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5章 应有之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查不到哪里去。

    反之,那些几近绝传的学派——如纵横家、阴阳家之类,满共就剩那么百十来号人;

    就算选出一个最出色的,也不过百里挑一而已。

    而这样的‘百里挑一,儒家能挑出来好几百个。

    正如后世,那句另华夏底层民众怅然若失的名言:十四万万华夏同胞,即便是万里挑一,也能挑出来十四万人……

    “既然皇帝无心压制,那儒家,大抵会就此兴盛了?”

    如是一语说出口,老太后似笑非笑的抬起头,虽是看不清窦婴此时的表情,却也大致窦婴此刻,应该是笑的压不住嘴角了。

    只是老太后此时的注意力,并不在儒家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

    ——对于刘荣这个孙子,老太后自认还算了解透彻。

    根据老太后的了解,这个皇帝孙子,虽然不大会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当中,总是以一副大公无私的‘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

    但有一件事,却是这个正值壮年的汉天子时刻不忘、时刻警惕的。

    制衡。

    老太后不知道先孝景皇帝,是如何把这两个字,如此深刻的印入刘荣脑海中的。

    但老太后很确定:皇帝孙子,绝无可能允许儒家就此起势,并就此一家独大。

    最终结果,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儒家起飞,外加另外一个同样举足轻重的学说一起起飞,再和日薄西山的黄老学一起,组成‘三足鼎立之势。

    老太后印象中,刘荣很喜欢玩儿这么一手三方制衡。

    但从现实条件来看,这个可能性,并不具备客观条件。

    那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了。

    ——儒家‘假起飞,然后重重摔上一跤。

    正如今日朝议,法家被禁了本次科举资格、儒家被刘荣明确敲打,就连黄老学也没逃过阴阳怪气一样——汉家未来的学术界格局,大抵便是如此了。

    法家将成为时刻跟随天子脚步,只以天子意志为金科玉律的铁杆皇派;

    儒家,则将在‘祖传反骨,天然为地主豪强代言、与皇权站在对立面的基础上,一步步寻找背后金主:地主豪强,与头顶上的强权:皇权之间的平衡点。

    至于黄老,既是老太后最关心的,同时,也是老太后最为担心的。

    ——无论是从今日,刘荣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还是老太后结合客观现实的推断来看,黄老学未来的结局,都只有一种。

    缓缓淡退,逐步让出指正学派的超然地位,但并不会彻底退出权力中枢。

    还是那句话:刘荣最注重的,从来都是‘制衡二字。

    儒家不能一家独大;

    法家也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

    那么,在找到第三个可堪一用,且有足够分量的、综合性强的学派之前,黄老学,就必须成为这三方制衡中的一方。

    何谓综合性强?

    儒、法、黄、墨等‘大学,皆是。

    反之,农家、医家、兵家、家之类,便是专业性更强,而综合性明显不足的‘小学‘专学。

    很显然,这和窦老太后预想中,或者说是‘愿景中,黄老学未来的发展并不相符。

    只是眼下,老太后纵是有心拉黄老学也罢,也多少有些无从下手了。

    就好比一个人。

    他伸出手,你可以拉一把他的手;

    他彻底晕过去了,你也好到可以从腋窝下,试着把他架起。

    可黄老学,如今就好似是烂成了一摊泥——还是稀的。

    别说拉一把了,便是双手去捧,都不怎么捧的起来……

    “皇帝搞科举,本就是要执诸子百家之牛耳。”

    “法家先挨了当头一棒,往后,当是能想起所学,天然就是为帝、王牛马走。”

    “儒家受了敲打,鲁儒一脉更是受了重锤——儒家内部,当也能有些许教训。”

    “就是这黄老……”

    如是说着,老太后不由悠然发出一声长叹,即为皇帝孙子如此不给面子而感到暗恼,也同样对自己喜爱的黄老学恨其不争起来。

    只是无论如何,汉家的东西两宫,早已经有了一整套健全、默契的联合执政模式。

    ——刘荣在西宫未央,唱完了白脸、打出了板子;

    接下来,就需要窦老太后这个‘东帝,在长乐宫唱红脸、给甜枣了。

    “拟懿旨。”

    “——淄川张恢,传道受业,多有高徒仕汉,有功于社稷。”

    “赐十金、布一匹、肉一斤、酒一爵。”

    “凡张生门下士子,出则任为吏、入则举为郎。”

    …

    “千乘欧阳和伯,教书育人,贤明远扬,多有高徒仕汉,有功于社稷。”

    “赐十金、布一匹、肉一斤、酒一爵。”

    “安车驷马以召至长安,觐朝长乐。”

    分别对法家、儒家做出安抚,轮到黄老学,老太后不由又是一阵长吁短叹起来。

    ——东西两宫之间的默契,想来是皇帝在西宫未央挥舞大棒,太后的东宫长乐温和安抚。

    法家、儒家,都挨了刘荣的大棒,老太后安抚之,自是题中应有之理。

    可黄老,刘荣压根儿就没挥舞大棒,仅仅只是若有似无得表达了不满和失望。

    这,就使得老太后非但不能去安抚,反而还要顺着刘荣的意思,以黄老学当代最大靠山的身份,对黄老学做出内部批评。

    “南皮侯,近来无事。”

    “便走一趟内史,报考科举吧。”

    “——莫言外戚体面之类;”

    “若真能考过三轮,我这瞎眼老婆子,倒还真高看他南皮侯一眼。”

    “便是皇帝,兴许也能就此,不再对南皮侯耿耿于怀了……”

    …

    “就这样吧~”

    “魏其侯且去。”

    “——别忘了皇帝的交代;”

    “告诉那帮鲁地的腐儒:当年,太祖高皇帝网开一面,看的是项籍的颜面,才给英雄的乡邻一份体面。”

    “若还拿那仲尼老儿说事,便是皇帝脾性敦厚,我这瞎眼老婆子,也总还是挥的动刀、刺的出剑的……”

第415章 应有之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