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断其后路,以逸待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臣们的心中,无不发出同一个疑问,那就是岳飞父子到底是要哪样?
让岳飞回临安是文武百官廷议后的结果,但这并非完全出于歹意。
岳家军有无违抗圣旨,只有秦桧及万俟?l罗汝楫等人数次弹劾时,众人才得知,可是……赵构本人对此却绝口不提。
这让未曾亲眼见到金牌诏令内容的其他大臣,根本无法站队。
如果贸贸然响应了秦桧,此后的朝堂上,话题就绝对离不开岳飞及岳家军了。
如果事后查证绝无此事,这笔账可是有人帮赵官家记录着呢!
可是……
岳云那小子,这波操作也实在是太高调了,让朝堂上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几万人的军队,说撤离汴京,就撤离!
难道他不知道,师出无名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不过他似乎有护体法宝,那就是——救父!
真邪门了,就这么一出看似闹剧的举兵,竟然被勾栏瓦舍那些靡靡之音,唱成了一出传奇。
毕竟“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就算帝王也不能罔顾“孝道”伦常。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从西汉流传下来的一则历史故事——缇萦救父。
话说汉文帝在位期间,有一位叫淳于意的被人告发受贿,按照当时的刑法需要被处以“肉刑”,大意就是砍去手足之类的。
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跟随刑车一路来到先,并向汉文帝上书,“……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就是这样一封“替父赎罪”的书信,让汉文帝大受触动,深感缇萦的悲伤,就此废除了肉刑之法。
而汉文帝刘恒也是孝道的亲身示范者,他亲自为母亲料理衣食,亲口尝汤药之后再喂母亲,三年如一日。
可以说,“孝”之一字,几乎撑起了封建宗教伦理的一杆大旗。
这是从西周起,随着孔孟思想的传承,早已成为刻在每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烙印,深入骨髓,有着无可替代的分量。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更是“以孝治天下”,以身作则开启劝孝之风,甚至把孝文化作为教化大臣和百姓的既定国策。
大宋民间的街头巷尾也流行“百行孝为先”的俚语。
……
所以,当岳云打着“救父”的口号南下时,民间各行各业的百姓都在为岳飞奔呼,纷纷为其鸣不平!
这个激烈的矛盾冲突,令进奏院的官吏十分头疼,因为当朝皇帝赵构,也是孝道的执行者。
进奏院若是把民间反响在这早朝时说出来,只怕,又会让本就难以有结果的廷议再次陷入僵局。
这个时期的进奏院,几乎是朝堂信息和民间舆情的集散地。
进奏院监官是被纳入朝廷管理体系的正式官员,他们不仅政治嗅觉灵敏,还处在近水楼台,总是能获得朝堂上的第一手资料。
于是,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便成为党派之争中,用于控制民间舆论的工具,比如会被利用严密监视对方的章奏动向,以便知己知彼,互相攻击。
总而言之,作为反应舆论的官员,朝廷把
第132章 断其后路,以逸待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