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0章 谁挖了我家祖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当下朝廷虽然能派出水师战船沿途护卫商船,可随着我朝开海的消息传至泰西诸国,往后恐怕海上商船必将日益增多,而我朝出海商船也会一日更比一日多,到时候水师不可能全数都派去护卫商船。

    “如此情形,那些逃向海外的倭寇及海盗,必然会去往更远的海路上伺机洗劫往来商船。这等情形,必然会影响我朝开海与诸国通商。

    老夫思来想去,唯有在海路沿途海岸要地,屯驻兵马,驻扎水师战船,时时出海清剿海上倭寇及海盗,时常捣毁海寇在海上岛屿老巢,才能确保我朝对外海路太平!”

    这是在解释,他为何准备上疏的原因。

    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大明对外通商的海路能够太平,不被驱赶下海的倭寇和海盗们袭扰。而胡宗宪又小声道:“自从老夫任职兵部,执掌东南五省平倭之事,加之润物提请得到皇上准允开海,东南商贾们便时常请人拜访老夫,希望朝廷能考虑到这事……”

    严绍庭皱眉深思。

    但心中却是生出笑意。

    这就是为了利益,大明朝的这些士绅商贾们,就能从固守中原王道,转为对外开海拓展。

    如同胡宗宪所说。

    若是朝廷光清剿东南倭寇,而没有自己推动老道长准允的嘉靖开海,这些士绅商贾恐怕还不会找到胡宗宪希望能推动这件事成形。

    而一切。

    都是为了利益。

    因为有了开海这件利益存在,所以这些士绅商贾可以放弃原来的所谓中原地大物博,而联合起来希望胡宗宪这位兵部尚书能上疏,让大明的兵马走出去。

    让大明走上对外殖民的路子?

    虽然历史证明殖民,并非可以万年长存的政策。

    但对外走出去,却同样证明乃是让国家强盛起来的不可或缺的法子。

    只是短暂的思考后。

    严绍庭便当即说道:“让朝廷兵马出海屯驻要地,恐怕会让朝中生出反对之声吧。”

    一旁。

    徐渭低着头,嘴角微微一笑。

    他可是知道,其实自家宾客是最为赞同让大明的兵马出海的。

    但显然,此刻如此说,就是希望胡宗宪能将底牌亮出来。

    果然。

    胡宗宪当即便说道:“虽有反对,但届时必然也会有更多人赞同此事。毕竟这是我朝与泰西诸国往来通商贸易,除了涉及地方海商的利益,更与我朝税课密切相关,朝中官员自是分得清。”

    这就说明,胡宗宪已经和出身东南沿海的官员们,取得联系并且已经配合起来了。

    他们要推动大明兵马出海驻扎要地这件事。

    而现在。

    胡宗宪则是希望严家一系,能在朝中为这件事一同发声。

    徐渭当即说道:“宾客,近来户部那边也有不少官员在说,自从朝廷开海,东南七处市舶司所收的税银比之过去可谓是每日都在成倍增长,为此他们还主动提请希望能扩大税兵衙门的数量。”

    如今主管开海之后通商征税的事情,就是由税兵衙门掌握的,徐文璧则是总督此事。

    虽然朝廷还未曾有过明旨。

    但地方上和朝中官员,都已经开始以总督称呼徐文璧。

    其实。

    严绍庭自然是清楚这件事情。

    毕竟,征税的事情虽然是徐文璧在办,但各处市舶司的税课账目,却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收多少税,什么时候税,找谁收,可都是自己定规矩的。

    随着徐渭开口说话后。

    严绍庭这才开口道:“既然如此,届时大司马上疏奏请廷议时,我自当会为此出声。”

    得到了严绍庭准确的答复。

    胡宗宪当即面露笑容:“如此,今日回城我便准备此事,待今年朝廷封衙前朝中会议,便提出此事。”

    严绍庭点点头。

    “大司马放心,彼时户部这边也是要将今岁开海后的各项账目,呈奏皇上和朝廷知晓。”

    这就是要拿具体数据,为胡宗宪提供理论支持的意思。

    胡宗宪面上笑容更盛。

    两人又是一阵讨论。

    除了要继续让军需这边为东南平倭一事提供军械之外,就是水师那边继续加快建造新船的事情。

    等中午胡宗宪留在书院用过饭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开,返回京师。

    严绍庭自然也为这件事情,开始忙活了起来。

    临近年关,虽说朝廷的各项事情,都会渐渐停下来,但朝廷在嘉靖四十一年的总结却需要操办起来了。

    这一年大明朝的各项业绩,也需要让皇帝和朝廷掌握情况。

    而在朝中开始为了年终会议开始忙碌,民间百姓们准备着年关过节东西的时候。

    顺天府怀柔县。

    这个距离京师不过百里,坐落在昌平东边的小县,亦是处于年关的气氛之中。

    但在怀柔县和昌平交界处的大杨山南麓,有一南麓禅院,在这年关之际,却是嘈杂不已。

    禅院外。

    这几日人群密集。

    这些人都是来自附近东官庄的。

    而这东官庄说是庄子,但其中人丁却有不下四千人,近千户。

    庄子里有南北长街,街东属怀柔县,街西属于昌平。

    这也是昌平唯一没有投入治理的地区。

    盖是因为,此地如其名,庄子上皆为一姓人家,历史可以追溯至前唐、前宋。

    庄子上的人都姓杨。

    在前唐便出了好些进士,世代为官,在前宋更是出过一位宰辅人物。

    正是因此。

    这东官庄才会在大明,被一分为二。

    其目的自不必说。

    就是为了能削弱其影响力。

    然而最近。

    东官庄的百姓却都围在了这南麓禅院外。

    今日一如既往的,庄子上的百姓们早早的就围在了禅院周围。

    一名身穿皂服的男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禅门下,护寺僧人手持长棍,面色紧张。

    而那东官庄的杨家男子,却是面不改色,甚至在看向僧门下的人后,脸上淡淡一笑。

    旋即。

    男子重重跪在地上。

    “不肖子孙愧对列祖列宗!”

    “究竟是谁人,竟然挖了我家祖坟!”

    “杨某不才,定要为列祖列宗讨回公道!”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第350章 谁挖了我家祖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