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我在偏远山村学种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东湖丽苑,我要买108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深圳的第一个商品房,也是中国第一个商品房的“东湖丽苑”开工了。

    虽然,房价只有2700港元\/平米,只相当于香港房价的一半,按照当时汇兑1:5的折算,约等于540元人民币\/平米,然而,在一个农民年收入134元,工人年收入几百元的深圳,还是没有人能够买得起。

    所以,一期“东湖丽苑”期房108套也只能在香港上市,据说,房子上市第一天就来了5000人,最后只好摇号。108套房屋瞬间售罄。

    高云起知道这个消息时,“东湖丽苑”正准备推出二期108套期房。

    “东湖丽苑”的开发公司是深圳房地产公司和港商合作开发的。

    1979年3月,广东省要求深圳房管局一年内为来深支援建设的干部建好150套宿舍。当时的房管局局长向省里申请经费,得到的回复是:经费没有,只能给政策!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想到土地出租。几经斗争,终于在1980年1月1日签出来了第一份土地出租协议。

    这份土地出租协议是港商签订的,协议约定出租土地用于建房子,在香港出售,所得利润按深圳85%,港商15%分成!这个小区就是中国第一个商品房住宅小区,第一个合资房地产项目——东湖丽苑!

    东湖丽苑一共两期216套房子,在签订土地出租协议之后的第三天,港商就拿着设计图催促开工,并拿着第一期房子的户型设计图在香港叫卖!没想到,仅上市一天就全部售罄。

    东湖丽苑的成功,让深圳人大大开窍,他们很快拿出新的方案,提出收取土地使用费的思路,每平方收取土地使用费用4500港元,当时这个价格仅相当于香港的1\/11。深圳收进数亿元钱削掉山丘、填平沟壑、开通公路、通电、通水、通邮政。从1980~1985年的五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6.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新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初步形成了9个工业区。这便是最初的深圳经济特区的雏形。

    而“东湖丽苑”作为第一个全国商品房也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色彩浓重的一抹。

    虽然,和后世的商品房比较起来,“东湖丽苑”房型普遍偏小,最大的两室一厅也就60多平米。建筑也很普通。

    然而,小区位置极佳。“东湖丽苑”靠近罗湖水库,与东湖公园和翠竹公园相比邻,不仅空气质量好,相当于公园里的家,而且小区绿化达到60%,还第一个引进了物业管理概念。

    而且,后世,不仅有非常好的生活圈配套,还有好的教育,市委党校幼儿园,第二实验中学......妥妥的学区房。

    在后世,不仅“买房就买北上广深”妇孺皆知,还有一句人尽皆知的话是:“买房就买学区房”。

    所以,几十年以后,“东湖丽苑”在二手房市场不仅炙手可热,价格整整涨了100倍,每平米在5万元以上。

    这眼前大好的投资机会,高云起怎么能错过。

    高云起第一时间来到深圳房管局,此时,距离“东湖丽苑”二期108套房屋的售卖只剩下短短的2天时间。

    高云起提出的质疑是,为什么需要房子的是深圳人,可房子却在香港售卖。

    房管局的领导摊开两手,无奈地摇摇头:

    “当然想在深圳卖,可深圳人买得起吗?”

 &nbs

第69章 东湖丽苑,我要买108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