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老爹是岳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居高临下,一窥端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https://m.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连东水门外的“草市集”上,也时常有露天茶摊,为招揽顾客,举办小规模的“点茶”活动。

    楚星河把玩着那条银质茶具,想到了楚烈此时的去处,走出楚府,直奔御街上的茶肆。

    可惜,找寻了他时常打发时间的几家,都没有发现他的身影。

    实际上这姑娘不知道的是,从昨夜岳家军离开汴京的那一刻起,楚烈只觉得千斤重担又落回到了肩上,安顿好楚星河之后,他就在楚环的陪伴下进了宫。

    在历朝历代中,宋代多为世人所不喜。

    这个时代把文人的地位推向了极致,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更是其他几个朝代所不能及,就连百姓和官员的生活也大都闲适和富足。

    但是对外政策,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

    尤其对武将势力的常年扼制,导致“骨气”残损,一味纳贡以求和。

    更为奇葩的是,不缺钱的赵宋似乎对象征国家体面的皇城并不是太在意,“寒酸”的一批。

    临安那座凤凰山下的皇城就不消得说了,那处旧址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的王宫。

    但是在一众国人“恢复中原,还我河山”口号的呼号之下,临安也仅仅就是临时安置所,赵构初次到达此处,刚把杭州抬升为“临安府”,金兵后脚就追过来,一把火给烧了。

    从绍兴再次返回来之前,赵构才不得不命内侍省先行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行宫。

    最初还因为经费不足,一座宫殿三个门头轮番换,直到后期,才建成了史料记载中的规模。

    而且更离谱的是,赵构曾在国库充盈之时多次提议扩建宫殿,无奈文官巧舌如簧大加反对,南方百姓维权意识强烈,皇宫周遭的居民不满拆迁,南宋的宫殿蜷缩一隅,至国灭都未曾扩建成功。

    而汴京城这座巍峨的宫殿,来历也颇有一番周折,要追溯的话,还得从唐朝末期的宣武军节度使官署驻地说起。

    自打陷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后,都城就没离开过汴京,朝代像落月繁星,频繁更迭之下,根本无暇顾及宫殿的修葺,都沿用前朝的宫殿应付了事。

    直到赵匡胤从柴荣的遗孤手中夺权成功,才下令扩建皇城,可惜黄河泛滥频仍,大兴宫娥之事就暂且搁置了。

    ……

    楚星河遍寻无果,灵机一动,便来到了“丰乐楼”,作为这里的常客,门迎小厮们谁也不敢阻拦,任由她提剑而入,直奔三楼的观景台。

    站在这里,往前方张望,便可以俯视整个皇宫大内。

    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的确是真的。老百姓站在民间的一处高楼上,就能把皇宫看个精光,你能信?

    当年那位道君皇帝赵佶还在里面钻研学术,曾诏令百姓禁止在丰乐楼顶“打卡”,但作为这一处网红天台,怎么可能禁止的了。

    金人占领汴京之后,曾一度想迁都此处。

    筹备期间只有完颜宗弼把此处作为“旅馆”暂居,为防止百姓偷窥,还一度想拆掉“丰乐楼”,可终究因为他所有的心思都被南宋挂牵,才作罢。

    万里无云,阳光普照。

    楚星河往皇宫内张望了半天,总算在御街一旁的国子监看到了楚烈的身影。

第117章 居高临下,一窥端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