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妈妈的绿皮火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婚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万老师和小蔡聊得很投缘,饭桌上一直给她夹菜,连夸她学习好,性格也好。饭后,大宇送小蔡回家。二宁套上了新高领衫,凑过来问万老师,妈你觉着怎么样?

    万老师说,挺好,你哥挺有眼光,小蔡挺合适。

    二宁说,什么呀,我问的是高领衫。

    万老师说,衣服也挺好,小蔡选得有眼光。

    二宁说,可是她自己连粉也不擦,素面朝天。

    万老师说,人家这叫有教养,谁像你,成天打扮得跟个女特务似的!

    二宁碰了一鼻子灰,转身走了。这次轮到三丁上来烦人,说橙汁利乐砖没配吸管。

    万老师说,那你就剪开盒子,倒进杯子里喝呗。

    三丁说,那多可惜,我还是找个空笔芯当吸管吧。

    万老师问,干嘛非得吸着喝,倒出来喝不一个味儿么?

    三丁说,感觉不一样,电视广告里都是吸着喝的。

    万老师摇摇头说,你哥才消停不闹了,你又要成精,是不是!

    大宇和小蔡相处得情投意合,关系稳中有快,很快就定下来这年年底吃定亲饭。

    新年这天上午,万老师拎着篮子去菜市场,又遇到了好朋友邢护士。两个人沿着菜摊边逛边聊,提到大宇和小蔡处对象,邢护士连连夸赞大宇有眼光,说万老师有福气。万老师一高兴,就将肉菜采办得更加丰盛,篮子里满登登,最后还差一条鱼。

    这天市场里只有老史头一份鱼摊,万老师让邢护士帮忙代买,自己候在远处。没过一会,邢护士拎着一条鱼和一个鱼头走回来,说老史头非要搭个鱼头,不要都不行。万老师哭笑不得,这大过节的,帝国主义还要发射糖衣炮弹,真是亡我之心不死!

    这晚的定亲饭由关师傅主勺,十二道冷热荤素,鸡鸭鱼肉一个不少,盘子足足码了两层高。两家人共八口坐定之后,万老师以茶代酒先敬蔡处长:“您可是我们家的贵人,之前批准我涨工资,准我退休,还点拨过大宇念成人高校,可惜我当时傻乎乎地,连个感谢都没说过。”

    老蔡举杯笑呵呵:“那是咱们俩家有缘分,现在看来,我既是帮了你们家,也是帮了我们家。”

    老蔡爱人也笑呵呵:“万老师别客气,你们两口子是全厂都知道的正派上进,和你家做亲家,我跟老蔡一百个放心。”

    “庆祝我们两家的大联合,喝个一醉方休!”关师傅分外高兴,摆出两瓶白酒,又“咔咔咔”开了好几瓶啤酒。

    蔡处长不胜酒力,很快就喝红了脸。万老师连甩几个眼神也没挡住老关劝酒,最后在桌子下面狠踹了他一脚,才算踩住刹车。

    饭后,老关沏了一壶红茶给蔡处长解酒。茶过三泡,老蔡说差不多了,起身要走。万老师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将老蔡一家三口送出门,直至挥手远远不见,她才转身对老关拉长了脸:“你以后别把跟工友喝大酒的那套拿出来,咱们得跟老蔡端着点儿!”

    “这不是亲近么,亲家相当于近亲。”。

    “人家老蔡是知识分子,压根儿不喜欢喝酒划拳那一套,再说,知识分子都小心眼,你话说多了,哪句不合意就容易起是非,咱别给儿子添乱。”

    “所以么,当知识分子没啥意思,有话不能敞开说,有酒不能敞开喝。”

    “处远了香,处近了臭,跟知识不知识分子的没关系。”

    万老师是这么认为的,也是怎么做的。

    蔡家离职工医院不远。有次万老师和三丁去医院取药,路上远远看见蔡处长在阳台上浇花,万老师便执意要换条路走。三丁说,那除非走树林里的黄泥地。结果两个人在树林里趟了一裤腿子黄泥。

    “妈,你是不喜欢小蔡姐姐家吗?”三丁边走边问。

    “那倒没有,只是亲家这种关系最容易处臭,最好就是不冷不热。”

    “为啥能处臭呢?蔡大爷家不是知识分子么?”三丁还问。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万老师打了个比方,“哪怕是自己看自己,也有不顺眼的时候,多少人对着镜子抽过自己嘴巴,对不对?”

    (四)

    红旗厂号称“山沟社会主义”,红白喜事自有一套习俗,比如打家具,各家木料都来自包装车间的松木和水曲柳,每个职工有三分之一立方的配额,打出来的家具款式也大致雷同,以至于随便推开某一家房门走进去,都不会觉得陌生。

    关师傅早早就在包装车间圈好了一堆上好松木板。这天,他请来成本核算员过目。核算员是“路边社”的熟人,只简单看了一眼,就按边角余料的价格出了货。老关付完款,又给车间小货车司机递了一盒烟,将木料运到了家属区里的木匠房。

    木匠师傅是包装车间的退休技工,也是关师傅的熟人。为了防止木料搞混,他在板子上面画了个雨滴当作标记,又拿出两个喷漆颜色模板让老关选,一块木褐色,一块鸭蛋青。关师傅说,哎呦,这个我可说了不算,还得儿子自己来看。

    大宇下了班就赶去木匠房,先是敲了敲自家的木板。老木匠说,你爸挺会选,露水河的板子,相当不错。大宇选定了鸭蛋青颜色,又跟老木匠说,您画的雨滴不对,我是宇宙的宇,不是下雨的雨。老木匠说,宇宙那可太大了,我没法画,反正就是个分辨,我自己懂就行。

    大宇笑笑,在屋里闲转了一圈,瞥见墙角也摞了一堆木板,蹲下来仔细一看,上面画的是五瓣梅花。他问老木匠这是谁的?老木匠说,张家的老姑娘,叫晓梅,跟了医院的一个小大夫。大宇心里立即倒下了五味瓶,又问起晓梅的婚期。老木匠说很巧,和你是同一天,五一劳动节。大宇心下慨然,再不多问,开门默默走出了木匠房。

    关师傅和大宇这边忙着置备家具家电,万老师则负责预备铺盖细软。

    按照红旗厂的习俗,订婚之后,准婆婆要领儿媳去城里采办首饰。万老师早早备足了钞票,这天和小蔡一起坐上了火车。车刚开动,她就问小蔡:“你是喜欢家传的金戒指,还是金店里的时髦款?”

    小蔡笑笑说:“妈,其实我不需要戴戒指。”

    万老师说:“那我就送你家传的吧,打我爷爷辈儿传下来的。”

    小蔡说:“不是我客气,我们科研处天天搞实验戴手套,真是没啥机会戴戒指,还是妈你自己留着戴吧。”

    万老师说:“那可不成,进了我家的门,那就是我家的人,哪怕你不戴,以后还可以传给你和大宇的孩子。”

    说到生孩子,小蔡脸上泛红。

    “当然,也不一定非传下去,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老师补充说。

    “为啥这么说呢?”小蔡觉得奇怪。

    “当年大宇学外语要买录音机,家里困难没钱,我就卖了一个金戒指——有金有银,不如孩子有出息。”

    “那您不心疼么?”

    “心疼是肯定心疼,当时真没办法了,”万老师笑了笑说,“话说回来,你和大宇应该不会碰上什么大困难要卖戒指,什么饥荒、批斗、下乡都过去了,你们这代人肯定比我们这代人要享福!”

    红旗厂的婚礼习俗曾登上过省级报纸,标题是“厂矿婚庆新风:移风易俗,喜事简办”。尤其在接亲环节上,地方上一套套繁文缛节,红旗厂却是直接简单——亲朋好友陪同新郎骑车去新娘家,进门后先行礼再敬改口茶,然后载上一身红的新娘赶往新房,就算大功告成。

    大宇和小蔡的婚礼定在劳动节当天。一早七点半,大宇的几十号狐朋狗友悉数赶来,小院里水泄不通,连胡同口都站满了人。万老师胸别一朵红花,满面春风地给大家挨个发喜烟。伴郎大驴笑嘻嘻地说,阿姨,您可是头一次给我们“华侨旅行团”好脸色看。万老师说,你们小时候净瞎胡闹,现在都长大懂事了,天天向上,我也高兴。

    接亲出发时,新郎大宇跨上自行车一马当先,身旁的牙将配将前呼后拥,乌泱泱的车队好像行军的长蛇阵。家属区的马路笔直,队伍很快骑到了干部楼,站在阳台上眺望的蔡处长吓了一跳,这场面也太浩荡了,不接待知道的,还以为是绿林好汉来抢亲劫寨。

    给蔡处长老两口行礼敬完茶,大宇和众人接出了新娘子小蔡。一片喝彩声中,一套红的小蔡坐上车后座,紧紧环抱住大宇的腰,大队人马继续赶往新房。这时的太阳高高升起,眼前一片春日景明,大宇越骑越高兴,忍不住哼起了《甜蜜蜜》。

    车后的小蔡开玩笑问,你高兴啥呢?

    大宇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算占全了。

    小蔡说,还差他乡遇故知呢。

    大宇说,啥故知不故知的,有你就全够了!

    他们这一大队人马骑到半路,碰巧和另一支接亲队伍远远相向。比起这边的大部队,那边更像是十人不到的游击小分队。大宇脚下蹬着踏板,心里猜想八成是晓梅出嫁——毕竟新郎小杨是刚分配来的外地毕业生,结交的朋友肯定不多。

    两队人马越来越近,迎面而来的新郎果然是小杨,车后座露出新娘子的红裙子和红皮鞋。大宇知道定是小梅无疑。就在两车交错的一刻,他深吸一口气,一手稳住车把,另一只手冲着晓梅挥了挥,大喊一声“恭喜!”

    对面的晓梅愣了一下,认出了这边的新郎是大宇,旋即笑了笑,朝他也挥了挥手。

第13章 婚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