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章 硝烟后的沉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淬火行动”的枪炮声渐渐平息,但矿洞指挥中心内的忙碌并未随之结束,而是转入了一种同样紧张却更加沉静的节奏——战后总结与复盘。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再是硝烟味,而是浓重的墨水和纸张气味,以及一种混合着疲惫、反思与沉重责任的氛围。

    nbsp初步的战果与伤亡统计报表被不断送来,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逝去与鲜血的代价。参谋们埋首于案前,根据各部队上报的战斗详报、后勤消耗清单以及情报部门提供的敌情变化,开始绘制详细的战斗经过图、撰写初步的战斗总结报告。

    nbsp李云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那条抗议般阵阵刺痛的伤腿,强行让自己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他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需要知道,他参与筹划的这场进攻,到底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又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nbsp他亲自与主攻师的师长、甚至几个一线团营长通了电话,不是听取笼统的汇报,而是追问具体的细节:

    nbsp“爆破组是怎么接近那个暗堡的?遇到了什么困难?”nbsp“炮火延伸和步兵冲击的衔接,实际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出现误伤或者脱节?”nbsp“撤退时哪个环节压力最大?敌军追击的力度和方式如何?”nbsp“基层指挥员对预案的评价是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是纸上谈兵?”

    nbsp他问得极其仔细,甚至有些苛刻,电话那头的指挥员们往往需要回忆很久才能回答。但没有人抱怨,都知道这位李副处长问这些不是为了追究责任,而是为了下一次能少死些人。

    nbsp大量的信息汇聚到李云龙这里,他在脑海中、在地图上、在草稿纸上,一点点重构出战斗的全貌。成功的经验被提炼出来: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一点确实形成了突破;精心规划的炮火准备有效压制了敌军;快打快撤的原则避免了被敌军重兵粘住。

    nbsp但暴露出的问题更多,也更刺痛人心:

    nbsp·nbsp敌军的适应能力超乎预期:nbsp他们迅速释放烟幕遮蔽观察,炮兵反击精准猛烈,预备队调动迅速,说明其指挥通讯系统和战术素养极高。

    nbsp·nbsp通讯滞后严重:nbsp一线情况变化快,但请示汇报流程长,往往错过最佳战机。连排级无线电台的缺乏是致命短板。

    nbsp·nbsp攻坚手段依然不足:nbsp面对坚固工事,尤其是突然出现的坦克,缺乏有效的直射火力和反装甲手段,往往需要战士付出巨大牺牲用炸药包和生命去填补。

    nbsp·nbsp后勤保障极限承压:nbsp短时间高强度的战斗对弹药消耗极大,伤员后送在敌炮火下极其困难,影响了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士气。

    nbsp·nbsp协同仍有脱节:nbsp步炮之间、主攻与佯攻部队之间、一线与二线之间,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仍会出现配合失误。

    nbsp这些问题,很多并非第一次出现,但在这次精心准备的进攻作战中,显得尤为突出和刺眼。

    nbsp李云龙的心情沉重。他意识到,“淬火行动”更像是一次对自身实力和敌军水平的清醒检验。它证明了志愿军有能力发起团级规模的战术进攻,但也清晰地揭示了在装备、技术、后勤等方面与现代化强敌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并非单靠勇气和战术奇谋就能轻易弥补。

    nbsp数天后,一份

第448章 硝烟后的沉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