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1章 旌旗南指伏孽龙(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戚继光将当年成祖和前线将帅们的奏疏批阅一一予以摘录,上奏朱载坖,戚继光通过这些事例其实是想说明进攻安南的难处,作为当世名将,戚继光认为战胜安南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怎么避免这些非战斗减员。
nbsp戚继光在奏疏中向朱载坖坦陈:“大抵南蛮与北狄不同,蛮性阴柔,倚山为军,来则入山远避军,去则外出虏掠,如蝇蚋然,挥扇则飞散,收扇则复集,剿灭之甚难,且其地多瘴疠,中原之人惮入其地,未至固以怯畏,一入其地,气候不齐,蒸湿特甚,往往不战而死,既不可速战,又不可持久,所以自古用兵,难有大得志于南蛮者也。外藩烟瘴,以缅甸为甚,中土烟瘴,以广西为甚,连毗而及于滇黔粤东,瘴之名目不一,总之是炎方,郁热所蒸之毒气。征剿云南边境,云南、老挝等处,其地瘴气甚毒,进者必死,若不得已而征之,必须调各处土兵资以馈饷。”
nbsp戚继光认为,还是要征调当地的士卒来作战更好,毕竟当地的士卒们更加适应环境,能够适应卑湿潮热的环境,同时也要慎选出战的时间,一般来说,冬季是瘴疠比较轻的时候,这个时候从速进剿,是最合适不过的情况了,同时还要准备大量的对症药品,朝廷在缅甸已经试验了大量的药品,还是有一些有用的药品,能够治疗腹泻等疾病。
nbsp戚继光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官军一定要快,要迅速的将安南的反抗予以镇压下来,防止安南的散兵游勇给官军制造困难,这点也是朱载坖很注意的问题,在之前官军征讨安南的过程当中,瘴疠阻碍了官军平定叛乱,安南军队趁着瘴疠爆发和官军周旋,使得官军饱受其害。nbsp瘴疠也成为阻碍大明对安南进行直接统治的重要因素。
nbsp戚继光认为,如果朝廷再次征讨安南的话,那么动作一定要快,要迅速的解决安南的反抗,不能够将战事迁延,否则的话,一旦拖延到瘴疠爆发的话,官军就再次会蒙受惨重的损失,这点无论是戚继光还是朱载坖都是清楚的,为什么宣宗最后选择放弃交趾,再查阅了所有的资料后,朱载坖认为成山侯王通私自与安南的首领黎利议和之事,对于宣宗的打击是很大的。
nbsp朱载坖很清楚这件事情对于一个皇帝的打击,成山侯王通在没有朝廷命令和皇帝旨意的情况,就擅自和安南叛逆议和,而更加要命的是什么?是王通却获得了在场大多数将领同意议和的支持,nbsp原因也很简单:nbsp“诸将校以我军相持日久,且瘴疠时作,死亡甚多,遂从通议,与利连和而擅退兵”。
nbsp虽然朝廷时候严惩了王通,将其处斩,但是其影响是巨大的,即便是皇帝,也不得不考虑军心士气,当时的大明军队,已经在安南这个血肉磨坊中耗尽了锐气,再不从中撤出的话,官军恐怕无法维持了。所以戚继光建议朱载坖必须要从速用兵,以雷霆之势,彻底瓦解安南的抵抗,才能够建
第1951章 旌旗南指伏孽龙(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