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4章 谋定欲兴东岛兵(五)[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载坖也在准备移驾苏松,在移驾苏松之前朱载坖还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两淮食盐的问题,朱载坖之前已经命令庞尚鹏制定相关的政策了,按照朱载坖的想法,实施减价增斤制度,也就是增加盐引重量,降低食盐价格,庞尚鹏决定每引食盐增加三十五斤,但是食盐的最高限价要降低到二十五文每斤,同时对于各地的盐价也要比较,如果一个地方食用长芦盐要比淮盐便宜的话,那要调整盐价。
nbsp各地主管常平的官员要按月向朝廷奏报粮食、食盐、布匹等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物资价格,朝廷也要及时作出反应,保证物价相对平稳,同时对于现在大明各地的工场,应当怎么征收赋税,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nbsp朱载坖这次去苏松,也是要查看此事,其实有关工场的赋税,大明朝廷也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以王国光、庞尚鹏为代表的臣子们都认为应当向这些工场和工人征收赋税,原因也很简单,农民要向朝廷缴纳田赋,还是摊丁入亩之后的地丁银,但是城市的工场等却并没有向朝廷缴纳足够的赋税,这样就使得农民承担了过重的赋税,这显然是不合理。
nbsp朱载坖也是这么认为的,之前朱载坖之所以没有对这些工场征收赋税,最主要是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而且针对商业的赋税其实是存在的,主要是钞关和海关关税,还有所谓的市易之税,大明的工商业赋税征收还是非常之落后的,主要和前代的赋税政策是一致的,商旅征税的关市之赋、对土特产品征税的山泽之赋、对杂项收入征税的币余之赋。
nbsp朱载坖认为要改变这种赋税模式,减轻农民的负担,将赋税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农业税向工商业和海关关税转移,从而实现对于大明财政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虽然现在田赋收入已经不再是大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了,关税在大明朝廷财政收入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朝廷来说,不能只倚仗关税,对于工商业也要予以课税。
nbsp朱载坖准备在苏松等地实际查看之后与户部制定相关的赋税,同时采取各种措施继续限制土地兼并,经过朱载坖的开疆拓地和移民实边政策之后,大明的土地兼并问题有了缓解,但是并没有得以彻底解决此事,朱载坖始终关心的就是大明的土地兼并问题,朱载坖也指令户部利用税收还有其他的办法,限制土地兼并,保障朝廷和大明的稳定。
nbsp虽然土地兼并可以使得一些劳动力到城市中参与工商业生产,但是这个比例必须要在朝廷的严格控制之下,不能够出现大明的流民,这是朱载坖一直在不断防范的事情。
nbsp在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朱载坖移驾苏松,同时宣布在苏松视察大明水师操演,朱载坖携皇后、贵妃和两位公主,从南京出发,经镇江,游览了茅山之后,在护卫官军的护卫之下
第1934章 谋定欲兴东岛兵(五)[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