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改命记实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识人之术(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他肯定道:“要看清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观神,也可以称为观气。

    这个很难伪装。”

    我有些疑惑:“老周,你到底算是哪门哪派的啊?又是儒家,又是佛家,这会儿还有点儿像道家?”

    他微不可见的轻轻摇了摇头:“你又狭隘了哈!

    《说文解字》说:道,就是人们所走的路。

    甲骨文的道字,是十字路口,中间画个大眼睛。(评论见图)

    指的是,好好看路。

    认真看好人生的路,顺应天道,分什么门派?!”

    他这小词儿整的,一套一套的。

    旁征博引,把我说的心服口服。

    确实是我狭隘了。

    他不在意我的心中所想,认真给我讲解“孔子识人三步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第一步,“视其所以”。】

    看对方的言行,这是最简单的。

    大部分人,只停留在这一步。

    甚至有些人,连这一步还没做好。

    光听几句甜言蜜语,就被忽悠瘸了。

    根本看不到,对方的所作所为。

    “我们不要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老周语重心长说道,“天天嘴上说爱你,不舍得给你花一分钱的人,他是真的爱你吗?

    反过来,也一样。

    天天嘴上说爱你,只是想让你给她花钱的人,她是真的爱你吗?”

    老周提出了灵魂的质问。

    我心想:这小老头儿,对情情爱爱的,还搞得挺清楚。

    “正话反话,都让你给说完了哈?!”我问道。

    他没搭理我,很严肃的继续往下讲。

    【第二步,“观其所由”。】

    观察他的动机。

    比如颜回偷食。孔子发现颜回偷吃米饭,不乐意。后来发现颜回吃的米饭,是因为落灰了,扔了可惜。

    孔子感慨:眼见,不一定为实。

    老周重音强调:“不但要看他做了什么,更要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做同样的事,动机不一样,代表的是不一样的意思。”

    【第三步,“察其所安”。】

    察看对方的志趣所在。

    安于清贫?

    安于上进?

    安于享乐?

    安于现实?

    安于孝礼?

    还有人,哪里也安不住。干什么,都不得劲儿。

    “依据对方的志趣,来识别其人品。”老周总结道。

第131章 识人之术(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