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让海瑞、张居正夸赞的那个男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次汝贞能留任京中,也算是愿景已成,可喜可贺。”

    严嵩手捏酒杯,朝向胡宗宪。

    严府内厅,席间就座多人。

    胡宗宪当即双手捧杯起身,面带笑容:“若非阁老厚爱,圣前推举,学生何曾能留任京中,执掌东南五省平倭事。”

    说完之后。

    胡宗宪便是仰头一饮而尽。

    严嵩看着这个自己格外器重的学生如此豪情,也是满饮杯中酒。

    严世蕃作陪在一旁,笑着说道:“爹,汝贞这一次留任京中,执掌东南五省,可谓是东南一地皆在他的肩上了。日后他在京中,也能多来府上,与您共尽师生之谊了。”

    胡宗宪看向了严世蕃,目光流转。

    不管自己去年开始和这位小阁老如何,但时下严家在朝中已然太平,情谊自然还是要讲的。

    胡宗宪说道:“只是这一次学生留任京中,浙直总督和浙江巡抚的差事,却就空缺出来了。如今浙江刚刚平定倭患,正是革新安抚民生的时候,不知阁老对浙江可有处置?”

    老胡升迁留任京中,浙江那一摊子的事情自然就空下来了。

    得要有人填补上去。

    正在和戚继光聊着戚家军山字营的严绍庭,这时候回过头看向上方三人。

    “不如就叫南直隶那个赵贞吉接过浙江的差事。”

    “依着他过去的经历和秉性,若是他接手浙江道,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人选。”

    赵贞吉。

    其实算是一个能臣了。

    也并非是只知贪权逐利之辈。

    人们对他,多少还是有些误解的。

    严世蕃却是皱眉道:“这个赵贞吉,和徐家可是走的近一些。”

    很显然。

    小阁老不愿意让赵贞吉接手胡宗宪留任京师后,空出来的浙江官位。

    严绍庭却是说道:“用人于下,总还是要看其能力和品行。时下刚好胡尚书留任京中,就算赵贞吉和徐家近一些,但此时祖父若是抢先开口,在圣前推举赵贞吉接手浙直总督、南直隶并浙江巡抚,这个人情却是实实在在的,他赵贞吉无论如何,总不能不知好歹。”

    将老赵钉死在东南,至少要将其按在东南直到老胡入阁之后,才能将其松动。

    这才是严绍庭的打算。

    而且赵贞吉确实也是能干的人,如今负责南直隶的差事,再加一个浙江差事,也算是熟门熟路。

    胡宗宪也是开口道:“阁老或许有所不知,今年初浙江新安江大堤被毁,地方百姓短缺粮草物资,赵贞吉身为南直隶巡抚,也从中出力不少,调拨粮草于浙江,为官倒也确实如严侍读所言,颇为不错。”

    见到大孙子和好学生都这般说。

    严嵩终于是点头道:“既如此,老夫今日便写好奏疏,明日就呈送西苑圣前,推举赵贞吉掌浙直总督、南直隶并浙江巡抚差事。”

    席间。

    三言两语。

    东南两省的主事官人选,就这么定了下来。

    严绍庭便回头看向戚继光:“戚将军,你我再饮一杯否?”

    戚继光面色红润,当即举杯:“末将该敬侍读才是。”

    说罢。

    这条东南平倭的汉子,便是一饮而尽。

    随后又觉不妥。

    又连饮两杯。

    并着三杯酒下了肚。

    严绍庭含笑说道:“此次胡尚书留任京师兵部,执掌东南五省平倭事。而戚总兵不日也要南下重归浙江,朝廷这一次大概会下旨,命戚总兵率领戚家军山字营往南直隶或福建,协助当地平倭,如此东南平倭之事,还要辛劳戚总兵与麾下兄弟们了。”

    戚继光点点头,笑着道:“不敢言辞辛劳,有朝廷和陛下信任,侍读保举,卑职自当竭心尽力,平定倭患,护佑我朝东南百姓之安宁。”

    见此言论。

    严绍庭则是连连摆手:“戚总兵还要年长我不少,往后不必如此卑职卑职的,若是戚总兵不嫌,日后便称我表字润物即可。若戚总兵应允,我亦称戚总兵元敬兄。”

    戚继光有些意外,但还是开口道:“润物年少有才,是我厚脸了。”

    严绍庭摇摇头:“都是兄弟,不分彼此。”

    戚继光点点头。

    两人便继续饮起酒来。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不需要明说的。

    就比如现在。

    不论胡宗宪和戚继光走到哪里,和严家的这一层关系都不可能抹开了。

    他二人在没有重大利益冲突的时候,也绝不会背弃严家。

    关系和根系,就是如此,一点一点的牢固。

    而在千里之外,已经春雨绵绵的大山之中的徽州府。

    青砖绿瓦,徽派马头墙建筑,层次有序的坐落在山间。

    然而。

    本该是春雨绵绵,江南画意的徽州府。

    如今山间田地沟渠上,却聚满了人。

    地上,也躺下了不少人。

    就在徽州府治歙县城外,与别县交界的地方。

    满地百姓哀嚎。

    官府的兵丁和差役们,也已经开进到现场,将人群分开。

    徽州知府撑着伞,脸色铁青而又阴沉的站在高处,看着歙县的县令和隔壁休宁县的县令,各自站在自家县域地盘上,隔着界碑对骂。

    由两名随从护卫着的海瑞,没有撑伞,冒着雨脸色紧绷,看向下面已经闹起来的六县百姓以及两县县令。

    海瑞抬头看向站在最高处的徽州知府黄凝道以及知府身边的通判宋仁。

    “黄知府,如今本就是春雨多多,水泽丰盈,何故歙县与休宁县百姓,竟会因抢水而发生械斗?”

    “本官以为……”

    徽州知府黄凝道看了过来,看向开口询问的海瑞,眉头皱紧,心中有些不悦。

    “海御史,您有所不知,这春耕之下,哪里会嫌雨水少的?”

    通判宋仁亦是帮着说道:“海御史初来徽州,不知我们这里的乡情,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如此。只是今年……”

    海瑞沉着脸:“只是今年,却闹出了人命!”

    徽州府通判宋仁不说话了,目光斜觎向了知府黄凝道。

    黄凝道亦是头大不已。

    自己好端端的,去年才上任徽州知府,然后今年就闹出了那笔六千一百四十六两银子的人丁丝绢一事。

    自己是上杆子的踩坑啊!

    海瑞冷哼一声,直接掀开那层锅盖:“本官看,还是那六千一百四十六两银子的人丁丝绢一事闹得!”

    黄凝道立时看了过来。

    “海御史!人丁丝绢是人丁丝绢,百姓抢水是抢水,这两件事岂能一并去算!”

    黄凝道愈发头疼,这笔人丁丝绢的事情自从爆出来后,自己就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由着徽州六县去斗便是。

    自己刚刚新官上任,过去的账又不会算到自己头上。

    哪怕是现在,今天就算是已经死了人,那也只是国朝遍地都是的抢水斗殴致死事件。

    绝无可能与人丁丝绢一事有关!

    海瑞亦是来了脾气,开口道:“本官看,就是徽州府渎职!不愿将事情真相查明!只知推诿搪塞!”

    这算是指着黄凝道的鼻子骂了。

    不等黄凝道反驳。

    海瑞已经拱手朝向北方。

    那是京师的方向。

    海瑞沉声道:“朝廷年初就依照严侍读所谏考成之法,今年开整饬吏治之风,所为便是严肃国朝吏治,维系百姓生机!

    “本官身为监察御史,身负皇恩,绝不能坐视此事一再拖延!

    “若徽州府不管此事,本官来管!

    “若徽州府查不清人丁丝绢一事,本官来查!

    朝中有严侍读此等忠良之臣,心系天下百姓,本官就不信这件事告到朝廷里,也没个结论!”

    海瑞的声音,让人振聋发聩。

    即便是黄凝道,也是皱紧眉头。

    好端端的。

    自己就是倒了血霉!

    刚刚上任徽

第240章 让海瑞、张居正夸赞的那个男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