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9章 槐荫叠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里塞了把蒲扇,扇面上的荷花被虫蛀了几个洞,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鲜亮,“搭扣修好了?我那木箱总算能合上了,里面的老棉袄盼着过冬呢。”

    nbsp李渊把铜搭扣放在桌上,拿起螺丝刀给木箱拧螺丝。箱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照片,是穿军装的年轻人和梳麻花辫的姑娘,背景里的老槐树还没现在一半粗。“这是您和赵爷爷?”他轻声问。

    nbsp赵奶奶眯起眼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是啊,这是他刚从部队回来那年拍的,就在你家那棵槐树下。”她指着照片里的年轻人,“他那时候也爱修东西,家里的闹钟、收音机,坏了都是他捣鼓好的。”

    nbsp药罐里的药香漫出来,混着屋里的樟木味,像浸了岁月的酒。李渊想起自己刚转业时,赵爷爷还在,总蹲在老槐树下看他修东西,说“部队里练的不止是枪法,还有心气”。老人走的那年冬天,槐花开得非常的晚,像是在等谁。

    nbsp“药凉得差不多了,”苏瑶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我给您盛出来,今天加了点红糖,不那么苦。”她往赵奶奶手里塞了块薄荷糖,“喝药前含着,能压苦味。”

    nbsp赵奶奶接过糖,糖纸在手里捏出褶皱:“还是小苏细心,比我那丫头强。”她忽然拉过李渊的手,往他掌心塞了个布包,“这是老头子留下的怀表,你帮我修修,走不动了,我想听听滴答声。”

    nbsp布包是深蓝色的,上面绣着颗五角星,针脚歪歪扭扭的,是赵奶奶年轻时绣的。怀表的外壳已经氧化发黑,打开时“咔哒”一声,里面的齿轮锈成了团。李渊用镊子夹起个小齿轮,忽然发现齿轮上刻着个小小的“赵”字——是赵爷爷自己刻的。

    nbsp“三天后来取,”他把怀表放进工具包,“保证走得比以前准。”

    nbsp赵奶奶笑了,眼角的泪混着皱纹里的光:“我就信你,跟信老头子似的。”她望着窗外的老槐树,“你看这树,一年年的,比人靠谱,开花结果从不误时。”

    nbsp离开时,苏瑶往赵奶奶的竹篮里放了把刚摘的紫苏叶:“烧鱼时放几片,去腥。”她拉着李渊的手穿过小院,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枪、握工具磨出的,却比任何钻戒都让她安心。

    nbsp阳光透过槐树叶落在两人手上,像撒了层金粉。李渊忽然想起赵爷爷说的,日子就像修怀表,齿轮得一个个对好,急不得,慌不得,才能走得准。他和苏瑶的日子,不就是这样吗?从枪林弹雨到柴米油盐,从生疏到默契,像槐树叶叠着树叶,慢慢铺成了荫。

    nbsp四、灯影摇花

    nbsp傍晚去车站接李阳时,李渊特意买了串糖葫芦,山楂上的糖衣在夕阳下亮得像琥珀。候车室的广播里放着舒缓的音乐,穿军装的年轻人背着背包匆匆走过,让他想起自己当年退伍的样子——也是这样,背着个旧包,站在陌生的站台,心里揣着忐忑和期待。

    nbsp“爸!”李阳背着个巨大的登山包冲过来,迷彩服的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棉布衫,领口的槐花绣得歪歪扭扭,是苏瑶的手艺。“我可想吃你做的槐花饼了!”他抢过糖葫芦咬了一大口,糖渣掉在衣襟上,像撒了把碎糖。

    nbsp李渊接过他的登山包,分量沉得像装了块石头。“里面塞了啥?”他掂了掂,“炮弹啊?”

    nbsp“是夏令营发的纪念品,”李阳献宝似的掏出个木雕,“你看这小槐树,我跟当地的老木匠学刻的,像不像咱家那棵?”

    nbsp木雕的树干歪歪扭扭,树枝上挂着朵槐花,花瓣刻得像五角星。李渊摸了摸木雕的纹路,指尖能感受到儿子用力的痕迹——和他当年刻第一支木簪时一样,生涩却认真比爸刻的有劲儿。”

    nbsp回家的路上,李阳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说夏令营的靶场比部队的还大,说教射击的教官听说他爸是兵王,非要跟他掰手腕你当年是不是真能一个打十个?”他忽然停下脚步,眼睛亮晶晶的。

    nbsp李渊望着儿子被夕阳拉长的影子,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带李阳去公园,他也是这样仰着头问:“爸,你是不是nbspsuperhero?”那时他只笑了笑,现在却想说,最厉害的不是打十个,是守着一个家。

    nbsp“回家给你妈说去,”他揉了揉李阳的头发,“她准得说你瞎吹牛。”

    nbsp巷口的老槐树下,苏瑶和李悦正摆桌子。张大爷搬来了他的半导体,里面放着豫剧,王婶端来了刚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像团云。看见李渊父子,李悦举着画板喊:“哥,你看我画的全家福!”

    nbsp画板上,四个人站在槐树下,手牵着手,每个人的头顶都飘着朵槐花。李阳凑过去看,忽然指着画里的李渊:“爸,你怎么没戴军功章?”

    nbsp李渊接过画板,用手指描了描画里的槐花:“军功章哪有你们重要。”他把李阳刻的小槐树放在桌上,和苏瑶绣的槐花布、李悦画的槐花图摆在一起,像个小小的槐花展。

    nbsp夜色漫上来时,槐树下的灯亮了。灯泡是李渊换的节能款,光却暖得像太阳,照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光。张大爷的豫剧换了段《花木兰》,王婶给孩子们分着馒头,苏瑶靠在李渊的肩上,闻着他身上的槐花香——那是早上赵奶奶家的药香、老陈的旧书味、还有工具箱里的铜锈味,混在一起,成了家的味道。

    nbsp“爸,”李阳咬着馒头问,“你说咱家的槐树明年能结槐角不?”

    nbsp李渊望着树上的花,忽然觉得,结不结槐角都没关系。这树早已不是树了,是他和苏瑶的媒人,是孩子们的玩伴,是街坊们的念想,是光阴里的记时器,一圈圈,一年年,把日子绕成了诗。

    nbsp灯影里,老槐树的叶子轻轻摇,像在说:慢慢来,都在呢。

    喜欢。

第1469章 槐荫叠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