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1章 领先世界一百年的金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想到自己的身像会被印在所有的钱币和钱票上。

    然后随着天下人的事情,流入千家万户。

    朱载坖心里便是一阵火热。

    至于什么皇帝威严会被亵渎的小问题,已经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毕竟与之相比的可是自己被天下人知晓,天下黎庶都能知道他们的皇帝长什么样子。

    随之朱载坖就想到,凡新君即位内廷和礼部似乎都会为新君画一张衮冕服像。

    这岂不是赶巧了!

    正好就可以用自己即位后第一张衮冕服画像做钱币钱票的身像不就好了。

    甚至于。

    在昌平书院待过几年,思维被无形中开拓了很多的朱载坖,更是已经畅想了起来。

    那些新铸的钱币和钱票上,不光要有自己的身像,还得要清清楚楚的写着自己的年号。

    如此一来,自己不用花费任何功夫,就能让天下人知晓,就能以此深入人心。

    帝王之名,轻易便可取得。

    于是乎。

    朱载坖便愈发的热切起来。

    心中也基本对改立大明钱司的事情倾向于赞同。

    而高拱却是皱眉道:“朝廷改立钱司,铸造新币,将金银并入钱币之类,归于朝廷管辖,确为妥当之举。可新币铸造印以我朝皇帝陛下身像,而若将来新君即位,岂不是就要再铸新币,如此又会多一份火耗。”

    现在。

    高拱这位首辅已经开始思考铸造金银币的问题了。

    而他也忽略了,自己是不是应该支持改立钱司这件事。

    严绍庭当即笑着解释:“元辅有此疑惑,正是下官所言,改立户部宝钞提举司为钱司之后,朝廷更要于各省、府、县设金银铜行的原因。”

    高拱的眉头依旧是紧皱着。

    朝廷层面,将户部宝钞提举司改成大明钱司,这一条其实并不难。

    不过是将提举司换个名字,换一份职责罢了。

    可若是要在各省、府、县设立所谓金银铜行,无疑就是在地方上多出来一个官府衙门。

    这多出来的衙门,就要多出无数的职缺位置。

    当然这能让朝廷安排更多的人,但无疑也会增加朝廷对地方的治理成本。

    不过严绍庭却在解释着:“朝廷体制,各部司衙门,京师与地方,历来都是互相节制监察。钱法改制一事自然要遵循此理,户部宝钞提举司改为钱司,臣以为只可掌定金银铜币价比,铸造新币之权。而支存勾兑钱币之事,则应由各地金银铜行管辖,于地方开设行铺,官商军民可支存金银铜币于行铺,行铺开出金银铜票,约定应给行铺存付之息几何。”

    严绍庭说的很慢。

    而他所说的,也尽可能是在按照现代的中央金融体制来规划的。

    不过却也有所不同。

    就必须现在大明人若是要将钱存在金银铜行里,那就要给出一份利息才成,这一部分属于是管理费了。

    当然。

    在西方银行业发展之初,其实也是如此。

    高拱更是下意识的说道:“地方官商军民将金银铜钱存于……金银铜行……若此事当真要办,这名字还得改成一个朗朗上口的才成。”

    念叨了一下名字的事情。

    高拱这才继续说:“一地官商军民存于行铺之中,开始对应的钱票,便可从容方便带之别地于行铺之中取出。此般事情,前宋之时便已于蜀中所兴交子开始,如今朝廷要做这件事,只需要专门留意钱票防伪辩真即可。”

    见高拱越来越上道。

    严绍庭也愿意冲着对方拱手作揖,顺带着吹捧道:“元辅英明,钱司与金银铜行设立,除却能让朝廷掌握金银比价,稳定天下物价,更能方便天下人用钱,也方便商贾行贩四海。”

    高拱却是摇头道:“钱票一事好做,且一金值万钱,一银值千钱。寻常人便是不用钱票,随身带上几金几金,也足够行商之用。”

    严绍庭倒是有些惊讶高拱竟然能将金银铜币和金银铜票之间的关系看的这么清。

    毕竟一金就能价值万钱。

    钱票的存在是为了解决长途携带问题,那么只要带几两黄金,也就能满足大多数商贾做生意需要了。

    高拱这时候又说道:“老夫所顾虑的,是若要在各省、府、县都开设润物所说的金银铜行,则朝廷将多出一千余座衙门,其所用官吏便要多出近万。朝廷如今虽不缺官俸钱粮,但朝廷却也要为此多一份精力监察地方。”

    听明白了高拱的疑惑之后。

    严绍庭立马回答:“元辅放心,下官在设想之初,只将钱司与设立在两京内的金银铜行主事之事定为官身。钱司由户部并内阁、内廷三方监管,两京金银铜行则由两京户部管辖,每岁、每季、每月、每旬监察各地账目。”

    听着严绍庭的解释,高拱不时的皱起眉头,又不时的点点头。

    他随之点头道:“钱司有定价铸币之权,自当有三方监管。两京金银铜……”

    说到此处。

    高拱忽的停了下来。

    他看了看朱载坖,又笑着看向严绍庭。

    “不如就将这个金银铜行简称金行吧,如此一来,说起也顺口的多。”

    金行……

    严绍庭眉头挑动,心中却多了一份古怪的感触。

    银行一词大概会在今日因为高拱的一句话,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

    而金行二字,却恐怕要一直延续下去了。

    不过这也绝对符合中原人最朴素的价值观。

    毕竟金子总比银子更值钱。

    严绍庭想了不少。

    但高拱也就是随口一说,便继续说道:“两京金行为总,归于两京户部管辖,如此也方便地方上钱钞移送往来。再以钱票为证,允官商军民支取,如此确也方便行事。”

    说完后。

    高拱便笑吟吟的看向了现场唯一坐着的太子朱载坖。

    “殿下,这钱司与金行设想,倒是颇为好法。”

    朱载坖也是面露笑容。

    这当然是好法子了。

    毕竟自己的身像马上就能在即位之后,流入千家万户,受天下黎庶供奉。

    但在场的李春芳却愣住了。

    他目光凝重的看向高拱,眼底神色复杂无比。

    这怎么忽然间,老高竟然就开始赞同严绍庭提出的这个法子了。

    他也不多想想其中会不会包藏着严家的歹心?

    本着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原则。

    李春芳当即沉声说道:“殿下,户部宝钞提举司改为钱司,两京及地方设立金行,或为好事,利于新政。但国朝社稷之制,又岂能轻易更迭,今日不过是臣等与殿下合议严宾客所提之法,臣以为更应当交由朝廷官僚共议利弊。且,若两京及地方皆设金行,虽只有两京金行主事之人加官身官职,可天下府县千余之数,用人必将万余,如

第531章 领先世界一百年的金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