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3章 矿洞中的思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吉普车在覆雪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每一次震动都精准地敲打在李云龙的伤腿上,带来一阵阵酸麻胀痛。他咬紧牙关,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但目光始终投向窗外。沿途的景象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荒无人烟的山岭,开始出现更多军事活动的痕迹:伪装网覆盖的物资堆放点、牵着骡马行进的运输队、以及更多利用山体巧妙构筑的掩体和工事。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似乎也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紧张有序的备战气氛。

    nbsp车子最终驶入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山谷,入口处设有严密的明哨暗哨,检查了司机的证件和李云龙的文件袋后才予以放行。山谷内部别有洞天,沿着山体开凿出了大大小小的洞口,有的挂着帆布帘子,有的则加固了木料和钢筋,隐约能听到发电机低沉的轰鸣声和电报滴滴答答的声响。

    nbsp吉普车在一个较大的洞口前停下,洞口上方用白灰简单地刷着“研究室”三个字。司机搀扶着李云龙下车,将双拐递给他。李云龙拄着拐,艰难地站稳,深吸了一口冰冷而带着机油和煤炭味道的空气。

    nbsp他被引着走进矿洞。里面比想象中要宽敞许多,但光线昏暗,依靠着挂在岩壁上的电灯和摇曳的马灯照明。空气流通不畅,混合着烟草、汗味、纸张和地下潮气的复杂味道。洞壁裸露着岩石的纹理,不时有细小的碎石屑落下。巨大的原木支撑着顶棚,给人一种沉重而坚固的感觉。

    nbsp洞里被隔成了几个区域,用帆布或者简陋的木板分开。可以看到一些穿着军装的人伏在简陋的木桌上,就着昏暗的灯光查阅文件、书写材料或者低声讨论。电话铃声偶尔响起,接着便是急促的对话声。这里没有前线野战医院的死亡气息,却弥漫着另一种形式的紧张和专注——一种大脑高速运转带来的无形压力。

    nbsp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卷气的中年军人迎了上来,他是研究室的副主任,姓吴。他热情地与李云龙握手(小心地避开了他拄拐的手),语气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客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李云龙同志,欢迎欢迎!早就听说你要来,我们这儿就缺你这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同志!快,这边请,你的住处和工作台都安排好了。”

    nbsp吴主任引着李云龙来到矿洞深处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这里用木板隔出了一个小单间,里面只有一张行军床、一张旧桌子和一把椅子,条件简陋,但至少有了私密空间。隔壁就是一个稍大的工作区,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堆满了各种地图、文件、书籍和稿纸,几个研究员正埋头工作。

    nbsp“条件艰苦,李研究员多担待。”吴主任扶了扶眼镜,“你的伤怎么样?需要先休息一下吗?”

    nbsp“不用,直接开始工作吧。”李云龙摇摇头,他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里的一切。

    nbsp吴主任点点头,似乎很欣赏这种态度。他简要介绍了一下研究室的情况:这里主要负责收集分析前线战报、研究敌军战术装备特点、总结我军作战经验教训、并提出战术改进建议。成员构成复杂,有像他这样从军事院校调来的理论教员,有从部队选拔上来的有文化的参谋,也有像李云龙这样因伤暂时无法上一线、但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员。

    nbsp“你的那份阻击战总结,首长们高度重视,已经作为重要参考资料下发各部队学习了。”吴主任说着,从一堆文件中找出一份油印的材料,正是李云龙那字迹歪斜的原始报告的打印整理版,上面还加了一些批注,“我们最近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应对美军的地空火力优势和装甲突击,你的经验非常宝贵。”

    nbsp接着,吴主任抱来一大摞材料放在李云龙的桌上:最新的敌情通报、各部队上报的战斗总结(有的极其简略,有的相对详细)、缴获的敌军装备说明书(附带着潦草的中文翻译)、甚至还有一些国外军事杂志的片段(不知从何种渠道得来)。资料浩如烟海,却又杂乱无章。

    nbsp“李研究员你先熟悉一下情况,看看这些材料。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和大家讨论。”

第433章 矿洞中的思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