,立在雪山脚下,每次取信都要走两里地,可那封信被他翻来覆去看了三个月,边角磨得起了毛。
nbsp“爸,老兵座谈会要迟到了!”李阳拽着他的衣角往社区服务中心跑,红领巾在晨光里飘得像面小旗。
nbsp座谈会设在社区活动室,十几位老兵坐在长桌旁,有穿着褪色军装的,有戴着旧军帽的,还有位拄着拐杖的老英雄,胸前的军功章在灯光下闪着光。李渊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正好能看见老槐树下的邮筒,军绿色的身影在槐花的白里,像幅安静的画。
nbsp“下面请李渊同志讲讲!”张涛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李渊站起身,看着满屋的白发与皱纹,忽然想起在边境与战友们围坐的夜晚,那时他们也这样聊家常,只是话题里总带着硝烟味,不像现在,空气里都是槐花的甜。
nbsp“我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李渊的声音很稳,像他握枪时的手,“就想说,咱当兵的,保家卫国是本分,可脱下军装回家,能给孩子修修自行车,给邻居换换灯泡,守着这邮筒等家书,也是咱的本分。”他指了指窗外,“那邮筒刚修好,上面刻了朵槐花,是我爱人当年总画在信封上的。我想,咱守的不仅是国,更是这槐树下的日子,是孩子们能在邮筒前蹦跳的安稳。”
nbsp掌声响起来时,李渊看见老英雄抹了抹眼角。他坐下时,邻座的老兵递过来块水果糖:“说得好!我那口子当年给我寄信,也总夹片槐树叶,说让我闻闻家的味儿。”
nbsp座谈会结束时,苏瑶带着李悦来接他。小女儿举着朵槐花,非要别在他胸前的口袋上:“老师说,英雄都要戴花。
第283章 邮筒生花,岁月缝新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