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谋不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足以窒息的风景,往往透着绝望。
nbsp未感绝望,全因尚有退路,待真正融入其中必会心生恐惧,无不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nbsp这也便是“敬畏”的由来。
nbsp齐麟曾独自进入过长白山幽境,那时的他只为寻“道”,却也压根就不知“道”为何物...
nbsp他想不明白师祖凌霄子为何会择此处生息,更好奇在师祖之前是否还有先人足迹。
nbsp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找到“凌霄派”,反被眼前雄壮风景所迷,渐渐深入。
nbsp待他回神,山雪似与天际相连,雪是云,云是雪,所处之地如一个巨大铜盆倒扣,天池映着天色,深蓝幽闭,隔世独存。
nbsp只是,被铜盆扣住的地方没有无尽黑暗,盆底亦成了天镜。
nbsp或许,此处已是仙界,若非仙界又怎有伸手可触天的感觉?
nbsp或许,他不该来此,莫名的强压似在微微撕裂着他的身体,胸闷脚沉。
nbsp男人在感到脚沉时,也意味着身体临近极限,所谓“男怕肿脚,女怕肿脸”也是这个道理。
nbsp他想逃离,却又寻不到来路,来路在雄壮的景色下似也悄然匿迹。
nbsp每处深凹的山岩皆像来路,每处林木末端也都像是出路。
nbsp可,真的是吗?
nbsp他拖着沉重的身子,先后寻了不下十处,又屡屡折返,加剧着内心的恐怖。
nbsp这就好比有数十处生路,当你走过十几处后,原以为的生路又皆是死路,试问,谁能不绝望?
nbsp身临绝景必绝望,那也是人类难以窥探和踏入的地方。
nbsp那时的齐麟就无比绝望,他施展不了轻功,甚至就连走动也逐渐成了奢侈。
nbsp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而他的祈祷对象又唯有师祖凌霄子。
nbsp若非一只雪白鹰隼当空长啸,在不断盘旋间指引出了来时的路,他还真就要葬身在长白山深处。
nbsp从那之后,他有了敬畏之心,亦开始相信“承负”一说。
nbsp有人可能就会问了,何为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后,又如何?
nbsp事实上,敬畏之心恰又是一个临界点,有了临界点后,人才是人,人才不是魔。
nbsp说直白一点,就是凡事有个极限,超越极限后自己都会谴责自己不该再继续下去。
nbsp由此可见,敬畏之心是何等重要,如一道深藏在心的沟壑,永远跨不过。
nbsp然,道家的“承负”又与佛家的因果不同,却又常被人混淆。
nbsp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道家的“承负”讲究的是天、地、人道之间的一种循环逻辑,前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后人的命运和发展。
nbsp初看,还真和佛家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且报应可以跨越生死轮回”是一个道理。
nbsp但,佛家终是浅薄了些,道家的“承负”,不仅涉及到个人,还包括天下和宇宙的和谐。
nbsp什么意思呢,就是处处是“道”,皆可修行。
nbsp——非形式上的吃斋念佛,非表面上的清心寡欲;只需坚守己身,积德行善,无论任何职业和任何人皆可成“道”。
nbsp这也正是关羽为何能成神成圣的原因,当然从古至今成神成圣者多如牛毛,他们静淌在华夏五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亦被百姓熟知。
nbsp若参考关羽,似也更能解释得通不设限、不单一的寻“道”之路了。
nbsp关羽不仅不是和尚,也不吃斋念佛,他只是守住了忠义二字,诠释了忠义二字,便可位列仙班。
nbsp正因他那般做了,其行为才影响后世深远,被尊为“关圣帝君”。
nbsp当,人们提起“忠义”二字时,免不了会提及到关羽,这就是最重要的意义。
nbsp在忠义面前,关羽就是榜样和原型,不至于后人无法形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nbsp即便,普通人没有关羽之能,只是一员外郎或书生,其秉承的精神和思想也能造福后人,流传百世。
nbsp那么,道家既相信修行得道,又为何不讲轮回转世呢?
nbsp这可就是有关于宇宙循环的大智慧了,在《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庄生晓梦。
nbsp其故事内容倒也简单,庄子梦蝶,醒后发现自己还是自己,于是在他脑海中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呢?
nbsp读起来可能有些绕口,其实就是“人蝶共化”,从蝴蝶的角度来说,庄子是梦;从庄子的角度来说,蝴蝶是梦,简直傻傻分不清楚。
nbsp这也透露出了道家的一种理念,那便是不同的物种是可以互化的,人死后埋入地下,身体化为有机成分或为土木金石的魂魄成份,这也是为何会说土木金石也通人性的原因。
nbsp比如,某人会觉得身上带的美玉和首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或对哪块石头情有独钟,总觉得这些死物很懂自己,会有冷暖变化等。
第123章 大谋不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